读书人

郦学札记

发布时间: 2010-04-07 06:52:38 作者:

 郦学札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码:4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6223207
条形码:97878062232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学人笔记丛书

内容简介 陈桥驿先生研究“郦学”长达半个世纪,《郦学札记》为其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142篇文章,分为版本、郦史、考证、掌故、人事、地名、天工、人力、博物、杂俎等部分,是《水经注》研究必读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陈桥驿,历史地理学家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浙江大学教授
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谘询委员
有《水经注研究》一、二、三集
《水经注校释》
《郦,道元评传》等著作及译作约五十种。
编辑推荐 《郦学札记》:当代学人笔记丛书
目录
版本
宋本
《永乐大典》本《水经注》
全祖望五校钞本
“三百年来一部书
《水经注疏》初稿
《水经注校》
《十三页》
《水经注》若干名本校勘次数
《水经注》图
经注混淆
“经注同出一手
《水经》之误
《水经注》之误
殿本尚可再校
《水经注》佚文
《水经注》的索引
索引余论
《水经注》全译

郦史
贫病耄耋献身郦学
《水经注》研究始于唐代
考据学派
词章学派
地理学派
赞水
望文生义
郦道元的尊师重教思想
《水经注》记载的古代蚕桑
《水经注》记载的古代水产
《水经注》与野外考察

考证
凫没鸾举
大学讲坛
天象志与地形志
留有余地
四库馆
南朝年号
南朝年号余论
酷吏
书信
一书多名
方志
辞书之误
范蠡《养鱼法》
马流
《水经注》记载的岩画资源
北魏的商业
采“薪”和采“旅”
别体字
“大夫无域外之交
陆游未读《水经注》
兰亭
牛渚县
《水经注》记“越”
佛教与佛骨

掌故
《水经注》成书年代
郦氏据图以为书
和事老
“水德含和,变通在我”
铜翁仲
鞭挞厚葬
表彰薄葬
斗虎
官虾蟆和私虾蟆

战祸
祈雨
潮神

人事
郦道元籍贯
“全世界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与柳宗元
郦道元与徐霞客
苏州郦学家
安徽郦学家
湖北郦学家
《水经注》推崇范蠡
《水经注》推崇王尊
魏收其人
好名
诸葛亮与司马懿
裴秀与京相瑶

地名
地名掌故
数词地名
统万城
“阿干”之争
梵语地名
“据”和“由旬
昆仑
三余
乌伤
九河三江
日南郡

天工
人力
博物
扎俎
附录
……
序言 为《郦学札记》作序,我实在感慨万端。我是一个平凡的知识分子,毕生化大量时间从事于美其名日著书立说其实是所谓“爬格子”的营生。这是大人先生们所不屑为而却是我们这一类人的本职。我生平出书,包括专著、译著以及点校古籍和主编辞书之类,据我的研究生们统计,已经接近五十种。这些书的卷首,大概都有一篇自序,但是确实没有哪一篇自序,有像我今天为此书作序时的心潮起伏竟至不能自控的情绪。我已经是一个逾七望八韵老人,感谢上苍,让我这样一个历尽灾难的人,又能为我这一本同样历尽灾难的书作序。
我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诵读《水经注》的,其事属于一种偶然的机遇,后来逐渐成为一种爱好。对于历代以来的许多知识分子,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假如此书出于先秦,恐怕也不会列入秦始皇这个大暴君的焚坑之列,我自己也断断想不到,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里,我竟因读此一书而受尽折磨。事详拙作《我读(水经注)的经历》(见本书附录)一文中。此文在1980年《书林》第兰期发表后,以后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的《治学集》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的《开卷有益》等书的转载和其他不少报刊的转载或摘载,并收入于拙著《水经注研究》一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已经广为传播。
文摘 不过胡适毕竟是个大学者,是个对中国文化有卓越贡献的正面人物。他对七校本的破口大骂,属于他治学方法的前半句“大胆假设”中的严重错误,但以后在其下半句“小心求证”中,他到底查获了足以推翻他“大胆假设”的铁证,这个铁证,就是天津图书馆所收藏的全氏五校钞本。当他在1947年看到此书以后,才知五校本中一百二十三水的次序与七校本完全相同,于是他在《手稿》的<全氏七校水经注四十卷作伪证据十项》题目的天头上批注:“此文是错误的。”而且反过来赞扬“白日见鬼”的王梓材:“他自己钞写的校语确很谨严。”(《胡适手稿》第六集下册)
实际上,首先提出七校本作伪的是一个光绪年间的慈溪人林颐山(晋霞)。王先谦在其所编《合校水经注》卷首《例略》中说:“全氏《七校水经注》晚出,涮中慈溪林颐山晋霞,斥其伪造抉摘,罅漏至数十字,顷岁刊行兹编,一字不敢阑人。”我不知林颐山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揭发”七校本的动机和目的。不过由于我曾经仔细地读过七校本,感到郦学史上有这样一件不明情况的事故而耿耿于心。所以曾在拙作《论(水经注)的版本》(《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三辑)一文中提及:“全氏治郦的造诣以及其七校本的成就,在郦学研究史中无疑有其应有的地位。王先谦竟以林颐山的几句指摘而把七校本排斥于合校本之外,这样的做法实在有失公正,而且也是合校本的美中不足。”
1979年8月,我去秦皇岛出席中国地学会的一次学术会议,会后承陈布雷先生哲嗣、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陈砾先生(后调任北京英文《中国日报》总编)之邀,去天津访问,因而得在天津图书馆获睹全氏五校钞本,承当时健在的馆长黄钰生先生热情接待,并详告此书沧桑,对胡适借阅此书年余,颇有微词。我随即撰成一篇《小山堂钞本全谢山五校水经注》的短文,交《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1981年第四期)。在该文中,我曾有“骤见之下,如获瑰宝,精神为之一爽,展读竟日,殊觉爱不释手”之句。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