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课时同步学练测: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 2010-04-08 01:54:54 作者:

 课时同步学练测: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人教版)(附测试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303102754
条形码:97873031027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七年级学生
丛书名:名师伴你成长

内容简介 《课时同步学练测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人教版)》讲述了:人生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旅程,雄心和不懈的努力能带我们去往任何地方,良师益友帮助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她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名师伴你成长——课时同步学练测》就是这样的良师益友,她汇聚全国各地名师的智慧,帮你学习,伴你成长!本丛书配合主流教材版本,与教材课时同步,将“方法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水平的测试”等内容分解到第一课时,每一课时设置“理脉络”、“打基础”、“测水平”、“拓眼界”等栏目,既有方法学习又有能力测试,既有技能训练又有视野拓展,帮你学会思想、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提高水平!每章在复习环节中还设置有“知识框架”、“中考透析”、“名师引领”、“章测试卷”等栏目,帮你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相应的内容。
编辑推荐 《课时同步学练测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人教版)》:
学生学习的有力帮手,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方法学习+能力测试+技能训练+视野拓展。
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测试提高应试的水平。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翻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整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整理与复习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整理与复习
第四单元测试卷
期中测试卷(第1-9课)
期末测试卷
参考答案
……
文摘 插图:


1.内容标准
识记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运用评价汉武帝。
2.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教材侧重讲的是西汉,包括“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及东汉的统治。汉武帝的统治是两汉的鼎盛时期,是两汉“兴”的突出表现,所以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上采取的大一统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1)“文景之治”。教材分析了“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及具体的表现,“文景之治”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教材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本课的难点。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