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117103876/9787117103879
条形码:97871171038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杏园金方名医经验丛书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心传:祝谌予课徒实践录》祝谌予先生师承北京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初期,曾主讲《金匮要略》多年,其于《金匮要略》的研究与建树,得到中医学界的高度赞誉。《金匮要略心传——祝谌予课徒实践录》根据其《金匮要略》授课提纲及祝谌予先生哲嗣、门人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内容以临床实践为本,又以诸方方义和临床应用为论述重点,实事求是,别具一格,并酌情载录先生临证验案以深化对仲景之学之理解。于诸病脉证治各篇末,载以“按评”,提示评述祝谌予先生研究是篇之长。
目录
如何学习《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病脉证第二
栝蒌桂枝汤
葛根汤
大承气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防己黄芪汤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白虎加人参汤
一物瓜蒂汤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百合知母汤
滑石代赭汤
百合鸡子汤
百合地黄汤
百合洗方
栝蒌牡蛎散
百合滑石散
甘草泻心汤
苦参汤
雄黄熏方
赤小豆
当归散
升麻鳖甲汤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鳖甲煎丸
白虎加桂枝汤
蜀漆散
附方:牡蛎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柴胡桂姜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侯氏黑散
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
头风摩散
桂枝芍药知母汤
乌头汤
矾石汤
附方:续命汤
三黄汤
术附汤
八味丸
越婢加术汤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黄芪桂枝五物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天雄散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薯蓣丸
酸枣汤
大黄(庶虫)虫丸
附方:炙甘草汤
獭肝散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甘草干姜汤
射干麻黄汤
皂荚丸
厚朴麻黄汤
泽漆汤
麦门冬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桔梗汤
越婢加半夏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附方:甘草汤
生姜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桔梗白散
苇茎汤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汤
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甘草
大枣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参汤
茯苓杏仁
甘草汤
橘皮枳实生姜汤
薏苡附子散
洼枝生姜枳实汤
乌头赤石脂丸
九痛丸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序言 在“杏园金方名医经验丛书”即将刊行之际,我重新走进这套丛书的资料库——“国医文库”。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抚一抚老先生们的医案,把恩师的墨宝再描摹一下,或是重新领略一下声像资料中前辈们的大医风范……业已泛黄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心头的点点甘苦,在此刻,都已化为最最美好的回忆了。如今看来,几十年的名医文献收藏整理工作,虽可谓来之不易、几多艰辛,却又仿似水到渠成一般。能有今天的收获,有几个人不能不提。
父亲于我——润物细无声
在童年的记忆中,父亲从未板起过面孔,或是教训我应该做什么,然而我人生中的每一步,却无不深受着他“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清晨,坐在父亲膝上,仰起头看着他神色庄重地背诵着医书;午后,缠着品茶的父亲,让他再讲一讲橘井杏林的故事;假日里,牵着父亲的手,漫步在琉璃厂的街道上,听他聊着古玩书画中的奇闻轶事,或是看他把搜罗到的中医古本捧回家时那满足的样子……父亲的种种举动,无不让年幼的我对中医充满了好奇与想象,而我日后对名医文献收藏的痴迷也应该是源于此吧。
文摘 如何学习《金匮要略》
一、《金匮要略》源流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卒病论》十六卷,后世又称《伤寒杂病论》。究竟是“卒病论”,还是“杂病论”,其说不一。有人说“卒”是急性病之意,虽然讲得通,但《伤寒论?自序》中却云:“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显然是伤寒病和杂病合十六卷(此处所称的“杂病”即指除伤寒以外的病)。故又有人说“卒”字是“杂”字之笔误。可惜,这部《伤寒杂病论》因东汉末年连年战火,已散佚不全。至西晋初,太医令王叔和才收集到是书的残存部分,经其整理,成为《伤寒论》十卷,但在内容上有增有删,已非《伤寒杂病论》之真实原貌。那么,杂病部分呢?是王叔和没有整理呢?还是整理了没有印成书呢?又有一部称作《金匮玉函经》者,亦为王叔和撰次,此书十分之七的内容是《伤寒论》。总之《伤寒杂病论》迄今谁也没见过原文。
至宋代,王洙在馆阁(皇家图书馆)发现《金玉函要略方》,是书分三卷,上卷论伤寒,申卷论杂病,下卷载方及疗妇人病诸法。《金匮玉函要略方》是谁整理的呢?现已无从可考了,是否为王叔和整理的亦无法证实。但经宋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整理出了《伤寒论》十卷和《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孙奇等在《金匮要略方论?序》中云:“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