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26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2771484/9787502771485
条形码:97875027714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世纪全国整脊医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是新世纪全国整脊医学系列教材之一。本系列教材包括《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颈椎整脊学》、《胸椎整脊学》、《腰椎整脊学》、《骶尾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国外整脊技术》等八门课程。根据整脊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我国目前整脊医、教、研的实际需要,我们在编写中尽量照顾到不同教学层次和读者的需要,尽量使教材既具有广泛适用性,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现阶段我国整脊医学发展的需要。在编写方法上,我们采用分工撰写、集体统稿、专家审定的模式,尽量使教材内容既符合医、教、研工作的规范,又充分反映目前整脊医学的发展水平。
作者简介 吕选民,男,汉族,1958年3月7日出生,陕西省渭南市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学院针推教研室主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副会长、全国脊诊整脊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基础文献针灸三分会常委、渭南市中医药学会常委、渭南中医骨病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主要著作:
(1)合编《实用气功学》,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
(2)主编《药王孙思邈养生长寿术》,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
(3)编剧、编导《强肝明目功治疗近视眼》录像片,1991年12月由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电教成果三等奖。
(4)编剧、编导《药王孙思邈养生长寿术》VCD,2004年10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5)合编《现代气功生理学》,陕西科技出版社1996年。
宋一同,男,1935年10月24日出生,江苏省淮安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学会会长,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会长,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院长、骨伤专业研究生导师,世界骨伤专家协会主席,世界杰出人才学会主席,中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总主编,国际高等中医药教育(中英文版)系列规划教材总主编,世界骨伤杂志董事长兼总编,国际推拿按摩保健师系列教材总主编,中医正骨杂志顾问。已出版学术著作50多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专利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世界知名骨伤专家。
编辑推荐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整脊基础学的基本概念
二、整脊基础学的基本内容
三、整脊基础学的基本特点
四、学习整脊基础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节 整脊基础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整脊学的起源及发展史
二、国外整脊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医对脊柱和脊柱病的认识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生理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筋骨生长发育和退行性变化的认识
二、《灵枢骨度篇》关于脊柱及骨度的论述
三、《伤科补要》对脊柱及骨度的论述
四、《医宗金鉴》对脊柱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的论述
五、中医对脊柱生理功能的认识
第二节 脊柱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脊柱病的病因
一、六淫
二、七情
三、饮食劳倦
四、外伤
五、年老体弱,肝肾亏虚
第四节 脊柱病病机
一、脏腑病机
二、经络病机
三、气血病机
四、六淫病机
第三章 脊柱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 脊柱的骨性结构
一、整体观和体表标志
二、组成及各部特点
第二节 脊柱区的软组织
一、皮肤和浅筋膜
二、深筋膜
三、肌层
四、血管
五、脊髓
六、脊神经
七、脊柱关节的外周神经分布和关节感受器神经末梢
第三节 脊柱的连接
一、椎骨间的连接?
二、椎骨与颅骨的连接
三、椎骨与肋骨的连接
四、椎骨与骨盆的连接
第四节 椎
一、颈椎椎管
二、胸椎椎管
三、腰椎椎管
四、骶椎椎管
第五节 交感神经
一、颈部交感神经
二、胸部交感神经
三、腰部交感神经
四、盆部交感神经
第六节 脊髓节段
一、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二、脊髓节段与周围神经皮肤感觉区的分布
三、脊髓节段与内脏的关系
第七节 脊柱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
第八节 脊柱的生理功能
一、脊柱的活动功能
二、脊柱的负载作用
三、保护功能
四、维持人体的体形
第四章 脊柱生物力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力学基本概念
二、脊柱力学
第二节 脊柱的力学结构
一、脊柱结构的力学特点
二、脊柱的三柱力学结构
三、脊柱的力学和生理学功能
第三节 脊柱生物力学
一、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
二、运动节的生物力学意义
三、椎间盘的弹粘性
四、脊柱韧带的力学特点
五、脊柱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
六、骨盆对脊柱的平衡与稳定作用
七、脊柱的稳定性
第四节 脊柱生物力学改变与脊柱的病理变化
一、概述
二、静态的脊柱
三、动态的脊柱
四、颈椎病与脊柱力学改变
第五章 脊柱病的病因病理
第一节 脊柱病的病因
一、不良姿势
二、外伤
三、炎症
四、畸形
五、退行性变化
六、心理因素
七、诱发因素
第二节 脊柱的病理变化
第六章 脊柱病的检查方法
第七章 脊柱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和发病年龄的逐渐年轻化,整脊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进入2l世纪后,我国的中西医骨伤、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医、教、研工作者在挖掘中国整脊渊源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和引进国外整脊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和国际先进诊疗水平的整脊医学体系,并在一定范围和层面上展开了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总结经验,适应全国整脊医、教、研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组织全国40所高等中医院校及整脊医疗、专家机构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本套整脊医学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包括《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颈椎整脊学》、《胸椎整脊学》、《腰椎整脊学》、《骶尾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国外整脊技术》等八门课程。根据整脊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我国目前整脊医、教、研的实际需要,我们在编写中尽量照顾到不同教学层次和读者的需要,尽量使教材既具有广泛适用性,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现阶段我国整脊医学发展的需要。在编写方法上,我们采用分工撰写、集体统稿、专家审定的模式,尽量使教材内容既符合医、教、研工作的规范,又充分反映目前整脊医学的发展水平。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