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58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36678169
条形码:97875366781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图书品牌:重庆日日新
内容简介 集中华医学之精华,历代养生大学之心得,古籍秘典,书家雅趣,家传秘笈,阴阳之要,吐纳导引,传统按摩术,强身术,民间养疗方,美容术,皇室养生术、民间养疗方,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经典养生语录全书。本书汇集了儒、释、道、医及诸子百家各种文献中的养生精粹,除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外,也注重了内容的可操作性。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上古,即有长寿观念,《尚书•洪范》将“寿”列为“五福”中第一。先秦时期,诸子名家将养生学作为其哲学思想之组成部分加以探讨,其观点五彩纷呈,为中国养生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晋时代,诸家养生论开始融合,如嵇康倡导“清虚静泰”与“呼吸吐纳”结合,葛洪主张“藉众术之共成”以“内修形神”、“外攘邪恶”。上继魏晋六朝,隋唐养生术更呈现诸术合流状态,如《千金要方》所录“老子按摩法”将导引与按摩结合在一起,司马承祯“养生操”更揉合梳发、叩齿、行气、按摩、导引诸术。及至宋元明清时期,前代养生资料之汇集整理,养生专著之编写,新养生术之编创,标志中华养生学之成熟、繁荣。
然则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浩富,立论精湛,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一个人若穷其毕生精力也难探其渊薮。为了指导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实现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我们特地从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医典中,发掘养生秘法,采养生精华,编著该书。
编辑推荐 集中华医学之精华,历代养生大学之心得,古籍秘典,书家雅趣,家传秘笈,阴阳之要,吐纳导引,传统按摩术,强身术,民间养疗方,美容术,皇室养生术、民间养疗方,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经典养生语录全书。本书汇集了儒、释、道、医及诸子百家各种文献中的养生精粹,除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外,也注重了内容的可操作性。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
目录
第一卷 总论
天地万物人最贵
四大
五福六极
名身货
珍惜自己
……
文摘 书摘
人生四大阶段人从生到死,有四次大的变化——婴孩、壮年、老年、死
亡。婴孩时期,神气贯注,情志专一,体内元气最为淳和,所以外物不能伤
害。壮年时期,血气方刚,神气飘溢,心中充满了物欲思虑,外物可以侵蚀
,所以德性就衰退了。老年时期,欲虑变得柔弱,转为内向的保养,外物再
也不能占先,虽然这时的德性还不及婴孩的德性那么完备,但与壮年时期的
德性相比,要安稳得多。到了死亡的时候,人的一切活动都已停息,他从自
然中来,重又回到自然中去了。
《列子,天瑞》
人有三死,皆由自取鲁哀公问孔子道:“智慧的人长寿吗?仁义的人长
寿吗?”
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人有三种死,不是由命运决定的,而是自找
的。不按时起居,不调节饮食,不劳逸适度的人,各种疾病就会侵袭继而夺
走性命。嗜欲无厌贪求不止的人,各种刑罚就会加诸头上而夺走性命;以少
犯众,以弱欺强,恼怒无常,采取行动不能量力而行的人,各种武器就会飞
来夺取性命。这三种情况的死,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人自找的。至于那
些智士仁人将息身体总是很有节制,动静符合道理,喜怒符合时宜,从来不
让生命的天性受到损害,长寿不是很合理的事吗?”
《孔子家语》卷1《五仪解》 生命全靠自己 《大有经》说,有疑惑
的人问:“世人总是一样来到世间,一样吸纳天地阴阳之气,一样在天地问
生活,一样靠饮食、呼吸而生长,为什么会有的愚笨、有的聪明、有的强壮
、有的赢弱、有的长寿、有的短命?这是上天注定,还是各人自找的呢?”
懂得这个问题的人回答说:“人的智力差别,是先天造就的;而体质的
强弱、寿命的长短,则是人自己造成的。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人生道路全靠自己的选择。人在初始阶段胎气充实,成长阶段乳食充足
,成年、壮年时期注意节制饮食、声色有度,就会强健、长寿;初始阶段由
于胎气不足,成长阶段乳食欠缺,成年、壮年时期饮食无度,恣情声色,就
会赢弱、短命。只要生长、发育充分,再加以导养,人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
。”《道机》上说:“人的生命有长有短,并不是本该如此,全是由于人将
息自己的身体不谨慎,饮食毫无节制,荒淫无度,违背阴阳之道,最终导致
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所以不能活到应有的年寿。”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上《教诫》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