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01321175
条形码:97875013211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作为北京街巷概称与代表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关系到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并从而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时代变迁,政局嬗替,世事沧桑,人情冷暖,风风雨雨,恩恩怨怨,几多生死,几多悲欢……既在这个舞台上不停顿地上演,又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
作者简介 翁立:1950年生于北京。曾任《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副社长,中影广告公司经理,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影发行放映公司副经理兼《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社社长、主编。自1980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性报刊上发表过论文、述评、通讯等200余篇,多篇获奖。1990年被北京电影学院聘为管理系外聘教师,开授《电影宣传学》课程。1992年《北京的胡同》一书出版后,应邀为驻京的各国大使,文化参赞等百余人讲授“北京的胡同文化”。此书前3版已发行10万余册,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学报上连载。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是畅销10万余册的1992年版《北京的胡同》一书的图文珍藏版。书中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北京胡同的历史、布局、建筑、命名、佚闻趣事,及其与之其关的北京城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北京人的生活,被誉为一部“北京胡同的百科全书”。
本书附有《最新北平全市详图》。
目录
第一章 话胡同
第一节 关于“胡同”的解释
第二节 北京胡同概况
(一)历代胡同知多少
(二)胡同之最
(三)胡同的实质
……
文摘 书摘
当两军对垒时,汉不敌蒙,而当两种文化相撞时,其结果则是全盘汉化。据《元史》载,忽必烈在选择都城时,曾询问过先锋元帅霸突鲁,霸突鲁回答说:“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忽必烈的重要汉人谋臣刘秉忠更积极主张在北京这块地界儿定都。《续资治通鉴》载:“景定四年春正月,蒙古刘秉忠请定都于燕,蒙古主从之。”可见,忽必烈定都北京是与刘秉忠的主张分不开的。
说到这儿,不能不说一说刘秉忠,因为后来元大都城,也是由刘秉忠主持设计和建造的,从而为后来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刘秉忠是河北邢台人,原来叫刘侃,秉忠是忽必烈所赐的名字。他小时候当过和尚,自号藏春散人。他是位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对天文、地理、经学、律历和三式六壬等法术,没有不精通的。元朝的国号“大元”就是他根据《易经》“大哉乾元”,天的功能开始,成为创造万物的根源之意提出的,以显示“绍百王而纪统”的受授正统。忽必烈的年号“至元”也是他据《易经》“至哉坤元”提议的,以示“大地功能的开始,生成万物的根源”之意。后来修建大都,几座城门的名字,也都是他根据《易经》八卦起的。对于迷信法术的蒙古统治者,他借助阴阳五行奇门遁甲之类,可他却是有科学知识的人,他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老师。《元史》本传上记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这就是说,连元朝的开国典章制度也是出自刘秉忠的建议。
公元1266年,忽必烈派刘秉忠到中都进行实地考察后,决定放弃金中都原城址,而以在其东北部的琼华岛(今北海公园)金代离宫为中心,兴建新都。刘秉忠就担当起大都城的规划设计与修建工程的主持人。他是个熟读经典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的出家还俗的儒者,又博得忽必烈的信任,因而他在修建大都城时,基本是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建设的理想布局去设计规划,并付诸实现的。《周礼》要求一个帝王都城的设计,应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门内各有笔直的大道纵横交错。在大城之内,中央部位的前方是朝廷,后方是市场。在朝廷的左方是祭祖的太庙,右方是拜土地(社)神和五谷(稷)神的社稷坛。刘秉忠正是运用这一原则,并仿照营建长安、汴梁的经验,来实施的。
在大都修建前,刘秉忠先进行了地形测量,然后根据刚才说的《周礼》理想进行设计,结合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