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温故(4辑合订本)

发布时间: 2010-04-09 06:50:05 作者:

 温故(4辑合订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6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63391215/9787563391219
条形码:978756339121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贝贝特

内容简介 《温故(4辑合订本)》主要内容简介:“莎乐美”的魅力——俞珊迷倒青岛大学的一群教授、父亲朱光潜的人生片断、成为“坐探”以后、五妹、奄忽若飚尘——纪念先父陈公树周、一个老“大立柜”的传奇、故园的昵喃、蒋介石周恩来武昌会谈外记、一位小学校长的逃亡日记等。
编辑推荐 《温故(4辑合订本)》:回望历史的平台
陶冶心智的所在
目录
《十三》目录:
马烽与陈永贵的三次喝酒
建设广西模范省——白崇禧的“新斯巴达”
和平岁月
有关“兰溪阿金”的历史记忆
“为宪政流血”的宋教仁
“莎乐美”的魅力——俞珊迷倒青岛大学的一群教授
父亲朱光潜的人生片断
成为“坐探”以后
五妹
奄忽若飚尘——纪念先父陈公树周
一个老“大立柜”的传奇
故园的昵喃
蒋介石周恩来武昌会谈外记
一位小学校长的逃亡日记
阅读“老号簿”
消失的天府

《十四》目录:
民国的文人——长沙谈鲁迅
探源胡适日记中的郑毓秀
上海滩的神秘老人
殷海光的最后时光
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先父白崇禧将军参加是役之经过始末
民国时期的大学校歌
顾颉刚晚年对与鲁迅矛盾的声辩
1947年春: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
1938年:逃离武汉
一个囚犯和他的烟嘴儿
姆妈
“偶然”改变人生
民国文人的西湖旅行
1947年:延安风貌
醛理并注释沈从文致刘敦愿书信十封
梁实秋题赠最后的北平师范大学
闻一多的转变
关于胡适宽厚待人的又一例证(汪成法)

《十五》目录:
【美】赫伯特?雅德礼一位美国顾问在战时重庆的生活
“四清”琐忆
当年“驴行”
我在50年代的大学生活
翩翩才子偏命薄——毕倚虹的传奇
戢翼翘将军事略
胡适成蒋介石“诤友”的来龙去脉
跟陆小曼学画
无常中的永恒——献给做书人严民
偶逢遇罗克
章丹枫、顾颉刚与(《读书笔记》
断鸿记
与父亲的三次离别
大宅门里的舅父
嫁妆
回望县溪
关于“苏州船娘”
朱先生的两则检讨
注释整理周楞伽与陈梦熊的通信
胡适校长最后的题照与题字

《十六》目录:
往事半苍茫(上)——成舍我的办报生涯
风义平生师友间——清华四大导师的交谊
“山药蛋派”今日谈
1958年:诗人郭沫若
陆小曼打官司——怒告平襟亚始末
金陵才女——曾昭、游寿和沈祖业的人生悲欢
宅心仁厚黎元洪
追怀孙大雨教授
何其芳印象与“何其芳现象”
钱仲联先生与海日楼诗
20世纪中国两次和平转型的机会
鲁迅与钱玄同的化友为敌
我与我的父母——童年记忆
改变命运的两封信
吴宓先生的一封佚札
1948年蒋介石缘何游太湖
1944年:西康掠影

……
文摘 插图:


半个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专题连续广播《学大寨,赶大寨》,播放了陈永贵在人民大会堂的讲话录音稿。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宋莎荫和范银怀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寨之路》。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是“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并为《大寨之路》一文,专门配发了社论。
1964年3月28、29日,毛泽东到河北邯郸,停车于邯郸火车站,召见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和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陶鲁笳汇报了他在昔阳蹲点的情况。陶鲁笳详细地向毛泽东介绍了陈永贵。毛泽东饶有兴趣地听了陶鲁笳的介绍,还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他识不识字?”陶鲁笳当即在纸条上写了“陈永贵”三个字,并说:“陈永贵,四十二岁扫盲,今年五十岁,现在能读报,还懂得什么叫‘逻辑’。不久前陈永贵在太原作报告,赵树理听了很佩服,对我说,陈永贵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观点完全符合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
1964年12月26日,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邀请了作为中国新型农民代表的陈永贵参加了自己的生日宴会。毛泽东的生日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品字形地摆了三张桌子。毛泽东在上方的一桌,陈永贵极荣幸地被安排在毛泽东身边就座。吃饭的时候,毛泽东对陈永贵笑道:“你是农业专家噢。”陈永贵听不懂毛泽东的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地连连点头,咧着嘴使劲笑。有人在一旁解释道:“主席说你是农业专家。”陈永贵听了立刻又摇起头来:“不,不,我不是农业专家,不是农业专家。”毛泽东问起陈永贵的年龄,陈永贵答道:“五十啦。”毛泽东笑道:“五十而知天命哟。”
毛泽东借用孔圣人“知天命”一词,说得颇有“一语道破天机”的意味。
马烽说:“1965年春节后的一天,孙谦告我说,陈永贵正好来省城参加个座谈会,他已经约了陈永贵第二天到家里来和我见见,认识一下。我当然很高兴,我俩当即商定在我家与陈永贵‘共进午餐’。听老孙讲,陈永贵也是爱喝两杯,那年他在大寨,有时开会开到深更半夜,肚子一饿了,就去敲开供销社的门,买两瓶酒。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