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15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501019398
条形码:978750101939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为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遗址2001~2003年度的发掘报告。书中涵盖了通过科学考古发掘获取的含经堂遗址在建筑格局、规模、结构特点及其变迁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出版,对于今后圆明园遗址的文物保护事业,乃至国家对国内大型遗址保护工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遗址概况
第二章 分区布方与地层堆积
第三章 遗迹
第一节 南区
一 广场遗迹
(一)牌楼遗迹
(二)宫墙遗迹
(三)甬道遗迹
(四)砖雕铺地纹及毡帐基础遗迹
(五)植树坑遗迹
二 宫门遗迹
三 含经堂院落遗迹
(一)影壁门遗迹
(二)甬道遗迹
(三)含经堂正殿遗迹
(四)东、西配殿遗迹
(五)霞翥楼遗迹
(六)梵香楼遗迹
(七)回廊遗迹
(八)垂花门遗迹
(九)宫墙遗迹
第二节 北区
一 中路建筑遗迹
(一)淳化轩月台前太湖石假山及甬路遗迹
(二)淳化轩遗迹
(三)蕴真斋遗迹
(四)北院门遗迹
(五)得胜概敞厅遗迹
二 东路建筑遗迹
(一)渊映斋遗迹
(二)扮戏房与“乐奏钧天”戏台遗迹
(三)“神心妙达”看戏殿遗迹
三 东路外买卖街(铺面房)遗迹
四 西路建筑遗迹
(一)涵光室遗迹
(二)三友轩及叠石假山遗迹
(三)静莲斋遗迹
(四)理心楼遗迹
(五)待月楼遗迹
五 西路外澄波夕照敞厅遗迹
六 北区宫墙遗迹
第三节 宫苑周围其他遗迹
一 值房遗迹
二 库房遗迹
三 井亭遗迹
四 南甬道遗迹
五 东甬道遗迹
六 西南甬道遗迹
七 西南1号木桥基址
八 买卖街东侧甬道及东北甬道遗迹
九 三合院遗迹
十 东甬道北侧甬道及东北甬道遗迹
十一 明漪潇照遗迹
十二 云容水态敞厅遗迹
十三 静缘亭(八角亭)遗迹
第四章 遗物
第五章 结语
后记
英文内容提要
……
文摘 插图:

后记 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文物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队于2000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圆明园遗址做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勘察与发掘工作,获得了一批有科学价值的考古资料。这项考古工作,是圆明园被毁后140余年来首次开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考察工作,所获成果,不但对研究圆明园的历史、造园技艺,进而透视清代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对于制定当前和今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规划及合理利用方案等,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参考意义。
参加2000年10月至11月圆明园遗址考古调查,并制定《圆明园遗址第一期发掘计划》工作的有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靳枫毅、王继红。参加2001年度长春园含经堂和官门区遗址第一期发掘工作的有王策、郁金城、王继红、靳枫毅。参加2002年度含经堂遗址第二期发掘工作的有郁金城、王继红、靳枫毅。参加2003年度含经堂遗址第三期发掘工作的有靳枫毅、王继红、孙勐。第一期发掘工作由王策主持。第二、三期发掘工作及后期资料整理与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等,由靳枫毅主持,王继红自始至终参加了资料整理和发掘报告的编写。遗迹与结语部分由靳枫毅执笔,出土器物部分由王继红执笔。
近几年来,我们在圆明园遗址所进行的考古调查、勘察与发掘工作,一直得到圆明园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并得到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和滕州市博物馆在技术力量方面的热诚帮助;本报告的出版,更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文物出版社领导的热忱关心与支持。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先生和第六图书编辑部主任于炳文先生及责任编辑李媛媛同志给予了很多帮助,他们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本书英文摘要承李新伟先生协助翻译。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本文遗迹摄影:靳枫毅、郁金城
热气球高空摄影及器物照相:王殿平
遗址总平面图测绘:苏昭秀、李召銮、李猛
单项遗迹与器物绘图:李召銮、李猛、孙佳、刘欢、南迪、罗翠翠、丁玲、邢杨
拓片:李召銮、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