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天朝末日:清朝最后五十年

发布时间: 2010-04-10 02:08:07 作者:

 天朝末日:清朝最后五十年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7801098226
条形码:97878010982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与传统的改朝换代不同,清朝灭亡是以一种缓慢而剧烈的特殊形式完成的。稳固、保守、僵化的中国传统社会逐渐瓦解。传统体制压制的各种力量、掩盖的各种矛盾纷纷登台。同时近代思想和体制持续冲击着国门已开的中国。诚如李鸿章所言,晚清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面对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敌。
本书的主角清王朝,是我国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第二个统一王朝,自顺治帝山海人关到宣统退位,统治中国近300年。中国在此期间,历经了辉煌,同时也遭受了磨难,但比起昙花一现的元王朝来确实很值得称赞。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难免于被社会所淘汰。
1861年,咸丰帝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同时也拉开大清帝国灭亡的序幕。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纷纷扰扰的局势——英法联军正占领北京、太平天国在南方统治已近十年,官场浑浑噩噩,黑幕重重……
清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灭在了自己的手上,灭在了清王朝统治者那种天生的夜郎自大的态度上。满族是在马背上得到的天下,所以他们尚武好兵,清初对国人采取了过激的措施,所以得天下不能得民心。清朝同时又处于一个纷繁复杂的年代:西方大国的崛起,朝廷内部的腐败堕落,还有农民以及新兴阶层力量的不断运动,这些外在的因素更使其灭亡的速度加快。
清朝撑得很累,也许灭亡是它最好的解脱。
目录
第一章 天朝的危机
第一节 咸丰之死
第二节 庙堂危机
第三节 这个女人不简单
第四节 圆明园的哭泣
第五节 “长毛”也占半边天
……
文摘 书摘
第五节 “长毛”也占半边天
一个末路王朝总是内忧外患不断。强敌环绕的清朝在腹地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从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开始到1869年5月太平军残部在陕西被歼灭,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朝核心地区纵横近20年。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贫苦民众在各种压力下,奋起反抗的结果。历史并没有给起义者留下多少选择余地。先是鸦片战争后是清政府为支付战争的赔款,向民众转嫁负担。官府在旧税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税,加上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广大民众濒于绝境。这是历代“官逼民反”现象的重演。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起义首发的两广地区是西方列强首先入侵的地区。由于鸦片走私和对外通商,当地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列强经济势力的入侵加剧了当地的矛盾。偏偏在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不满情绪和反抗意向如越积越高的干柴。
广东花县落第秀才洪秀全科场失意,萌发造反思想。他结合内传的天主教创建了拜上帝会。1844年初夏,他和冯云山等前往广西活动,以传教为掩护,向农民宣传反清思想,吸收农民参加拜上帝会。洪秀全不擅实际工作,不久返回广东从事著作。冯云山坚持在紫荆山区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凝聚力量。至1850年紫荆山区的汉、壮、瑶等族农民有超过万人加人,并形成了杨秀清、石达开等领导核心。
于是拜上帝会于1850年夏通知各地会众到紫荆山下的金田村团营,建立起武装。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称天王,设百官,蓄发易服。太平天国起义正式开始。咸丰初年,太平军一直在广西各地转战,克永安,围桂林;二年北出湖南,攻全州,克道州,沿途吸收了大量青壮年,九月攻长沙,全国震动。咸丰二年末,太平军绕开长沙,出洞庭,进入长江,第二年初占武昌。之后数十万太平军沿江东下,于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全国政权。
立都后,太平军分兵北伐、西征。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的北伐军自扬州穿越安徽、河南,突破黄河天险,迂回到山西境内,东向折
……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