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108028389
条形码:97871080283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金翼》述说了两个家庭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的经济方式,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日渐衰落
作者简介 林耀华(1910~2000)中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组成员。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哲学博士)(1940年),曾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任。重要著作有:《严复研究》 (1934)、《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金翼》(1948),主编《原始社会史》(1989)和《民族学通论》(1992)。
编辑推荐 《金翼》再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剖断面。
目录
出版者序言
新版序言
著者序
英文版前言
英文版导言
第一章 东林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摆脱贫困
第三章 打官司
第四章 张家新居
第五章 早期教育
第六章 村里的节日
第七章 农业系统
第八章 大米交易
第九章 商店的生意
第十章 芬洲的命运
第十一章 求学雄心
第十二章 分裂
第十三章 店铺分家
第十四章 土匪
第十五章 兄弟争吵
第十六章 店铺的扩展
第十七章 趋向两极的张黄两家
第十八章 地方政治
第十九章 水路交通
第二十章 僵局
第二十一章 把种子埋入土里
附录 《金翼》中张、黄两家系谱表
……
序言 《金翼》是我在40年前写成的一部研究社会学的著作。
1940年,我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嗣后曾留校担任助教。其间,我利用工作余暇,对30年代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着手写这本书,并于翌年脱稿。
在美国太平洋关系研究所腊斯克(B.Lasker)教授的推荐下,《金翼》得以于1944年在纽约印行,当时所用副标题是“一部家族的编年史”(A Family Chronicle)。该书面世后,美国、英国曾有多篇书评。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在成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代理系主任,太平洋关系研究所的何兰德(W.L.HoHand)先生曾来华与我会晤,请我修订此书。
英文修订本以“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A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Familism)为副题,较原稿增加了最后一章的理论阐述,并请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弗斯教授(R.Firth)为之作导论。1947年正式出版于伦敦。
这部书的出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国内学者十分重视,我的老师吴文藻先生曾向日本学术界举荐;英、美、日等国素享权威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广泛的评论、研讨和介绍,评价较高。时至今日,海外一些大学的人类学系还把此书选为研究中国社会的主要参考书。前几年,我曾先后去日本东京、京都、大阪等处,并到美国加州、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密西根等大学访问,足迹所至,主人们总是提到《金翼》,读了这本书,似乎觉得往昔中国古老、神秘的一切,变得比较逼真、切实了。对于作者而言,这已经是很大的满足了。
文摘 第三章 打官司
随着时光的流逝,湖口店铺的合伙人、芬洲和东林两位姻兄弟积攒了不少钱。他们决定妥善利用这笔资金,自己盖新居。两兄弟和风水先生一起看遍黄村,想找一处适于盖房的好地方。他们从位于朝南的金鸡山低坡上的黄村出发,往西向龙头山方向寻找。龙头山好像一道西部屏障,?护卫着这片谷地。河水和西路从黄村脚下经过,从东向西平行延伸,一段距离之后,开始在龙头山脚下分道扬镳。西路绕过山顶,笔直向西,而河水则流向西南,从下边绕过龙头山。当这支勘察队登上山顶,他们眼前是陡峭的山坡,也注意到在山脚下和河水转弯处之间有一块相当大的田地。风水先生放置好罗盘,定好方位,突然他高兴地叫起来,说他发现了一处风水宝地,称为“龙吐珠”。山当然代表龙,田地和庄稼代表珍珠,河水则是龙的唾液。
芬洲被这片好地方迷住了。他立刻瞒着东林从他家所在的陈洋村唤来劳力,命令他们在龙嘴正前方盖屋。当东林赶到现场,便立即意识到这样规划就没有余地另盖一所房子了。他失望极了,对姐夫芬洲的安排大为不满,但作为内弟却敢怒而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