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人生为何不同

发布时间: 2010-04-10 02:49:04 作者:

 人生为何不同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61340427/9787561340424
条形码:97875613404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人生为何不同》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在叔本华看来,每一个人作为意志的一种表现,又是整个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为主体又都有一个依赖于他自己的对象世界,这就是存在于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现象世界。
作者简介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他抛弃了德国占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其思想影响深远,尤以尼采所受影响最大;文豪托尔斯泰、音乐家瓦格纳等旷世巨匠,都曾表示深受叔本华的启迪。
编辑推荐 《人生为何不同》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村题。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目录
人生的苦恼
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是我的意志
生存的痛苦与虚无
意志与痛苦

天才的哲学
天才论
哲学与智力
论独立的思考
论历史

生活的美学
论美
文学的美
论音乐
论书籍与阅读

道德的天平
伦理道德散论
论人格
论女性
论财产
……
文摘 “世界是我的表象”一这是真理,适用于任何生活着的和认识着的生物,不过只有人才能够将其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之中。倘若人真的这么做了,他就会出现关于哲学的思考。由此,他会明确地认识到,他不认识什么太阳、地球,而永远只承认眼睛,因为太阳为眼睛所见;永远只承认手,是手感知了地球;就会懂得,围绕在他身边的这个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即是说,世界的存在完全是就它对另一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而言的。人,就是这个进行“表象者”。
这一真理并非新得出的结论,笛卡儿所凭借的怀疑论观点中就已经包含了它,只不过贝克莱则是第一个断然将其说出来的人。虽然他的哲学观点的其他部分站不住脚,但就这一点而言,他为哲学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小视。
在第一篇中,我们只是从作为表象的一面来考察这个世界。这一考察虽无损于其为真理,但终究还是不全面的,也是由某种任意的抽象作用引发的,它凸显了人们内心的矛盾,并且以这一矛盾去假定世界为其表象,而他从此也再不能摆脱这一假定。不过,这一考察的片面性可以通过下面一篇得到充实,由另一真理来补充。但这一真理并不像我们此处凭借的那一个那般直接明了,而需通过更深入的探讨、更艰难的抽象与“别异综同”的功夫才可能达到。它一定是严肃的,对每个人而言,即使不是可怕的,也必然是不容忽视的。这另一个真理就是:每个人,他自己也能说且必须说:“世界是我的意志。”
主体就是,认识一切而又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因而主体就是这个世界的支柱,一贯被所有现象和客体作为前提的条件;原本凡是存在着的,即是对主体的存在。任何人都可能发现这一点: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主体,但仅限于它在认识着的时刻,当它作为被认识的客体时则不会这样。人的身体既然已经是客体,从这一点观之,也得称其为表象。尽管身体是直接客体,但终归是诸多客体中的一分子,并不能脱离客体的那些规律。与那些直观的客体一样,身体也同样在时间和空间里,在一切认识所共有的那些形式当中。正是因为这些形式,进而才有了杂多性。
因此,作为表象的世界——我们在此方面考察的这个世界,有着本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两个半面——客体和主体。客体的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杂多性即是通过这些来表现的。主体却不在空间和时间里,因为在任何一个进行表象的生物中,主体都是完整的、未被分裂的。因而无论是这些生物里单独的一个客体,还是现有的亿万个生物与客体,都同样一道完备地构成作为这表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