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长城真相调查

发布时间: 2010-04-10 03:48:16 作者:

 长城真相调查


基本信息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6719350/9787806719350
条形码:97878067193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光华

内容简介 都说“万里长城永不倒”,然而你有没有关心过,这句话还能说多久?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长城”正在走过怎样的岁月变迁?
历经千百年风雨而保存下来的古长城,会不会在现代文明中与我们渐行渐远直至消逝?
长达数万里的古长城有没有必要全线保护?
  ……
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长城真相调查》作者对长城沿线进行了全程深入的采访调查,带你一起探寻长城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直面长城的世纪危机……
媒体推荐 在八达岭等个别景点令人目眩的明星光环下,是万里长城一段段消亡的真相;在“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民族气概背后,是“长城精神”一天天淡漠的危机……
  “除了少数经过旅游开发的长城段外,绝大多数长城段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新华社报道
长城,作为民族脊梁的象征,其实早已风烛残年不堪重负。国人为之自豪的万里长城,千百年来饱受着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长城两千年悲壮的歌哭,这次十万里艰辛的跋涉寻访,都在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著名报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江艺平
长城肯定会越来越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老,不要毁在我们的手中。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 董耀会
长城的问题是,这是一个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但没有馆长……20世纪60年代,北京失去了城墙,到了90年代,北京的胡同几乎绝迹,如果不对长城现有的破坏进行限制,长城将会消失,这将成为中国历史爱好者的第三大悲剧。
            ——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会长威廉林赛
长期以来我们对长城并不重视,很多破坏甚至是政府行为,报道引不起重视……而现在媒体讲破坏的现实较多,但深入分析不够,批评的多,提建设性意见的少。
           ——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
编辑推荐 在八达岭等个别景点令人目眩的明星光环下,是万里长成一段段消亡的真相;在“万里长城永倒”的民族气概背后,是“长城精神”一天天淡温的危机……
目录
引子 绵延的忧思——长城专家谈长城保护
 专访一 董耀会:90%的长城正在自生自灭
专访二 威廉林赛: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却没有馆长
专访三 成大林:长城保护需让百姓获利
第一章 备受冷落——嘉峪关周边长城
保存最好的城墙被打入冷宫
受冷遇的长城更需要关注
现场探访酒泉长城
长城两边已严格划定保护范围
资料:嘉峪关长城
第二章 遗址的悲哀——山丹汉明长城
20年消失1/3
意识的淡漠
发展的瓶颈
现场探访山丹长城
资料:山丹长城
第三章 现成的屋墙——永昌长城
从田间民房中抢救长城
信手拈来的屋墙
那场火热的运动
不算太迟的保护
资料:永昌长城
第四章 荒漠残垣——民勤长城
 多少长城消失在沙尘中
 这里只有沙漠
 看遗址要开车,走进去是做梦
 人都待不下去,怎么保护长城
 已被风沙掩埋
 风干土丘以蚁穴面目展现
 资料:民勤长城
第五章 成了药材和石料——三关口明长城
 医生挖长城石灰制药
 “这不是长城,是瓮城”
 “他们很怕记者拍照”
 “设保护日还不算重视?”
 资料:三关口明长城
第六章 60年的窑洞——盐池长城
 唯一被围栏圈养的长城
 挖满洞的土墙
 围起来的国宝
 盐池长城仅余百年命?
 资料:盐池长城
第七章 好用的青砖——榆林长城
 企业家捐40万修复长城
 城墙被“卸磨杀驴”
 企业家成了保护者
 以开发为名破坏长城
 黄土坡窑洞里,长城下的蛋
 恢复原貌有挖掘计划
 资料:榆林长城
第八章 被煤拯救了——神木长城
被煤拯救的长城
 “30年前要这样就好了”
 “不用城墙砖是傻子”
 “这点儿砖谁还看得上”
从全民挖长城到挖煤
资料:神木长城
第九章 开发与破坏——老牛湾长城
 长城脚下将来可泡吧
 军用VS民用
 长城VS宾馆
 开发VS保护
 利益VS合法
 资料:老牛湾长城
第十章 是翻新还是造假——杀虎口长城
推倒重来的长城开发之路
历史还是那段历史
长城已不是那段长城
长城开发,文物部门靠边
行政主导忽略法律程序
资料:杀虎口长城
第十一章 保护靠大家——大同长城
村民群起自救长城
村民护城九昼夜
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
保护意识被唤醒
希望能吃上“皇粮”
资料:大同长城
第十二章 淹没在民居中——大境门长城
从贫民窟里抢救长城
长城淹没在民居中
拆迁出奇地顺利
长城就是张名片
资料:大境门长城
第十三章 贫穷中的困守——赤城长城
让这段长城自生自灭也好
守着长城“啃’’长城
保护不成谈何开发
 责任重担制约发展
 资料:赤城长城
第十四章 开发与保护良性循环——金山岭长城
 长城脚下村民大发“老外财”
 农民改行当上导游
 全村流行“追”老外
 驴友的至爱
 二道梁发展模式
 资料:金山岭长城
第十五章 不堪重负——八达岭长城
 中国最有名长城盼减负
 八达岭长城不堪重负
 其他长城景点
 早期分流计划未起作用
 四大长城争“好汉”
 资料:北京四大长城
 资料:八达岭长城
 资料:黄崖关长城
 资料:箭扣长城
 资料:慕田峪长城
 资料:司马台长城
第十六章 限制性开发——喜峰口长城
大部分被水淹没
《鬼子来了》在此取景
 《大刀进行曲》诞生于斯
 限制性地开发、利用长城
 开发有形长城,传承无形文化
 青山关城堡
 资料:喜峰口长城
第十七章 他们立起了“知耻碑"——桃林口长城
昔日“长城村”,今竖“知耻碑”
摆船工与护城员
“长城村”与“知耻碑”
古城与水泥路
发展与保护
资料:桃林口长城
第十八章 保护的难题——山海关长城
 古城重建,将与丽江齐名
 古城换新颜
 百姓的支持
 拆得太多了
 两难的拆迁
 资料:山海关古城
代后记 社会责任感召下的寻访

……
文摘 第一章 备受冷落——嘉峪关周边长城
  保存最好的城墙被打入冷宫
资金不足造成保护捉襟见肘,目前已申请国际贷款。
2007年7月13日早8时,在云彩低得似乎触手可及的嘉峪关城楼外,在灼人的西北阳光下,第一批游客已经开始等待着零距离接触这座已在戈壁滩上矗立了700年的军事要塞。当地一位导游颇为骄傲地表示,那些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长城宣传画册上的嘉峪关,就是眼前的这座城楼——嘉峪关关城。
已经70岁的郭积宝老人,从小在嘉峪关脚下长大。1987年,老人作为最早一批在关城内靠养骆驼供游客拍照挣钱的当地人。见证了关城由破旧到修葺一新的变迁。如今,关城里骑骆驼照相的价格从20年前的5角变成了现在的15元。可那些关城以外的长城,却始终孤独地在旷野里经受风吹日晒,无人问津。郭积宝说:“戈壁滩上有很多长城,周围没有人居住,来这里旅游的人也很少去看,和我小时候比,除了不让人攀爬,倒是没见怎么保护。”
“从保护状况来说,嘉峪关关城可以说是现存长城关隘中保存最好的。”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俞春荣说。20世纪80年代,嘉峪美关城曾经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维护,早已没有了此前的残旧破烂。21世纪初,为了保护关城生态,还将诸如养骆驼和养马这样的旅游产业“迁出”了关城。2006年又特别在关城入口前修建起了九泉湖公园,作为城楼的隔离带,避免其在旅游开发中遭到人为的破坏。
嘉峪关城楼旁,附近的村民牵着骆驼接待游客,他们每天很早就到这里做生意。周围很多居民靠这里的旅游业为生。祁连山与嘉峪关长城的景点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游客每骑一次骆驼照相由最初的5角钱变成了现在的15元钱。
东长城只剩下几处土丘从关城东闸门进入,一路向西,穿过最西面一扇高大狭窄的厚重关门,茫茫戈壁和远处的祁连雪山便突然“绽放”在眼前,视野所到之处由黄土色砖墙砌成的雄伟庄严的军事要塞,刹那间转换为苍茫壮阔的广袤自由空间。
一扇门,隔开了关内和关外,走过去,便完成了古人的“出关”。而长城的命运,从这里开始,也变得迥然不同。
按照郭积宝老人的指引,从关城北侧的公路向西拐进路边戈壁几十米后,一座形状保存完整的墩台连着百余米城墙出现在眼前。沿着城墙一路走过去,墙壁上不时可见由上而下的裂痕,靠近城墙中央,更是被水流冲出一个直径两米左右的大洞。
根据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保存的长城地图,眼前这段沧桑感十足的长城,属于嘉峪关北长城遗迹。多年来,关城名扬四海,游客不息,
……
读书人网 >旅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