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01791694
条形码:97875017916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内容简介 《突围2009:中国金融四十人纵论金融危机》讲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一浪浪击打着持续衰退的全球经济,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美国金融模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全球经济何时见底?国际货币体系如何重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可能?“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中国能否突出重围,顺利“保8”?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同时意味着理论繁荣的重大契机。“中国金融40人论坛”汇聚了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研究功底的金融精英。他们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探究金融界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实践。他们当然不会放弃对金融危机的深入研究——回答危机问题,就是求解突围之道。
中国突围,就在2009。
编辑推荐 《突围2009:中国金融四十人纵论金融危机》世界四大纪录片之一,全国100多家电视台热播8年之《传奇》引以制作的传奇系列图书,隆重推荐。
目录
序 危机之下,“金融四十人”应运而生
第一章 反思美国金融模式
反思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与金融危机的演变轨迹
金融海啸第二波
CF40双周圆桌之一: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与教训
第二章 政府救市措施批判
风险在创新中积累
该实行“金融统一监管”了
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敌人
政府救市措施演进:干预与不干预的两难
CF40双周圆桌之二:金融危机与政府救市措施批判
第三章 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与人民币国际化
谁为金融危机埋单
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汇率:固定还是浮动
人民币国际结算条件已具备
冷静看待这次危机中的大银行收并投资银行
金融危机改写全球银行业格局
CF40双周圆桌之三:金融危机后的反思与重建
第四章 深化改革:经济结构与金融模式的转型
降低储蓄率、开发国内市场为上策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改革开放
以商业模式变革应对银行业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
CF40双周圆桌之四:深化改革是改善调控的根本路径
第五章 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零利率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2008—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应警惕的问题
政策性金融何去何从:必要性、困难与出路
CF40双周圆桌之五:中国经济要在结构调整中率先复苏
第六章 突围2009:不平坦的“保8”之路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期与远期
2009年银行业依然看好
珠三角的增长态势与转型风险
对中国经济的悲观判断:2009不是底
对中国经济的乐观判断:2009年将现V形增长
CF40双周圆桌之六: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前景
附录一: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介
附录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
附录三:金融危机大事记
……
序言 先有金融危机,而后有金融四十人。
2007年。在大家还在回顾与反思10年前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开端,一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悄然拉开了序幕。
在金融危机的逐波冲击下,西方国家的独立投行体系不复存在,实体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冰岛等国家甚至濒临政府破产的窘境。近期,以花旗、苏格兰皇家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纷纷被迫国有化,这些曾被我们视为学习样板的金融机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同时受到冲击的还有我们以往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发展模式的基本认识和思维模式。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给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也为理论繁荣提供了契机,给经济学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遇。经过初步思考,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金融机构高管的言论。由于现代金融机构的各种产品和信息系统非常复杂,加上董事会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董事会对公司业务经营和风险状况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甚至管理层有时也不知道公司真实状况。在此情况下,一方面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倾向于掩盖问题,夸大业绩,通过“忽悠”上级行政领导、监管机构、股东和债权人来保住自己的位子;另一方面,由于注重短期盈利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不合理,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管理层往往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无法做到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负责。
此外,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们非常清楚政府会给予他们“太大而不能倒”的政策,其“道德风险”显而易见。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反思美国金融模式
反思次贷危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2002年,笔者曾撰文指出:“从总体上看,还难以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严重。但是在某些地区,房地产泡沫是严重的。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许多人购买了超出自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人们越来越对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失去控制而感到担心。”正如经验一再证明的,当我们身处泡沫之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而只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将会破灭,虽然这一预言一直没有应验,然而,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或类似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这种局部、短暂的金融危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一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把东南亚危机的发生归结于“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弱、监管不力等。与此同时,他们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销盎格鲁一萨克逊金融模式。同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相比,更遑论东亚模式,盎格鲁一萨克逊模式被视为最完美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金融体系模式。而发展中国家也诚惶诚恐地按盎格鲁一萨克逊模式改造本国的金融体系。然而,当学生还未来得及交出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之前,老师自己却突然出了问题。谁说没有“后发优势”呢?
对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严重金融危机,我们不是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