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
ISBN:9787560827483
条形码:97875608274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信息传输原理》是为交通信息工程和各类应用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含成人教育)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系统、模拟信息传输、数字信息传输、数字信息编码、多媒体信息传输、无线信息传输和信息传输网络等7章。每章后均有小结与精选的习题,以便学生复习巩固。
《信息传输原理》的特点是突出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强化物理概念,有助于教学和自学。《信息传输原理》也可作为从事信息通信系统的科研设计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0.绪论
0.1模拟通信
0.2数字通信
0.3网络通信
0.4个人通信
0.5信息传输业务
0.5.1电话通信业务
0.5.2电报通信业务
0.5.3数据传输业务
0.5.4图文传输业务
0.5.5图像通信业务
0.5.6网络通信业务
0.5.7综合通信业务
0.5.8增值通信业务
1.信息与信息系统
1.1信息与信息量
1.1.1信息的定义与度量
1.1.2信息熵
1.1.3连续消息的信息量
1.2信源模型
1.2.1信源的物理特性
1.2.2离散信源的熵
1.2.3信源的冗余度与信源编码
1.2.4连续信源的熵
1.3信道模型
1.3.1信道的物理特性
1.3.2无干扰离散信道模型
1.3.3有干扰离散信道模型
1.3.4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1.4应用信息系统
1.4.1社会信息系统
1.4.2交通信息系统
1.5小结
习题
2.模拟信息传输
2.1随机模拟信号
2.1.1随机过程及其统计特性
2.1.2平稳随机过程
2.1.3随机信号的频谱特性
2.2随机噪声分析
2.2.1高斯型白噪声
2.2.2窄带高斯噪声
2.2.3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2.3模拟信号调制
2.3.1幅度调制(AM)
2.3.2频率调制(FM)
2.3.3相位调制(PM)
2.4模拟信号解调
2.4.1相干解调
2.4.2非相干解调
2.5小结
习题
3.数字信息传输
3.1数字基带信号
3.1.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3.1.2随机数字序列的功率谱
3.2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3.2.1无码问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3.2.2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基本的数字信号调制
3.3.1幅移键控(ASK)
3.3.2频移键控(FSK)
3.3.3相移键控(PSK)
3.4已调制数字信号的传输
3.4.1ASK信号的传输性能
3.4.2 FSK信号的传输性能
3.4.3 PSK信号的传输性能
3.5多元数字调制
3.5.1多元数字幅度调制(MASK)
3.5.2多元数字频率调制(MFSK)
3.5.3多元数字相位调制(MPSK)
3.5.4多元数字调制的传输性能比较
3.6先进的数字调制
3.6.1正交调幅(QAM)
3.6.2 π/4偏移QPSK
3.6.3最小频移键控(MSK)
3.6.4改进的MSK调制
3.7小结
习题
4.数字信息编码
4.1模拟信号数字化
4.1.1量化
4.1.2编码
4.1.3差分编码
4.2差错控制编码
4.3简单的检错码
4.4线性分组码
4.4.1一致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
4.4.2线性分组码的伴随式
4.4.3汉明码
4.5循环码
4.5.1码多项式
4.5.2循环码的编码
4.5.3循环码的译码
4.6BCH码和RS码
4.6.1 BCH码的编译码
4.6.2 RS码的编译码
4.7卷积码
4.7.1卷积码的编码
4.7.2最大似然译码
4.7.3维特比译码
4.8交织码和级联码
4.9网格编码调制(TCM)
4.10小结
习题
5.多媒体信息传输
5.1多媒体信息的特征
5.2多媒体通信业务
5.2.1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类型
5.2.2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功能模型
5.2.3多媒体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QoS)
5.3多媒体通信终端
5.3.1数据压缩技术及相关标准
5.3.2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组成
5.4多媒体通信网络
5.4.1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功能
5.4.2多媒体通信网络的业务配置
5.4.3多媒体通信网络接口
5.4.4多媒体通信网络协议
5.5多媒体通信系统
5.5.1基于H.323建议的电视会议系统
5.5.2基于H.321建议的电视会议系统
5.5.3基于H.322建议的可视电话系统
5.5.4基于H.324建议的可视电话系统
5.5.5基于H.331建议的电视会议系统
5.6小结
习题
6.无线信息传输
6.1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
6.2天线及其特性参数
6.3电波传播及场强计算
6.3.1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6.3.2地球曲率的影响
6.3.3大气不均匀性的影响
6.3.4衰落和多径效应
6.4多址技术
6.4.1频分多址(FDMA)
6.4.2时分多址(TDMA)
6.4.3码分多址(CDMA)
6.5扩频技术
6.5.1直接序列扩频—S-SS)
6.5.2'跳频扩频(FH-SS)
6.5.3地址码
6.6小结
习题
7.信息传输网络
7.1通信网的结构和分类
7.2电路交换数据网
7.3分组交换数据网
7.3.1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基本结构
7.3.2分组数据通信协议
7.4数字数据网和帧中继
7.4.1数字数据网—DN)
7.4.2帧中继(FR)
7.5局域网
7.5.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7.5.2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7.5.3高速局域网
7.5.4无线局域网
7.6综合业务数字网
7.6.1 ISDN的功能特点
7.6.2 B--ISDN和ATM技术
7.7互连网
7.7.1网络互连技术
7.7.2国际互联网
7.8接入网(AN)
7.8.1有线接入网
7.8.2无线接入网
7.9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大力推动了全球信息化前进步伐。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经明显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也为综合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运以及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由此诞生了一个崭新的专业,这就是交通信息工程专业。
为了培养21世纪我国乃至全球紧缺的交通信息工程领域内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为了深化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急需,同济大学出版社邀请了上海乃至全国有关交通、信息、通信、控制等领域的专家和教授,组成了阵容强大的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他们在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领域的基础上,规划并编写出一套面向高校本科的交通信息土程专业系列教材,并将陆续出版发行。
这套教材具有明显的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特色,是国内首创,国外也不多见。编写这套教材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它是以综合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为核心,全面运用信息、通信、控制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结合交通系统工程的特点,大力改进和实现交通系统的现代化,以便迎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这套教材具有“厚基础、强背景、宽专业、重综合”,以及交叉多门学科领域的实用型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材的特点,主要为交通信息工程应用类,但对于其他实用型信息工程类专业(如经济信息、社会信息、军事信息、人文信息、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人员培训等授课教材,同样也适合自学者使用。
这套教材的内容结构是围绕着综合交通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全方位地展示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基础教材有练习,专业教材有案例。同时,紧密配合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着重于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方面的内容,体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这套教材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分别安排在不同学年的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系列内,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安排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