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Web服务:原理和技术

发布时间: 2010-04-10 06:11:40 作者:

 Web服务:原理和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5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111284143/9787111284147
条形码:97871112841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计算机科学丛书
外文书名:Web Services: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图书品牌:华章图书

内容简介 《Web服务:原理和技术》是有关Web Service讨论最详尽的书籍之一。全书涵盖了构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一整套概念体系、原理、支撑技术、必须的基础架构以及相关的标准等。《Web服务:原理和技术》既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适用于希望了解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作者简介 Michael P.Papazoglou,现任荷兰提耳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系主任及INFOLAB/CRISM实验室的主任。
媒体推荐 “本书是我所见过的有关Web Service讨论最详尽的书籍之一。本书涵盖了构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一整套概念体系、原理、支撑技术、必需的基础架构以及相关的标准等。我极力推荐此书。”
  ——《企业服务总线》作者Dave Chappell
“本书由Web Service领域最著名的专家所著,对学术界人士和实际工作者都极具价值。该书结构合理,可以作为Web Service技术领域的一本权威指南。”
  ——IBM T. J. Watson研究中心组件系统部经理Francisco Curbera
编辑推荐 《Web服务:原理和技术》:Web Service代表了下一代的基于Web的技术。通过Web Service,企业应用之间可以更好地实现相互通信和集成,因此对于业务发展和软件开发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对Web Service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主要介绍了Web Service的本质、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并提供了该领域的大量相关信息。《Web服务:原理和技术》既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适用于希望了解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Web服务:原理和技术》特色:
采用由浅入深的螺旋式方式。在读者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
采用大量的实例来阐述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
自测题、各种使用技巧和提示贯穿《Web服务:原理和技术》。
华章教育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第1章 Web Service基础
1.1 引言
1.1.1 Web Service是什么
1.1.2 Web Service的典型场景
1.2 “软件即为服务”的理念
1.3 Web Service的完整定义
1.4 Web Service的特性
1.4.1 Web Service的类型
1.4.2 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
1.4.3 状态属性
1.4.4 松耦合
1.4.5 服务粒度
1.4.6 同步
1.4.7 良定义
1.4.8 服务的使用环境
1.5 服务接口和实现
1.6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1.6.1 SOA中进行交互的角色
1.6.2 SOA中的操作
1.6.3 SOA:一个涉及综合服务的样例
1.6.4 SOA中的层次
1.7 Web Service的技术架构
1.8 服务质量(QOS)
1.9 Web Service的互操作性
1.10 Web Service与组件的比较
1.11 Web Service的优与劣
1.12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二部分 核心基础架构
第2章 分布式计算的基础架构
2.1 分布式计算与互联网协议
2.1.1 互联网协议
2.1.2 中间件
2.2 客户一服务器模型
2.3 进程间通信的特性
2.3.1 消息发送
2.3.2 消息目的地和socket
2.3.3 同步方式的消息发送和异步方式的消息发送
2.4 中间件的同步方式
2.4.1 远程过程调用
2.4.2 远程方法调用
2.5 中间件的异步方式
2.5.1 消息的存储与转发
2.5.2 消息的发布与订阅
2.5.3 事件驱动的处理机制
2.5.4 点到点排队
2.6 请求/应答的消息传送方式
2.7 面向消息的中间件
2.7.1 集成代理
2.7.2 Java消息服务(JMS)
2.8 面向事务的中间件
2.9 企业应用程序与电子商务的集成
2.10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3章 XML概览
3.1 XML文档结构
3.1.1 XML声明
3.1.2 元素
3.1.3 属性
3.2 URI和XML命名空间
3.3 定义XML文档中的结构
3.3.1 XML模式定义语言
3.3.2 XML模式文档
3.3.3 类型定义、元素和属性声明
3.3.4 简单类型
3.3.5 复合类型
3.4 XML模式复用
3.4.1 派生的复合类型
3.4.2 导入模式与包含模式
3.5 文档的导航与转换
3.5.1 XML路径语言
3.5.2 使用XSLT进行文档转换
3.6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三部分 核心功能与标准
第4章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4.1 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与连接协议
4.2 SOAP作为消息传送协议
4.3 SOAP消息的结构
4.3.1 SOAP信封
4.3.2 SOAP头部
4.3.3 SOAP消息体
4.4 SOAP通信模型
4.4.1 RPC类型的Web Service
4.4.2 文档(消息)类型的Web Service
4.4.3 通信方式与消息交换的模式
4.5 SOAP中的出错处理
4.6 基于HTTP的SOAP
4.7 SOAP的优缺点
4.8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5章 描述Web Service
5.1 为何需要服务描述
5.2 WSDL Web Service描述语言
5.2.1 WSDL的接口定义
5.2.2 WSDL的实现
5.2.3 WSDL的消息交换模式
5.3 使用WSDL生成客户端stub
5.4 WSDL中的非功能性描述
5.5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6章 Web Service的注册与发现
6.1 服务注册
6.2 服务发现
6.3 UDDL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
6.3.1 UDDI数据结构
6.3.2 WSDL到UDDI的映射模型
6.3.3 UDDL API
6.3.4 UDDI模型的查询
6.3.5 UDDI用例模型与部署的多样性
6.4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四部分 事件通知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第7章 寻址与通知
7.1 Web Service与有状态的资源
7.2 Web Service资源框架简介
7.2.1 Web Service寻址
7.2.2 Web Service资源
7.2.3 资源属性
7.2.4 资源生命周期
7.2.5 服务组
7.3 Web Service通知
7.3.1 P2P通知
7.3.2 通知主题
7.3.3 代理通知
7.4 Web Service事件
7.5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8章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8.1 软件体系结构是什么
8.1.1 系统质量属性
8.1.2 体系结构方面的常见议题
8.2 SOA回顾
8.3 SOA中的服务角色
8.4 可靠的消息传送
8.4.1 可靠的消息传送的定义和范围
8.4.2 WS-ReliableMessaging
8.5 企业服务总线
8.5.1 SOA的事件驱动特性
8.5.2 ESB的关键特征
8.5.3 ESB的集成类型
8.5.4 ESB解决方案中的各要素
8.5.5 连接和转换基础架构
8.5.6 遗留资产的使用
8.5.7 ESB中的可伸缩性
8.5.8 使用ESB的集成模式
8.6 扩展的SOA
8.7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五部分 服务组合与服务事务
第9章 流程与工作流
9.1 业务流程及其管理
9.2 工作流
9.3 业务流程的集成与管理
9.4 跨企业的业务流程
9.5 服务组合元模型
9.5.1 流模型的理念
9.5.2 Web Service的组合
9.6 Web Service的编配与编排
9.7 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
9.7.1 BPEL的结构
9.7.2 BPEL的简单样例
9.8 编排
9.8.1 编排描述的使用
9.8.2 Web Service编排描述语言
9.9 其他的一些提案和语言
9.10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10章 事务处理
10.1 什么是事务
10.1.1 事务的属性
10.1.2 并发控制机制
10.2 分布式事务
10.2.1 分布式事务体系结构
10.2.2 两阶段提交协议
10.3 嵌套事务
10.3.1 封闭嵌套事务
10.3.2 开放嵌套事务
10.4 事务型Web Service
10.4.1 Web Service事务的定义和一般特性
10.4.2 Web Service事务的操作特性
10.4.3 Web Service事务的类型
10.4.4 评议小组与介入
10.4.5 Web Service事务的状态
10.4.6 Web Service事务框架
10.5 WS-Coordination和WS-Transaction
10.5.1 WS-Coordination
10.5.2 WS-Transaction
10.6 Web Service组合应用框架
10.6.1 Web Service上下文
10.6.2 Web Service协调框架
10.6.3 Web Service事务管理
10.7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第六部分 服务安全性与策略
第11章 安全的Web Service
11.1 Web Service安全性
11.1.1 Web Service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11.1.2 对策
11.2 网络层的安全性机制
11.2.1 防火墙
11.2.2 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评估
11.2.3 安全的网络通信
11.3 应用层的安全性机制
11.3.1 认证
11.3.2 授权
11.3.3 完整性与机密性
11.3.4.不可抵赖性
11.3.5 审计
11.3.6 应用层安全性协议
11.3.7 安全性基础架构
11.4 安全性布局
11.5 XML安全性标准
11.5.1 XMLSignature
11.5.2 XMLEncryption
11.5.3 XML密钥管理规范(XKMS)
11.5.4 安全声明标记语言
11.5.5 XML访问控制标记语言
11.6 安全的Web Service
11.6.1 Web Service应用层面临的挑战
11.6.2 Web Service安全性路线图
11.6.3 Web Service安全性模型
11.6.4 WS-Security
11.6.5 安全性策略的管理
11.6.6 安全会话的管理
11.6.7 信任管理
11.6.8 隐私管理
11.6.9 联邦身份标识的管理
11.6.10 授权管理
11.7 小结
复习题
练习
参考文献
……
序言 互联网经济正在发生改变,关注焦点从原先的门户和网站流量变为复杂的自动化电子交易。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一种新的Web计算方式——Web Service。作为新一代的Web技术,Web Service是面向服务计算模式的一部分,用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换。人们寄希望于Web Service能彻底变革目前的分布式软件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流程。
目前应用集成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换。人们寄希望Web Service能超越这一点,从而实现应用服务的访问、编程与集成,并且无论这些应用服务是被封装在老的应用还是新的应用中。相比以前,开发人员能够使用内部已有的软件(即使这些软件原先属于遗留系统),并将它们与位于远程网络上的外部组件综合起来,创建复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从而能够更快地动态扩展应用系统,这是Web Service计算模式的一个重要经济效益。这意味着软件开发群体的各社会经济组织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与生产率,企业可更快地向社会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
Web Service技术的远景目标是世界范围的服务合作,将各类应用组件很轻松地装配成服务网络,通过服务之间松散的耦合创建动态的跨多个组织和各类计算平台的业务流程和敏捷应用。因此。Web Service技术将有助于现代社会的一体化,尤其在一些虚拟领域,诸如动态业务、健康、教育、政府服务等。
随着Web Service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将一些重要的业务流程打包成Web Service,并在互联网上向外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在未来绝大多数电子商务应用将能通过一系列的Web Service来实现,这些Web Service彼此交互并处理相互间的请求。例如,一个应用中的服务可决定是否参与另一个企业中的服务。
对于一些很新的技术,诸如Web Service,依然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事实上,目前开发复杂的Web Service应用依然是一个愈加复杂的任务。然而,一旦基础性的工作和基础设施到位,事件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应用Web Service技术仅需简单地暴露和复用核心业务功能,并将相关的业务流程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创建出新的增值方案。这将减少复杂性和各种开销,增加灵活性,并增强运作效率。基于以上这些原因,Web Service计算模式的普及率预计将会快速上扬。鉴于Web Service能够解决花费巨大的、棘手的业务与技术难题,因此相比于以前的应用技术,Web Service将会渗透到更多的应用方案中。
需要掌握Web Service技术的职业不断增加,是Web Service不断发展的后果之一。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希望了解Web Service的概念、原理与技术基础。因此,本书将全面地、系统地、针对性地讨论Web Service的原理、基本知识、有争议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尤其是指明这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从而满足社会各界对于Web Service技术韵需求。
文摘 插图:


(1)构成编程式Web Service的复合服务:这些Web Service的客户可将它们装配为复合服务。具有编程式行为的简单服务的典型例子是库存检查服务,该服务是构成库存管理流程的一部分。
(2)构成交互式Web Service的复合服务:这些服务暴露了Web应用的表示(浏览器)层的功能。它们通常暴露多步骤应用的行为,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底层的数据库系统相互协作,并将应用直接提交给浏览器,并最终与人进行交互。这些Web Service的客户可以将交互的业务流程合并到他们的Web应用中,将外部的Web Service集成到应用中。显然,编程式服务可与交互式服务相互集成,从而实现通常既包含业务逻辑的功能又具有浏览器交互性的业务流程。
复合服务的功能是粗粒度的,并且复合服务是有状态的。有状态的Web Service保持在不同的操作调用之间的一些状态,并且这些不同的操作调用既可以由相同的Web Service客户发出,也可以由不同的Web Service客户发出(参见1.4.3节)。
复合Web Service的标准仍然还在不断修订,并集中在通信协议(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S-DL、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基础架构、WS-MetaDataExchange(WS-MetaDataExchange允许服务端点向请求者提供元数据信息,并支持Web Service交互的自启动)以及Web Service业务流程执行语言(简称BPEL)。
1.4.2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
可使用描述语言对服务进行描述。服务描述有两个主要的相互关联的组件:功能特性和非功能特性。功能性描述详述了操作特性。操作特性定义了服务的整个行为,例如定义了如何调用服务、在何处调用服务等细节。功能性描述主要关于消息的语法规则,以及如何配置发送消息的网络协议。非功能性描述则主要关于服务质量属性,诸如服务计量和代价、性能度量,例如响应时间或精度、安全性属性、授权、认证、(事务的)完整性、可靠性、可伸缩性和可用性。非功能性描述主要关于服务请求者的运行环境,诸如包括指定非功能性需求的SOAP头,而非功能性需求则可能影响服务请求者可能会选择哪一个服务提供者。安全策略声明(有关服务安全性策略的细节参见第12章)可能就是这样的例子。
读书人网 >程序设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