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ISBN:7806765964
条形码:97878067659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继“白金书系”、“名钻书系”之后,《申》报又一次将一些并未因时间推移而褪色失效的好文字汇集起来,编成了这套“铂金书系”。《访问职场》、《征战OFFICE》、《时尚营地》,恰好构成当今年轻人工作与生活的三部曲。
因为《申》报知道它的读者——年轻的白领们想听什么,所以这套书中的一篇篇文字大都有个精准的选题。因为精准,所以实用。求职、出国,处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它们解析着时下年轻人共同面对的挑战。时尚休闲地标、现场等等,则探寻着这个城市的丰富细节。
《申》报追求的实用,是一种有趣味的实用。趣味,不在于把文字写得花俏加点调料,而在于“原生态”地呈现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让读者在玩“味”中自得其“趣”。《申》报的记者、编辑,把自己之于读者的姿态,定位成一个勤快的素材搜寻者和平实质朴的故事讲述者,不做懒于搜寻而巧言善辩的讲评者。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喜欢讲述者多过讲评者。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这是如今充分个性化了的读者的需求和偏好。
对办报的人来说,读者是需要不断了解、理解的对象;永远不敢说已经了解和理解,可以尽量接近答案,但总也难以准确解出答案。对读者来说,或许读报可以有一种别样的乐趣:看一看,那些记者、编辑看透你的心思没有?
如果你这样读报,那就也这样读一读这一套“申报铂金书系”。
媒体推荐 序
好文字皆如信函。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拿起笔来,心中要有具体的诉说对象,就像写信时总想着将要拆封读信的那个活泼泼的人。
心中有人,你就自然地给自己定准了姿态、口吻,是像老师那么教训劝谕,还是像朋友一般闲聊漫谈,还是……
办报的人,谁都说自己是为“读者”写作。可是所谓“读者”,常常只是个空洞的概念,写作者心中,并无“那个人”在。
于是,“说什么”和“怎么说”,都成问题。
《申江服务导报》是一张年轻人办给年轻人看的报纸。“为读者服务”的办报理念,在《申》报不是一句游离纸外的口号,而要落实在纸上,渗进字里行间。“心中有人”,才有真正的关切,才会“换位思考”,打量“那个人”的反应、猜测“那个人”的心思、预估“那个人”的感受,才会不断校准自己的姿态、口吻,说出“那个人”想听、听了喜欢的话来。
心中的“那个人”应该是活泼泼的。所以就要了解和理解自己的读者。给同龄人办报有个好处,那就是彼此相似的背景、经历,共通的感受,经验,使理解有个好基础;无关工作的自然交往,加上在“读者服务”理念下有意、用心的交流沟通,则使相互了解随时进行。渐渐地,《申》报的记者、编辑们, 知道了应该放在心中的“那个人”的需求和趣味,还有他的接受偏好。具体的,细致的。知道了为他写什么,又怎样为他写。
报纸与读者关系的建立与进展,正如同朋友从浅交到深知。浅交的时候,不免要多些彼此迎合;深知之后,交流便会坦率直白,说读者“想听”的话,不再只是他“希望”听到的话,还要说许多他“应该”听到的话;叫他“听了喜欢”,也不再只是“悦耳”,而变成“入耳”,让读者听了觉得有价值、有启发、有收益。
7年来,《申江服务导报》就这样跟它的几十万读者相伴着。
继“白金书系”、“名钻书系”之后,《申》报又一次将一些并未因时间推移而褪色失效的好文字汇集起来,编成了这套“铂金书系”。《访问职场》、《征战OFFICE》、《时尚营地》,恰好构成当今年轻人工作与生活的三部曲。
因为《申》报知道它的读者——年轻的白领们想听什么,所以这套书中的一篇篇文字大都有个精准的选题。因为精准,所以实用。求职、出国,处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它们解析着时下年轻人共同面对的挑战。时尚休闲地标、现场等等,则探寻着这个城市的丰富细节。
《申》报追求的实用,是一种有趣味的实用。趣味,不在于把文字写得花俏加点调料,而在于“原生态”地呈现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让读者在玩“味”中自得其“趣”。《申》报的记者、编辑,把自己之于读者的姿态,定位成一个勤快的素材搜寻者和平实质朴的故事讲述者,不做懒于搜寻而巧言善辩的讲评者。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喜欢讲述者多过讲评者。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这是如今充分个性化了的读者的需求和偏好。
对办报的人来说,读者是需要不断了解、理解的对象;永远不敢说已经了解和理解,可以尽量接近答案,但总也难以准确解出答案。对读者来说,或许读报可以有一种别样的乐趣:看一看,那些记者、编辑看透你的心思没有?
如果你这样读报,那就也这样读一读这一套“申报铂金书系”。
徐 炯
2004年6月24日
目录
A 又爱又恨是老板
1 唉!我的那位女上司
2 对坏脾气的女老板说“不!”
3 老板为啥这样凶
4 老板对我使“阴招”
5 在老板面前说过的蠢话
……
文摘 书摘
不是所有人都能遇上令自己心服口服的上司。有的上司有想法但不会干,云山雾罩地乱讲一通,出了岔子反过来怪下属糟蹋了他的点子;有的上司没有主意,员工出谋划策,他一把抢过来占为已有;还有些上司固守老一套,员工想革新,他却百般阻挠……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做事,你该怎么办?
在“问题上司”手下做事
怄气是愚蠢的
彭小姐(培训主管):
一位朋友常对我抱怨,说老板怎么笨怎么蠢。我们都知道她在他手下工作了近2年,非常压抑。我委婉地说:既然他已经是你领导了,是不是可以先学会服从。谁知她怒骂我一通,说我向着她老板。冤枉!我和她老板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要不是因为她,我连她老板是否在这个地球上存在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向着他?
还有一天休假在家,另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被解雇了。听了这个消息,我们都为他唏嘘。但回过来想想,这个朋友在笨老板手下工作了3年,憋屈了3年,最后被老板随便找个理由炒了,是不是他也有点问题? 别跟老板,尤其是顶头上司怄气。什么上司的愚蠢问题、愚蠢行动啦,什么上司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实事求是啦……通通没有意义!如果上司愚蠢,那是你愚蠢地选择了老板;如果上司不公平,你作为他的下级,本来就没有站在一个平台上,当然没什么公平可言!
所以,不要抱怨上司。
是老板,总有闪光的地方
Adams(财务经理):
刚工作那会儿,我对老板横看竖看不顺眼,毫不谦虚地认为,学化学出身的老板在财务方面肯定不如我,公司的进账出账、财务报表等等,哪一样离得了我?每次听到他提出有关财务的愚蠢问题,我总在心里哀叹如果我是老板,公司一定会更好。
时间长了,才觉出当初的愚蠢——职场比拼的是综合素质,老板或许在某些方面不如你,但老板抓的是全局,何必做到样样精通。即使在一个部门中,你也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再说,人家坐到老板的位子,自然有理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的功夫多半比不上他的一技之长,至少你的经济阅历略逊他几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上司对你不满意,可以行使权力炒你的鱿鱼;你对上司不感冒,当然也能炒他,但你为些付出的代价或许要大得多。
“就让椰子烂掉吧!”
Ann(网站职员):
说来真是受不了那个Andy,都已经做到部门经理,钱夹子里那几千块钱还捂得那么紧。一顿晚饭,都要弄得那么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