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张学良(人格图谱)

发布时间: 2010-04-11 03:38:22 作者:

 张学良(人格图谱)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7300251/9787547300251
条形码:97875473002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张学良(人格图谱)》是一部再现张学良传奇人生的系列大散文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史学著述,它运用的是文学手法,选取独特视角,以哲学思维解析人性、人生以及命运抉择、生命意义诸多问题,其问也不乏对于人生吊诡、历史悖论的探求;不同于一般的纪事手法,它所关注的是百年张学良的精神世界,通过与一个个飞逝的灵魂跨越时空的对话,复活耐人寻味的思想、意象,细节,透视更为深刻的历史真实,艺术地展示了张学良的人格魅力、命运张力和生命活力。全书富有思想性、知识性与文学性,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作者简介 王充间,当代散文作家,辽宁盘山人。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报纸副刊编辑,店在省市领导机关工作。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著有散文随笔集《春宽梦窄》、《清风自水》、《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成功者的劫难》、《千秋叩问》、《龙墩上的悖论》等20多种,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另有“王充闾作品系列”七种、“王充闯文化散文丛书”三种。散文集《北方乡梦》译成英文、阿拉伯文,《沧桑无语》、《龙墩上的悖论》、《沧浪之水》分别在台湾、香港出版。 
作者在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曾连续两届出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
编辑推荐 《张学良(人格图谱)》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目录
人生几度秋凉
“不能忘记老朋友”
尴尬四重奏
别样恩仇
夕阳山外山
您和凤至大姐
“良”言“美”语
将军本色是诗人
史里觅道
情注梨园
庆生辰
猛回头
九一八,九一八
鹤有还巢梦
成功的失败者
附录 历史文化散文的现实关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讲演稿
后记
……
……
文摘 人生几度秋凉
威基基海滩,初秋。
夕阳在金色霞晖中缓缓地滚动,一炉赤焰溅射着熠熠光华,染红了周边的云空、海面,又在高大的椰林问洒下斑驳的光影。沐着和煦的晚风,张学良将军坐着轮椅,从希尔顿公寓出来,穿过林木扶疏的甬路,向黄灿灿的海滨行进着。
他从大洋彼岸来到夏威夷,仅仅几个月,就被这绚丽的万顷金滩深深地吸引住了,几乎每天傍晚都要来消遣一段时间。
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聚集着五大洲客种肤色的游人。客路相逢,多的是礼貌、客气,少有特殊的关切。又兼老先生的传奇身世鲜为人知,而他的形象与装束也十分普通,不像世人想像中的体貌清奇、丰神潇
洒,所以,即便是杂处当地居民之中,也没有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老人很喜欢这种红尘扰攘中的“渐远于人,渐近于神”的恬淡生活。
告别了刻着伤痕、连着脐带的关河丘陇,经过一番精神上的换血之后,他像一只挣脱网罟、藏身岩穴的龙虾,在这孤悬大洋深处的避风港湾隐遁下来。龙虾一生中多次脱壳,他也在人生舞台上不断地变换角色:先是扮演横冲直撞、冒险犯难的堂?吉诃德,后来化身为戴着紧箍咒、压在五行山下的行者悟空,收场时又成了脱离红尘紫陌、流寓孤岛的鲁滨孙。
初来海外,四顾苍茫,不免生发出一种飘零感;时间长了逐渐悟出,这原是人生的一种“根性”。古人早就说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地球本身就是一粒太空中漂泊无依的弹丸嘛!
涨潮了,洋面上翻滚着滔滔的白浪,潮声奏起拍节分明的永恒天籁,仿佛从岁月的彼端传来。原本有些重听的老将军,此刻,却别有会心地告诉夫人:这是海潮的叹息——人世间的一切宝藏,各种情感,海府、龙宫中应有尽有。这么说来,他也当能从奔涌的洪潮中听到昔日中原战马的嘶鸣,辽河岸边的乡音喁喁,还有那白山黑水间的万木喧嚣吧?不然,他怎么会面对波涛起伏的青烟蓝水久久地发呆呢?看来,疲惫了的灵魂,要安顿也是暂时的,如同老树上的杈桠,一当碰上春色的撩拨,便会萌生尖尖的新叶。而清醒的日子总要比糊涂难过得多,它是一剂苦味汤,往往是七分伤恸掺合着三分自惩。
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朝着两极延伸,身体一天天地老化,而情怀与心境却时时紧扣着童年。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是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天边;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谛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
后记 写作《张学良:人格图谱》,这是积蓄心中已久的一桩夙愿了。
我的家在辽河边上。那里,矿藏丰富,并盛产大豆、高梁,可是,人文资源却比较贫乏,知名人士很少。单就现代而言,具有传奇色彩和轰动效应的。当数老帅、少帅张氏父子了。
他们的名气很大,但其“连台本戏”为时甚短,从1916年老帅被“袁大头”任命为盛武将军,管理奉天事务,到1936年少帅“临潼捉蒋”,满打满算也只有二十年光景。当然,他们镌刻在历史上的足迹还是十分深远的。尤其是少帅张学良,作为伟大的爱国者,引一句古文来表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闰里之荣也。”(欧阳修语)斯人已逝,他留给我们的“百年悲笑”,不仅仅是几桩勋绩、一段历史,更多的还是精神资源——一个难以穷尽的历史话题。
少帅的出生地桑林子乡詹家窝铺离我的故园只有十几公里,连阡度陌,一马平川,小时候去过很多次。从当地乡亲那里,听到过许多关于他的轶闻趣事。家叔及其为我们延聘的塾师,都同东北军有过交往,而且都见过少帅本人。乡关故旧,对少帅的人格与德政赞佩有加,每当说起他来,都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里面夹杂着几分惋惜,几分悲愤。
我生也晚,待我记事的时候,少帅就已被拘禁于南方的蛮荒瘴野之间,流离颠沛十数省区,后来又被押解到孤悬海上的台湾岛,前尘隔海,恍如别世。迨至20世纪90年代,虽然他终于获得了自由,但又远托异国,人在天涯,更是觌面无缘了。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