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王小波全集(终结版)(套装共10册)

发布时间: 2010-04-11 03:39:24 作者:

 王小波全集(终结版)(套装共10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1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bkbkc03766
条形码:bkbkc037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10
图书品牌:鹏飞一力

内容简介 《王小波全集(终结版)(套装共10册)》内容简介:《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似水柔情》、《爱你就像爱生命》、《黑铁时代》。王小波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现。他创造的文学美,他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像透过时间阻隔的强光,给无数有思想、爱智慧的青年人带来光明。
第一卷《沉默的大多数》为杂文卷。我们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版本的基础上,由《思维的乐趣》更名而来,使内容更确切,特色更突出。第二卷《我的精神家园》为杂文卷。第三卷《万寿寺》为长篇小说。第四卷《红拂夜奔》为长篇小说。第五卷《寻找无双》收录长篇小说《寻找无双》和剧本《东宫西宫》。第六卷《黄金时代》为中篇小说卷,收录《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等五部中篇小说。第七卷《白银时代》为中篇小说卷,收录《白银时代》、《未来世界》、《2015》和《2010》等四部中篇小说。第八卷《似水柔情》为短篇小说集。第九卷《爱你就像爱生命》为书信卷,本次出版按李银河教授的建议,将原云南人民出版社本卷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类,新分类更准确,并增加了部分照片。第十卷《黑铁时代》由原《不成功的爱情》更名而来,为未竟稿,都是李银河教授作者留存下来的电子文件整理出来的。
编辑推荐 《王小波全集终结版(套装共10册)》:从出生到去世,涵盖王小波一生的照片,李银河独家授权《王小波全集》终结版。
有一件事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在沉默和话语两种文字中选择。
王小波年表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兵团农场职工
1971-1972年
在山东牟平插队,后做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
目录
《王小波全集:沉默的大多数(第1卷)》目录:
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的乐趣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王朔的作品
极端体验
洋鬼子与辜鸿铭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节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关天圆地方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高考经历
盛装舞步
有关“错误的故事”
迷信与邪门书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美好
生命科学与骗术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对待知识的态度
有与无
虚伪与毫不利己
诚实与浮嚣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掩卷:《鱼王》读后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王小波全集:我的精神家园(第2卷)》目录: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我看老三届
苏东坡与东坡肉
驴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节有感
摆脱童稚状态
李银河的《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李银河的《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关于同性恋问题
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
《他们的世界》序
《他们的世界》跋
拷问社会学
我为什么要写作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工作使命信心——《黄金时代》得奖感言
与人交流——《未来世界》得奖感言
《怀疑三部曲》序
《怀疑三部曲》后记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血统》序
关于“媚雅”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和驴鸣镇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电脑特技与异化
日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欣赏经典
好人电影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有关爱情片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电视与电脑病毒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北京风情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有关贫穷
域外杂谈衣
域外杂谈食
域外杂谈住
域外杂谈行
域外杂谈盗贼
域外杂谈农场
域外杂谈中国餐馆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工作与人生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全集:万寿寺(第3卷)》目录:
序:我的师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王小波全集:经拂夜奔(第4卷)》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王小波全集:寻找无双东宫西宫(第5卷)》目录:
寻找无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东宫西宫
电影文学剧本
舞台剧本
《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似水柔情》
《爱你就像爱生命》
《黑铁时代》
……
序言 我以写小说为主业,但有时也写些杂文,来表明自己对世事的态度。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这些看法常常是在伦理的论域之内,所以对它们,我倒有一种平常心,罗素先生曾说,对伦理的问题无法做科学的辩护。我同意这个观点。举例来说,我认为,思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乐趣,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剥夺这种乐趣。这个看法也在伦理的论域之内。所以,我举不出科学上的理由来说明自己是对的。假如有人说不思维才快乐,我只有摇头,却无话可说。
罗素先生认为,残酷打击别人是不好的。但他只能期望别人来同意这个看法,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他还说,有很多看法,看似一种普遍的伦理原则,其实只是一种特殊的恳求。在这本书里,我的多数看法都是这样的——没有科学的证据,也没有教条的支持。这些看法无非是作者的一些恳求。我对读者要求的,只是希望他们不要忽略我的那一份恳切而已。
这本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页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页表明了我的一些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轻松的随笔。不管什么书,我都不希望它太严肃,这一本也不例外。
文摘 沉默的大多数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是中国人,外国人中也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
我就知道这样一个例子:他是前苏联的大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写自己的音乐,一声也不吭。后来忽然口授了一厚本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了名,然后他就死掉了。据我所知,回忆录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自己在沉默中的感受。阅读那本书时,我得到了很大的乐趣——当然,当时我在沉默中。把这本书借给一个话语圈子里的朋友去看,他却得不到任何的乐趣,还说这本书格调低下,气氛阴暗。那本书里有一段讲到了前苏联三十年代,有好多人忽然就不见了,所以大家都很害怕,人们之间都不说话;邻里之间起了纷争都不敢吵架,所以有了另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往别人烧水的壶里吐痰。顺便说一句,前苏联人盖过一些宿舍式的房子,有公用的卫生间、盥洗室和厨房,这就给吐痰提供了方便。我觉得有趣,是因为像萧斯塔科维奇那样的大音乐家,戴着夹鼻眼镜,留着山羊胡子,吐起痰来一定多有不便。可以想见,他必定要一手抓住眼镜,另一手护住胡子,探着头去吐。假如就这样被人逮到揍上一顿,那就更有趣了。其实萧斯塔科维奇长得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象他是这个样子,然后就哈哈大笑。我的朋友看了这一段就不笑,他以为这样吐痰动作不美,境界不高,思想也不好。这使我不敢与他争辩——再争辩就要涉入某些话语的范畴,而这些话语,就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线。
看过《铁皮鼓》的人都知道,小奥斯卡后来改变了他的决心,也长大了。我现在已决定了要说话,这样我就不是小奥斯卡,而是大奥斯卡。我现在当然能同意往别人的水壶里吐痰是思想不好,境界不高。不过有些事继续发生在我身边,举个住楼的人都知道的例子:假设有人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