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心像影像开平碉楼

发布时间: 2010-04-11 04:22:25 作者:

 心像影像开平碉楼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页码:16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540664355
条形码:97875406643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广东书系

内容简介 《心像影像开平碉楼》内容简介:以前我拍摄碉楼,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凭着一腔热情。随着对碉楼拍摄的深入,渐渐对碉楼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发现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己都没办法弄明白。后来还是“不耻下问”,向当地的群众调查了解,他们热心地告诉了我很多关于碉楼的故事。但是很可惜,那些资料没有好好记录和整理,故事也随之而去,慢慢被人遗忘,有些事情变成了无人能解的谜,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
作者简介 余沛连,广东省开平市人,摄影家,现任开平市摄影家协会会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摄影,拍摄了大量的开平碉楼和开平民俗活动图片,长期参与开平华侨文化历史研究。有摄影作品在国家、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摄影比赛中获奖,纪实摄影及文字报道《正月十三花灯会》、《风雨碉楼》等在《香港中国旅游》和《华夏人文地理》杂志刊登。
编辑推荐 《心像影像开平碉楼》:
I wrote this book not for showing off, rather I just try to record my experience of phot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fact, and to express my understanding of Kaiping Diaolou exactly as what I convey in my book title ——Image in Mind and Camera about Kaiping Diaolou.
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
我写这样的一本书,并不在乎刻意张扬,只是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摄影历程,以及对开平碉楼的认识和理解,一如我的书名——“心像影像开平碉楼”。
目录
第一章 姿彩万千的开平碉楼
第二章 开平碉楼的建造
碉楼图纸被描绘在墙壁上
开平碉楼的基础施工
碉楼的墙体类型
“夯土”墙
砖墙
钢筋混凝土墙
混合墙体
碉楼的表面装饰
碉楼顶部的精雕细琢

第三章 开平碉楼是部华侨血泪史
第四章 多少座碉楼多少个故事
人杰地灵的赤坎
开平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
鹰村碉楼的丰功伟绩
南楼:抗日救国的历史丰碑
中国著名摄影家沙飞与六也居庐
骑楼王国
东方“好莱坞”
小镇特色
塘口镇——碉楼王国
我与自力村擦肩而过,晃就是20年
方创杰的故居
风雨沧桑铭石楼
庭院深深逸农楼
疑幻似仙云幻楼
我与“立园”的情缘
鹅公山上美灼庐
“鬼楼”“鬼崖”
蚬冈镇——碉楼精品
开平碉楼第楼:瑞石楼
“梦魂犹思铡楼”
百合镇——碉楼历史瑰宝
个人和他守护着的四座碉楼
长兴村:默默无阉的碉楼群与声名显赫的主人
赤水镇——碉楼与村落的故事依然委婉动人
大津里碉楼与祠堂同在
回龙里:“第一人”的故居
水口镇——狗镇海门,退敌五百
大沙镇——山石碉楼竹称楼


开平的地理及交通
开平的民俗
开平的美食
……
序言 对于碉楼我并不陌生,小时候住在三埠荻海公兴路,那附近有一座叫“中兴楼”的碉楼,我经常和小伙伴在那里玩耍,那里凝留着我童年的梦想和美丽的憧憬。
出于对开平碉楼的情有独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烧”摄影。当我面对这些沧桑、斑驳的碉楼时,就再也不能割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候起,我和我的朋友几乎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骑着自行车,沿着325国道公路,逐一地去搜索村落中的碉楼,期望发现一个“碉楼大金矿”。但是“大金矿”没有发现,倒是留下了很多美丽的回忆和经历,以及自己也没有数过的许多胶片,135的、120的、4×5、黑白的、彩色的、正片的、负片的,当然还有一大摞的图片。
以前我拍摄碉楼,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凭着一腔热情。随着对碉楼拍摄的深入,渐渐对碉楼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发现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己都没办法弄明白。后来还是“不耻下问”,向当地的群众调查了解,他们热心地告诉了我很多关于碉楼的故事。但是很可惜,那些资料没有好好记录和整理,故事也随之而去,慢慢被人遗忘,有些事情变成了无人能解的谜,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
在随后二十多年的岁月中,我先后在县、市委宣传部、文化馆、碉楼办公室、华侨博物馆工作。因工作之便,我和开平碉楼的接触更加广泛、深入。
出于对家乡碉楼的眷恋,我开始认真搜集各种资料,这件事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欲罢不能。
我写这样的一本书,并不在于刻意张扬,只是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摄影历程,以及对开平碉楼的认识理解,一如我的书名——“心像影像开平碉楼”。
我想通过这本书,提起人们对开平碉楼的关注,唤起人们对那些早年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流落在太平洋彼岸的金山伯们所经历的苦难历程的回忆。这样做,也许对于像我这样生于斯、长于斯的开平人,心里会觉得少一些愧疚。
此为序。
文摘 插图:




我在谢家的故书堆中找到了一份图纸,这图纸就是这间楼仔屋的原始设计图纸,一共两张,大小就像一张打开的报纸,用铅笔绘制。图纸上有该楼的各个立面和比例,图纸制作得很规范,看得出是经过正规学习的手笔。我看到这张图纸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么的激动,因为我们寻找开平碉楼的图纸是那么的艰难,而且到目前还是一无所获。虽然这还不是碉楼的正规设计图纸,但是,这民居的图纸和还存在的建筑物都是研究开平碉楼与村落历史的珍贵的物证。“鬼楼”、“鬼屋”的主人谢济众,年轻时在澳大利亚攻读建筑,他所设计的宝树楼,建筑风格在开平碉楼中独树一帜,有着鲜明的个性。他大胆地在传统的二进式的中式祠堂中引用西方建筑的理念,在二楼的两边,设计了旋转楼梯,在楼梯墙壁按不同高度,设立了嘹望孔,也可作为枪眼,供自卫使用;在顶层的大厅,他设计了双曲线的穹隆顶,摆脱了当时很多碉楼都是圆穹隆顶的设计风格;在楼顶高高的角垒,使用了外面加铁板和两层;高度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防卫反击的能力。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