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10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040127210
条形码:97870401272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旅游文学作品欣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按照历史时代的顺序,分别讲述了先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旅游文学作品,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对旅游美的欣赏能力,为增强旅游讲解的美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也可作为岗位培训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卫晓波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思考与练习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作品欣赏
纪游诗
一、《诗经采薇》(节选)
二、《诗经溱洧》
思考与练习二
纪游文
一、《山海经》(一则)
二、《论语》(一则)
三、马第伯《封禅仪记》(节选)
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欣赏
纪游诗
一、曹操《观沧海》
二、陶渊明《饮酒》(其二)
三、北朝民歌《敕勒歌》
四、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五、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思考与练习四
纪游文
一、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二、郦道元《三峡》(节选)
三、杨街之《永宁寺》(节选)
思考与练习五__
第三章 唐代作品欣赏
纪游诗词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
三、王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
四、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五、崔颢《黄鹤楼》
六、杜甫《望岳》、《蜀相》、《绝句四首》(其三)
七、韦应物《滁州西涧》
八、张继《枫桥夜泊》
九、刘禹锡《望洞庭》、《赏牡丹》
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大林寺桃花》
十一、杜牧《山行》、《泊秦淮》
十二、李商隐《乐游原》
十三、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
思考与练习六
纪游文
一、王勃《滕王阁序》
二、韩愈《燕喜亭记》
三、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思考与练习七
第四章 宋代作品欣赏
纪游诗词
一、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二、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三、王安石《泊船瓜洲》、《桂枝香金陵怀古》
四、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六、叶绍翁《游园不值》
七、陆游《游山西村》
八、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九、林升《题临安邸》
十、朱熹《春日》
思考与练习八
纪游文
一、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苏轼《前赤壁赋》
四、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五、秦观《游龙井记》
六、陆游《人蜀记过巫山》
七、周密《观潮》
思考与练习九
第五章 元明时期作品欣赏
纪游诗曲
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三、王《雨中过洞庭》
四、王世贞《登太白楼》
五、叶向高《莫愁湖》
思考与练习十
纪游文
一、袁宏道《虎丘记》
二、钟惺《浣花溪记》
三、徐弘祖《游黄山后记》
四、刘侗《水尽头》
五、张岱《西湖七月半》
思考与练习十
第六章 清代作品欣赏
纪游诗词
一、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沼驿》
二、侯朴《铁塔》
三、沈元伧《登镇海楼》
四、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四首选二)
五、阮元《苏堤春晓》
六、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七、蒋春霖《蝶恋花北游道上》
思考与练习十二
楹联
一、佚名《颐和园谐趣园涵远堂联》
二、翁方纲《陶然亭联》
三、佚名《长城山海关联》
四、佚名《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五、毕沅《兴平马嵬坡杨贵妃墓联》
六、刘凤诰《济南大明湖小沧浪园联》
七、纪昀《山东曲阜孔府门联》
八、廷璐《泰山壶天阁联》
九、薛时雨《南京秦淮河水阁联》
十、邹福保《苏州寒山寺联》
十一、陶澍《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十二、松江女史《杭州岳王庙岳飞墓联》
十三、刘坤一《南昌滕王阁联》
十四、李渔《庐山绝顶联》
十五、佚名《武夷山桃源径石门联》
十六、廖鸿熙《桂林独秀峰南天门联》
十七、孙髯《昆明滇池大观楼联》
十八、佚名《峨眉山金顶联》
十九、赵藩《成都武侯祠联》
二十、佚名《襄阳古隆中联》
思考与练习十三
纪游文
一、袁枚《游武夷山记》
二、姚鼐《登泰山记》
三、李调元《西樵》
四、恽敬《游庐山后记》
五、龚自珍《说天寿山》
思考与练习十四
纪游白话小说
一、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节选)
二、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节选)
思考与练习十五
主要参考资料
……
序言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让该专业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他们对旅游景观的审美能力。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学习中,已经初步涉及一些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中的名篇佳作,并且具有了一定的古典文学阅读能力;但他们未能系统阅读和欣赏,特别是站在旅游活动的角度上来阅读和欣赏这些名篇佳作。所以本书力图使学生在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的发展概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的名篇佳作欣赏,真切体味作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旅游文学作品之美,作品所描写的景点景色之美以及旅游活动之美的欣赏能力。同时为该专业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增强旅游审美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本书的重点不在中国旅游文学发展史和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介绍,而在完整的篇章欣赏,特别是站在旅游活动的角度上进行篇章欣赏。为适应该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本书文字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一定趣味性。
本书确定的选篇范围为先秦至晚清,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为纪游文、纪游诗词曲、名胜古迹楹联和纪游白话小说等四类。选择标准首先是名篇名联;为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重点选择唐宋及以后的作品。为便于教师选讲和适当扩大学生自己阅读的范围,作品选择的数量略大于规定的学时量,并在每一小部分后附若干思考与练习题。
本书共计选人纪游文26篇,纪游诗词曲53首,楹联20副,纪游白话小说(节选)2篇。
文摘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1:1。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习,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5),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路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6),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7)。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8)。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9),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10)。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11),兴甚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El登莲顶。99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12)、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13),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14),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15)。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16),时没为银海(17)。g%mT,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18)。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19)。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20),一坞幽然。别澄源下山,至前歧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21),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日:“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坡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22),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方徘徊欲升,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