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9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208072094/9787208072091
条形码:97872080720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France et belgique Alpes et pyrenees uoyages et exxursions
内容简介 本书是雨果在法国和比利时,以及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一带旅行时的书信、札记合集。作者经历名城、乡野,流连于古代建筑、教堂和博物院,探寻了无数城堡遗址,举几山川形胜,朝晖夕阳,雾气弥漫的涧谷,波涛汹涌的大海,他都一一加以描绘。在这些记述中,诗人雨果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宇宙意识,超凡的想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呈现了大自然中无可比拟的壮丽。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作家、文学理论和评论家,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他的诗歌被推崇为法国文学史上的高峰。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生热爱人民,为穷人和弱小民族伸张正义,曾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称帝,流亡海外十九年;又因接纳巴黎公社逃亡者而饱受迫害。他死后举行国葬,万民悼念。
译者简介:
徐知免,1921年生于江苏如皋,1945年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毕业,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致力于法国诗歌、散文翻译。译作有: 《雨--现代法国诗抄》、 《认识东方》、 《米什莱散文选》、《列那尔散文选》等。
编辑推荐 这是我在旅行中抒发的庄严的感叹结论:大自然是美的,而人是丑的。
你在旅行方面总是神游,从书本到书本,从思想到思想,从来不是真正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你总是在同样的树荫底下度过夏日,在壁炉旁边度过冬天,你要我这个到处漫游的人,在离开巴黎之后,对孤单寂寞的你谈谈我所做的和所看到的东西。好,我答应你。
目录
译者前言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
布列塔尼和诺曼底
默朗—埃夫勒
布雷斯特
卡纳克
南特
图尔
埃唐普
蒙特罗—古龙米埃
索瓦松—库西—拉翁
阿贝维尔—吕城
勒特雷波尔
迪耶普—费康—埃特勒塔
拉洛什—居荣
夏特尔
富惹尔—梅因
圣马洛—蓬托松
圣马洛
圣米歇尔山
库唐斯—圣罗
失去的漫游
瑟堡
伊夫托
比利时
克勒依
索姆—阿拉斯
布鲁合尔
蒙斯—鲁汶—马利内
安特卫普
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游记
阿尔卑斯山
卢塞恩—比拉特山
卢塞恩
伯尔尼—里矶山
江湖卖艺人
弗里堡札记
去爱克斯-勒-班途中
法国南方和勃艮第
阿维尼翁
马赛
奥利乌尔山口
土伦
土伦苦役船
德拉吉尼昂
比利牛斯山区
卢瓦尔河—波尔多
巴约讷—藏尸所
比亚里茨
牛车
从巴约讷到圣塞瓦斯蒂安
圣塞瓦斯蒂安
帕查热
在帕查热周围
勒佐
潘普洛纳
山中小屋
关于西班牙的札记
从巴约讷到波城
从波城到科特莱
科特莱
马尔卡多急湍旁边
吕兹
奥列龙岛
……
序言 一
巴黎的一个秋日午后,阳光非常美好,我和我的朋友相约去伏日广场的雨果故居访问。售票窗口的那位妇女见我年迈,说按照规定对老人是不收门票的,于是只有朋友一个人买了票,我们一同进去参观。从楼梯到各个房间,墙壁上挂满了雨果生平各个时期的照片、著作版样和他亲手绘制的素描、水墨画,桌上陈放着他生前用过的衣物。有一个房间布置得仿佛东方风味,装饰有不少富于中国色彩的收藏品(据说明是按照雨果在盖纳西流亡时其女友朱丽叶房间的布置款式)。
参观完毕,我在楼下买了一本《巴黎圣母院》作为纪念。我们感到有些疲倦,就在故居前的那个草地上休息。这里虽然距离街区中心很近,但大街上喧嚣的声音似乎很少听到。几棵大树铺开浓荫,倒增添了一丝凉意,云霞满天,发人遐思。
我回忆起初次接触雨果作品的情景,那是1944年,还是在昆明中法大学读书的时候,闻家驷先生教我们“法国诗”这门课,从龙沙选起,一直到巴那斯派,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仑、兰波等,其中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占了很大篇幅,而雨果分量最大。雨果写诗,各种形式都有,亚历山大体、短歌、叙事诗都写,众体俱备,集其大成。世界上所有的事,天上人间,喜怒哀乐诸种情思,无一不以之人诗。他的诗博大宏丽,生气蓬勃,无论是呐喊还是低吟,都可以使人感到他的那种激情奔腾不息。继诗歌之后,我们才开始阅读他的小说、戏剧作品以及文论。
读他的诗,使我感觉到雨果是一位伟大的人本主义者,他在作品中总是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他深信:“艺术所追求的应当不仅是美,而且是善。”我还深深地感觉到在他身上显示出欧洲古代人文典籍的熏陶和基督教义深厚的影响。他心中的上帝与自然同在。
这里译出的是他的两本游记:《法国和比利时游记》、《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游记》,都是他在旅行中所写的一些札记、书信、短简。作者初衷并非为了出版,因此,不必像在写书时那样刻意谋篇或润色,只是对家人或朋友娓娓叙说他在外地的所见所闻。信笔所至,亦如水银泻地,漫溢纵横,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因此当我们阅读时就感到十分自然而亲切了。
二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于1892年在巴黎出版。本书所记述的几次旅行时间是:1834、1835、1836和1837年。从作者写出最后一批信札的时候到作为遗著出版的年代,其间整整过去了五十五年。
雨果前四次旅行所去的地方是法国西海岸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地区。在外出途中他经常写信给妻子阿黛尔或是他的一位友人路易布朗热。这些信,有时是在旅店,有时是在咖啡馆里,或驿车临发之际匆促写成的。信件大部分被保存下来,在诗人逝世后,由他惟一的遗嘱执行人保尔默尔斯整理成集并出版。
他的第一次旅行是在1834年,去布列塔尼,约二十日,这时:他刚刚写成了两部戏剧作品,还编完了一本文学论文集《文哲杂论》。浩大的工程完成之后,雨果想出去散散心,放松一下,这是此行的一个理由。另外,因为剧本《吕克莱斯保琪亚》的上演,他结识了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双双坠人情网,于是相偕出游,这也是海滨之行的一个重要的感情因素。
当时的交通工具一般是马车,有时还要步行,这种缓慢的行程,却可以让诗人有机会更仔细地观赏、思索、研究。在旅行中,他访问了许多城市,流连于古代建筑、教堂和博物院,探寻了无数城堡遗址,举凡山川形胜,朝晖夕阳,雾气弥漫的涧谷,波涛汹涌的大海,他都一一加以描绘。有时,兴之所至,他还在车子上画下不少铅笔或墨笔速写。
1835和1836年,他去诺曼底,前后盘桓约一个月,大海和海滨的暴风雨给他以灵感,他写出了《心声集》和《光影集》中的一些美妙诗行。
1837年他去比利时旅行,约一个月,到过布鲁合尔、蒙斯、安特卫普诸地,其中有一段雨果初次见到火车的情景很有意思,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他对这种新事物起初还颇不以为然,后来他说“跟火车和解了”,他歌颂这一新的现代交通工具之美、之便捷,喻之为“神兽”,同时他批评当代人们的市侩气,“不懂得艺术、自然、智慧、幻想和美”,而“在我们祖先看到生命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只是物质”。
然而,从这些记叙中,你可以看到雨果作为诗人,他的想像力,他敏锐的观察,他在大自然中所发现的无可比拟的壮丽。你还可以看到,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宇宙意识,带给人们他的许多独特的见解与认识。
三
雨果的《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游记》1890年在巴黎出版,这本书包括了:
(一)1839年在阿尔卑斯山的旅行,此行是经过瑞士的莱茵河地区前往的;
(二)1843年在比利牛斯山的旅行。
此外,在本书中还加进了作者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和勃艮第一带的旅行。
收集在这本书中的几乎全是札记、随笔和简短的日记片段,只有一封致友人画家路易布朗热的信。
雨果的这些旅行不仅是消遣,实际上可以看作他工作的一种促进剂或是创作灵感与资料的积累。即使在旅行中他也一直工作不断。他每次旅行带回的札记和资料很多都用于他的创作,如1839年他在土伦参观苦役船,他想起1834年到布雷斯特时,他亲见苦役犯的生活,两相比较,这些材料后来都放在一本关于贫穷的伟大的小说里,创造出《悲惨世界》中的让冉阿让。在书里就有一卷关于战舰阿利雍号的描写。
他在法国南方和西班牙边境一带的旅行起初是十分愉快的,有美丽的恋人朱丽叶.德鲁埃做伴,而所去的地方,如巴约讷、帕查热,都是他三十年前童年时生活过的地方。1811年他跟着母亲和兄弟们去西班牙探望他父亲雨果将军——拿破仑的部下,曾任阿维拉、塞尔维亚和索里亚总督一一曾在法西边境逗留。他又看到了往昔山区的牛车,赶骡子的脚夫,窈窕的船娘,等等,这一切引起他更多甜蜜的回忆。在这次漫游中他写了不少诗,如:在帕查热,有《岩石间的漫游》,收入《心灵四风集》;在科特莱也写了好些美妙的诗行,后来收入《静观集》。
最后,当他到奥列龙岛的时候,奇怪,他似乎蓦然兴起一种预感,一件巨大的不幸即将发生。9月8日,雨果写道:“这天晚上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忧郁而愁苦的”,“我觉得这个岛好像是厝在海中的大棺材,而这月亮是它的长明灯”。
第二天,维克多雨果匆匆离开这座令人抑郁的岛去洛什福尔,他只觉得心头沉重不适。等驿车的时候,他在一家叫欧罗巴的咖啡店里,要了一杯啤酒。
朱丽叶德鲁埃是他这次旅行的见证,这里是她1843年9月9日的日记:
……在我们对面的一张桌子卞面有几份报纸,多多随手拿了一张,我拿了《喧声报》。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报纸标题,突然,我可怜的心上入向我俯过身子,手指着报纸,声音哽咽地对我说:“你看,多可怜!”我抬起头来看他:啊,只要我活着,就永远忘不了在他高贵的脸上那无法形容的绝望表情。刚才看见他还笑容满面,挺高兴的,转眼间,我却看到他惊得懵懂了。他那可怜的嘴唇煞白,俊秀的眼睛黯淡无神.脸和头发都已被泪水浸湿。他手按着胸口,就像是想阻止他的心蹦出来似的,我接过那些可怕的报纸,看到……报纸上登载着五天前发生在维勒基埃的那场灾难。
1843年9月4日——雨果的长女莱奥波尔蒂娜(他心爱的“蒂蒂娜”)和女婿夏尔瓦盖里在塞纳河中淹死了。
他不得不立即赶回巴黎,这次比利牛斯山的旅行就此中断。雨果在《静观集》里有一首凄婉的诗,寄托他对女儿的哀思。
这本书记载着雨果1839年至1843年的旅行,原书中附有不少作者手绘的速写和图片,有些页间还夹了一些花枝。
文摘 图尔
8月16日晚10时半,
图尔心情十分沮丧!在一辆驿车“后车厢”熬了一夜,我已于今天上午十时到达图尔。一辆驿车的后车厢,这实在是个炼狱。不管怎样,我非常渴望得到你的消息,渴望你的来信。我一下车就奔到邮局。什么都没有,我本来期待有十封信的!这段时间真难挨。后来我盘算了一下,实在,你并没有错,我在布雷斯特寄的信要星期三或星期四你才能收到,那么你的回信要星期六上午才能到图尔。我明天晚上动身,准备在昂布瓦兹过宿。人们对我说也许明天会收到信。啊!我需要知道你们都在哪里,你是不是爱我,是不是总惦记着我。
我从南特到昂热乘的汽船,除了乌东、昂塞尼斯、圣弗洛朗和几处山崖外,著名的卢瓦尔河两岸都是平畴,光秃秃的。昂热附近景色清丽,但这儿属于曼恩省。汽船很脏,臭气难闻,很不舒服。就在这令人不适的地方,我遇见了德-法洛第夫人,你知道吗?旧时的德’法洛第夫人。我还得装出挺客气的样子。真像魔鬼似的。这还不够,一到昂热,我去参观大教堂,还有那美丽的大门和美丽的彩色大玻璃窗,她却倚在我臂膀上,强逼我给她当向导。我可怜巴巴地陪伴着她又回到野鸡旅社,这一下更完蛋,不意又碰到了达布朗泰斯公爵,不是你认识的那个蓬头发的大胡子公爵,而是红色短头发、胖嘟嘟、脸刮得光光的小个子公爵,他去绍莱,带着一张军用路条,穿着蓝色军大衣,驻扎在欧石楠草地上。于是我只好在这位夫人和这位先生之间共进了晚餐。晚八时,总算运气好,我又登上了车,还是原来的后车厢,今天早晨抵达图尔,疲惫不堪。这儿又没有接到你的足以令我身心安慰的信,可怜可怜我吧。
我今天游览图尔,倒成了我的崇拜者们的迫害对象,图尔,我在这里看到张贴在露天集市上的《吕克莱斯?鲍吉亚》①的上演海报和因为我的来临而骚动的中学。图尔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很多老房子,石头的尤多,两个罗曼风格的塔楼,一座精致的罗曼式教堂现在竟成了欧罗巴旅社的马厩,一个极美的文艺复兴式的喷泉,雄峙的要塞残垣,还有大教堂,其建筑和彩绘玻璃窗都颇值得赞赏。这就是我今天在图尔所看到的一切。明天我还要继续游览。
我在暮色中略略瞥见昂热:大教堂的彩绘玻璃窗和大门令人惊叹,古老的城堡也非常壮观,整个城市如在图画中。我觉得我们的好珀维不太欣赏它。替我把这些告诉他。明天我将看到昂布瓦兹,会再写信给你。盼你来信,写长一些,如果我明天动身之前收到你的信,我就乐意地把这封信封上。
8月17日,晚ll时
今天仍无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