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交往与健康

发布时间: 2010-04-11 04:44:10 作者:

 交往与健康

  • 市场价:¥8.00
  • 卓越价:¥5.50为您节省:2.50元 (69折)
  • VIP 价:¥5.33 SVIP价:¥5.22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18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6269066
    条形码:97875062690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48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百姓健康8元丛书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交往,这也是必须的。
      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也不可能不与人交往,中国自古就注重交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道出了交往心理的欢悦。
      “交友须胜己,似我不如无”,道出了交往的目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诚相见”,道出了交往的原则。
      进入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交往尤其重要。交往得当,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交往失利,事倍功半,垂头丧气。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两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良好的交往、人际关系往往是快乐之源,有益于身心健康。还是培根所言:“当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我得到疏导,否则这种压抑郁闷会使人致病。”这就是本书所要讲述的交往与健康。交往是人生中的需要,交往是情感倾泻的渠道,交往是青少年成长的催化剂,交往是老年人心灵的润滑剂,交往能消除孤独获得安全,交往能健全一个人的人格。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把健康视为有无生病,忽视或不知道心理的损害也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比生理更严重的疾病。身体残疾了,只要心灵健康一样有欢乐的人生,一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反之,一个人四肢健全,心灵却残疾了,不但自己将一事无成,而且会有害社会。比如有人患了自闭症,不善交往,出现了交往心理障碍:自卑、懦弱、妒忌、冷漠,甚至挑起事端,发生自杀、他杀、伤害等意外,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不利。以自杀为例,在15—34岁人群中,首位死亡原因是自杀,在中国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自杀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因素、心理障碍是主要原因。很多自杀的人企盼交往,企盼理解沟通,企盼心理援助。交往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援助方法。学会健康交往,帮你克服交往心理障碍,使你建立起交往新理念,就是写这本书的目的。
      请翻阅这本书吧!人生必须有交往,高尚的交往是人生的一杯美酒,是一束鲜花,是一碗心灵的鸡汤。相信你会喜欢这本书的。
    媒体推荐 书评
    自卑、懦弱、妒忌、冷漠……你有这些可怕的交往心理障碍吗?那赶快找个心理医生治治吧。如果你觉得有些难以启齿,那也可以求助于本书。它灰教你如何去健康交往,帮你刻度种种交往心理障碍,使你建立起交往的新理念。

    编辑推荐   自卑、懦弱、妒忌、冷漠……你有这些可怕的交往心理障碍吗?那赶快找个心理医生治治吧。如果你觉得有些难以启齿,那也可以求助于本书。它灰教你如何去健康交往,帮你刻度种种交往心理障碍,使你建立起交往的新理念。
    目录
    主编寄语

    开篇:人生与交往
    1.什么是交往
    2.人为什么会有人际交往的需要
    3.为什叁说交往有利于心理健康
    ……
    文摘 书摘
    人际吸引有哪些
    造成人际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素:
    1.形象美丽充满魅力,无疑有助于交往。形象包括内在气质,如果单纯
    美丽而言无着落,在交往者眼中也不过是绣花枕头,徒有其表。
    2.乐观开朗、助人为乐、富于幽默感、有进取精神的人,常为人倾慕。
    与这种人相处,能给人带来欢乐与向往。与具有相反性格的人交往时容易被
    嫌弃。
    3.与聪明能干、能力强的人结交是一种幸运。不少人常将有某种特殊才
    能的人视为良师益友,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4.邻近性指居住、学习上、工作场合上的接近。如同桌同学、同办公室
    、同车间的同事等,较易结成亲密的人际关系。生活空间的邻近,便于相互
    了解。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言简意赅地表明
    P34了人际吸引中相似性的作用。相似因素包括民族、年龄、学历、社
    会地位、职业、兴趣、观点、修养等方面。
    6.在人际关系中,还会发现,人们往往还重视虽与自己不同,但能与自
    己互补的朋友。因为彼此可以取长补短,各得其所。相补因素在婚姻关系上
    更为突出,胆汁质的人很可能与抑郁质的人互补;性格恬静的人很可能与活
    泼好动的人互相吸引。它们有助于爱情的巩固。
    P35
  •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