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32399079/9787532399079
条形码:97875323990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建筑设计研究与方案创作手绘表现草图集》作者收集整理了二十余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工作积累的设计研究和方案创作手绘表现草图约230幅,辅以精要的文字解析,并对手绘图稿分门别类,将建筑设计师在教学和工作实践中对建筑设计的思考、认识和感悟直观地展现了出来。
全书包括两个部分。其一,设计研究篇。包括建筑师在游历、调研和学习过程中将真实建筑环境或资料图片运用速写的方法进行概括性记录的草图,其中既蕴含了在特定情境中画者的体验和感悟及其基于主观认识的话语表达,也包括建筑师针对某类型项目进行资料查阅、归纳总结、研究思考或基于建筑与城市问题的解析与认知过程所绘制的草图。其二,方案创作篇。建筑师针对具体设计项目进行方案创作过程中所绘制的草图.包括在方案设计初期的“构思草图”和方案设计深化过程中的“深化草图”。其中,后者在确定了建筑的几何造型和风格形式的基础上,力
求在建筑”表皮建构”的细节上也加以表现,体现了作者设计“精致建筑”的个人追求。
《建筑设计研究与方案创作手绘表现草图集》可以作为职业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相关专业从业人员进行方案设计图示思考与表达的学习与借鉴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师生的学习和教学参考用书.其中”方案设计深化草图”中表现方式和设计技巧,对于参加
研究生入学和设计机构求职”快题设计考试”的考生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抚英,辽宁省辽阳市人,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 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会员。 1969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87年9月由锦州中学保送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习;1991本科毕业后保送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1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大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北京华成九铸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北京国建华景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主持完成建筑设计项目160余项,在北京、大连、苏州、呼和浩特、长春、吉林、汕头、邯郸、河北张家口、浙江台州、山东东营、山西忻州等地都有主创设计并建成的设计作品;获省、市级优秀工程设计奖5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7项;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华中建筑》、《新建筑》、《住区》、《南方建筑》、《高等建筑教育》、Ⅸ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参编专著《世界最新室内设计精粹》(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谢榕,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1964年1月出生于杭州;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令;曾于1996~1997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土研究生班进修。多年来从事教学、科研和建筑设计实践工作。兼任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主持完成建筑设计项目100余项,并获省、市级优秀设计奖3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数项;在《新建筑》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编辑推荐 《建筑设计研究与方案创作手绘表现草图集》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上篇 设计研究篇
第1章 调研与游历速写2
1.1 调研速写草图
1.2 游历速写草图
第2章 设计专题研究79
2.1 海滨风景区景观
2.2 城市建筑形态
2.3 建筑室内空间
2.4 建筑入口
2.5 体育建筑
2.6 文化建筑
下篇 方案创作篇
第3章 关注几何形体的建筑设计方案草图46
3.1 体育建筑
大连市体育馆改造设计方案(2000)
大连石化体育馆设计方案(1998)
3.2 文化建筑
大连水面舰艇学院阶梯教室设计方案(2000)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方案(1995)
文化中心设计方案(1996)
3.3 商业建筑
某商业中心设计方案(1998)
台四商业综合楼设计方案(1997)
综合商场设计方案(1995)
3.4 居住建筑
汕头大学教工宿舍楼设计方案(1994)
3.5 办公建筑
揭阳市公安局办公楼设计方案(1995)
汕头保税区某厂区办公楼设计方案(1995)
某市机场办公楼设计方案(1996)
3.6 交通建筑
某市火车站设计研究方案(1996)
玉湖镇火车站设计方案(1995)62
城铁站设计方案(2003)62
第4章 几何规构与“欧陆风”共同影响的建筑设计方案草图63
4.1 综合体建筑
大连黄河路科技城B区设计方案(1997)
亿达大厦设计方案(1997)
星海大厦第一轮设计方案(2000)
浙江台州富士广场设计方案(1996)
甘新商业大街综合楼设计方案(1999)
4.2 文化建筑
立岗小学设计方案(1997)
大连水面舰艇学院实习中心设计方案(2000)
俱乐部设计方案(1999)
图书馆改扩建设计方案(1999)
中学教学楼设计方案(1997)
大连城堡航海博物馆设计方案(2000~2001)
4.3 办公建筑
普兰店市法院办公楼设计方案(1999)
普兰店市公安局办公楼设计方案(1999)
大连水面舰艇学院办公搂改造设计方案(2001)79
大连港湾广场综合办公楼设计方案(1996)
大连金石滩管委会办公楼改建设计方案(1999)
4.4 居住建筑
某通讯公司职工宿舍楼设计方案(1997)
第5章 几何形体与表皮建构并重的建筑设计方案草图84
5.1 文化建筑
某综合教学楼设计方案(2002)
文化街建筑设计方案(2002)
吉林实验小学江畔人家分校设计方案(2003)
5.2 办公建筑
大冷集团办公楼改造设计方案(1999)
商务办公楼设计方案(2005)
物理研究所办公楼设计方案(2002)
石化办公楼设计方案(2002)
5.3 居住建筑
大连总参管理局住宅设计方案(2002)92
石家庄高层公寓设计方案(2004)
明珠花园小高层住宅设计方案(2001)
大连嘉和大厦设计方案(2002)95
北京星海中心设计方案(2002)96
5.4 综合建筑
大连星海人家会所设计方案(2000)97
车家村居住区公建设计方案(2000)
社区会所设计方案(2000)99
星海大厦第二轮设计方案(2000)100
长春某高层综合楼设计方案(2001)
净水厂综合楼设计方案(2000)
长春拓展大厦设计方案(2001)
东莞某综合楼设计方案(2004)
呼和浩特城市发展大厦设计方案(2005)
北京阜外综合楼设计方案(2006)107
5.5 商业建筑
商贸城设计方案(2005)109
第6章 基于绿色生态对策的建筑设计方案草图770
6.1 办公建筑
邯郸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设计方案(2003~2004)
中科院北京过程工程大厦设计方案(2004)
北京科技大厦设计方案(2004)
创意产业办公楼设计方案(2008)
媒体中心办公楼设计方案(2008)
6.2 居住建筑
潍坊一中学生宿舍楼设计方案(2004)
6.3 医疗建筑
天津第四医院设计方案(2004)
6.4 文化建筑
地质博物馆设计方案(2008)
地震博物馆设计方案(2007)
媒体展示中心设计方案(2008)
文化中心设计方案(2008)
科技馆设计方案(2008)
北京密云水族博物馆设计方案(2005)
媒体博物馆设计方案(2008)
6.5 综合建筑
东营某综合楼设计方案(2006)
北京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及办公实验综合楼设计方案(2006)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综合楼设计方案(2005)
苏州苏能发电厂综合楼设计方案(2004)
浙江新传媒大厦设计方案(2008)
博览综合体设计方案(2008)
第7章 其他建筑设计方案草图
后记
……
序言 在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已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渗透到设计过程各环节的背景下,传统手绘表现草图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手绘表现基本功的训练在激进倡导教学改革的建筑院系的课程设置中“隐退”,这些变化带来的最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建筑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在设计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交流手段的单一和即兴展示自我设计思想的能力弱化.而数码影像的快速发展更引致青年建筑师在建筑形象的创作推敲中过分依赖计算机,挥洒创意的激情逐渐消退。事实上,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发达的欧美国家(已开展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传统手绘设计表现仍有其生存空间,著名建筑大师们独具特色的草图表达技巧依然受到青年建筑师和学生们的推崇和摹学。近几年来.手绘表现在国内设计行业内开始悄然回归,很多设计企业的招聘考试都要求考察应聘者的手绘表现技能.而建筑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快题设计考试”注重手绘表现的传统则一直得以保持延续。在此前提下,笔者收集整理了二十余年来在学习和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积累的设计研究和方案创作手绘表现草图约230余幅,寻求与业内同好们沟通交流。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
其一,设计研究篇。其中包括建筑师在游历、调研和学习过程中将真实建筑环境或资料图片运用速写的方法进行概括性记录的草图,其中既蕴含了在特定情境中画者的体验和感悟及其基于主观认识的话语表达,也包括建筑师针对某类型项目进行资料查阅、归纳总结、研究思考或基于建筑与城市问题的解析与认知过程所绘制的草图。其二,方案创作篇。建筑师针对具体设计项目进行方案创作过程中所绘制的草图,包括在方案设计初期的“构思草图”和方案设计深化过程中的“深化草图”。
文摘 插图:
后记 深夜,案前,灯下,窗外飘着细绵的雨。杭城清冷而潮湿的春夜让我一次次地在困倦中抖擞精神。翻看留存的这些草图,发现它们串起的20余年来的专业历程似乎走过了一个轮回:从最初走进建筑系学习建筑,到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学位;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高校任教,到离开学校投身到建筑设计企业从事设计实践工作;从已近中年却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走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到毕业后再次进入校园从事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不敢断言是否已经找到了颠沛迁移的终点,因为我面前的路延伸的方向似乎依然不够明晰。
所幸的是,轮回并非站在原地。因为驻足回首时,与最初的懵懂与好奇迥异的是一份在磨砺和修炼中收获的沉稳、自信和从容。在这背后,不独是十余年工程经验的积淀,更有专业梦想的支撑。看着朋辈们的华丽转身,面对多种机遇的诱惑,那份固守的坚持却最终没有动摇,虽然这种坚持中也掺杂着质疑、困惑、彷徨与犹豫……暂且汇聚过去积累的点滴并作个小结,为了回忆,更为了那无悔的坚守。就以此书与那些“顽固”而执着地坚持着梦想的朋友们共勉罢。
感谢本书的另一位著者、我的同事谢榕老师,相识相交时日虽短,共同的对手绘草图的爱好和长久保存草稿的习惯让我们能携手同著此书。虽然由于书稿架构的限制,此书选用谢老师的图稿不多,但他对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理解和感悟、洒脱俊逸的表现方法和图中颇见书法功力的题注,都让我深受感染和启发,愿我们的合作能够持续和延伸。
感谢曾经和仍在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任教的、我的专业启蒙老师们对我的培养和指导。
整理图稿时,几幅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读硕士研究生时的草图勾起了对15年前读书生活的回忆。孤灯、清影、寒窗、冷案,伴随我度过哈尔滨漫长的严冬之夜,也让我习惯于在孤寂中追问、自省和不懈努力。深切缅怀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邓林翰教授,先生虽已乘鹤西去,但他的谆谆教诲时常回响于耳畔,鞭策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