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礼学思想体系探源

发布时间: 2010-04-12 01:51:33 作者:

 礼学思想体系探源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页码:38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34822394
条形码:97875348223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可供相关的哲学人员阅读。
丛书名:中国哲学前沿丛书

内容简介 《礼学思想体系探源》从思想史角度尝试探讨儒家礼学,引入诸家家族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自然法、国家法等概念分析儒家礼学。 另外,书中还以相当的篇幅,对古代经学思想家郑玄和他的《三礼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而为理解“三礼”本身所包含的礼学思想内容提供了一个参考坐标。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礼的基本属性与意义
二、礼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礼的起源及其宗教性
一、礼由宗教到人文的转变
二、祀典的原则及其分类
三、祭礼的表现
四、中国古代传统宗教之礼的特点
第二章 礼的内在化及其道德意义
一、家族伦理:冠礼、婚礼、丧服礼
二、社会伦理:乡饮酒礼、射礼
三、政治伦理:燕礼、聘礼、朝觐礼
四、结语
第三章 礼的外在化及其法的规范性
一、礼与自然法
二、礼与成文法
三、礼与
……
序言 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见
文摘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获得自觉,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得到强化和完善。人的行为,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都必须遵从一定的社会法则。这种社会法则首先是以自然法则为基础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人对自然的信赖关系,不断地认识、理解和感悟到自然法则的存在及其力量,从而逐渐形成人类的自我约束原则。同时,这种社会法则也是人类群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的约束原则。更重要的是,这种基于自然法则及人的礼会存在而形成的社会法则,只有在人们构成集团、群体以至社会组织时,才能发挥作用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并且作为个人科研项目被我所在的历史所立为重点课题。本书的写作,从1997年开始动笔到现在完稿,历经五年的时问,这五年可以说是我学业与科研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五年。在此,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卢钟锋教授,在我的学业和博士论文指导上,卢先生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大到论文选题、篇章结构,小到遣词造句,卢先生都给予了我多方面悉心的指导和教诲,先生每次耳提面命,都令我非常感动。我愿以此书的出版作为对先生的回报。我所在的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主任姜广辉教授,也是我要特别感谢的。姜先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