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文化松江

发布时间: 2010-04-12 01:56:30 作者:

 文化松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3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32553167
条形码:97875325531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文化松江》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松江文化的方方面面,公为“概述篇”、“人物篇”、“考述篇”、“风采篇”、“谋划篇”、“论述篇”六大部分。内容涉及松江文化名人,风土人情,传统特产,琴棋书画,宗教名物,名胜古迹,以及作者对未来松江文化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规划。资料翔实,以散文的笔调,娓娓而谈,读之饶有趣味。
编辑推荐 《文化松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野风)
壹概述篇
1.江南灵秀松江春早——上海之根浅识
2.峰泖览胜万物祥和——松江别称释义
3.云间大地人文荟萃——松江历史名人追记
4.华夏驰名翰墨飘香——走近松江“三文敏”
5.史河波涌华亭升府——松江府的演进
6.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松江棉纺织业一瞥
7.书香门第科举大邦——松江进±、状元概述
8.五色烂发锦绣引领——松江缂丝、顾绣之大观
9.墨润乡土中国画风——驰名华夏画坛的“松江画派”
10.书风泱泱万世流芳——独领一代风骚的“云间书派”
11.泥土芳菲人杰地惠——松江的农耕文明
12.棋囤诗窠星光璀璨——松江文化轶事掇拾
13.水乡泽国水漾风华——松江“水文化”乐章
14.松郡九峰九点芙蓉——松江“山文化”览胜
15.上海之根草木文润——松江植物深处蓄精华
16.一方胜地“五教”荟萃——松江宗教文化概览
贰人物篇
17.陆云的故事
18.陆氏家族的悲剧
19.海瑞松江访徐阶
20.康熙与松江王氏家族
21.陆贽、苏轼与华亭
22.古代松江九才女
23.家族文化的彰显
24.成事做人话“眉公”
25.女诗人笔下的“回文诗”
26.云间书魂——追述董其昌的“两避”与“三比”
27.姜家姐妹革命花
叁考述篇
肆风采篇
伍专题篇
陆谋划篇
染论说篇
附录:诗歌篇


……
序言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魅力独特的松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花圃中盛开的一朵奇葩,也是延续千年的上海文化根脉的起点。从农耕文化的角度审视,5千年前的松江汤村庙古石犁,是全国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悠久的两件古犁之一,从而佐证了松江是江南地区由锄耕农业进入犁耕农业时代 的最早地区之一。元代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从海南带回先进棉纺技术,并革新棉纺工具,使松江在明代就创造出“衣被天下”的不朽业绩。解放后,全国水稻专家陈永康,在松江的土地上培育出享誉中外的水稻优良品种“老来青”。这些,在全国都具有深远影响。从文化艺术角度来看,自中华存世祖帖西晋陆机《平复帖》的问世,到明代松江画派领军人物董其昌的出现,直至清代大书法家张照的出现,松江书画艺术_人才辈出,薪火相传。2007年1 1月,故宫博物院精选上百万件文物藏品,汇编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60卷),将《松江绘画》专列一卷。此外,据《松江府志》卷七记载:“自东都后,陆氏居之,康、绩以行谊闻,逊、抗以功名显,机、云以词学著,国人化之,梁有顾希冯,唐有陆敬舆,至宋而科名盛。”明代松江进士多达280余人,居全国之首。
古代松江的地理位置,毗邻苏州,负海枕江,东接嘉湖,西带常镇,水陆畅通,土地肥沃,且百年少见战乱,千年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得土地面积仅为苏州府十分之三的松江府,创造了“苏松财赋半天下”的历史辉。煌。明代建造的北京故宫宫墙城砖打有“松江监制”的印记,用的是松江塔汇“砖王”生产的砖块;明代后宫佳丽内衣服饰,盛行选用松江纺织的“丁娘子布”。此外,继南宋朱克柔缂丝艺术创出了“北有定州、南有松江”的文化品牌后,明代松江府的——顾绣,今被列为国家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而言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勤劳智慧的松江人为建设古老的中华文明奉献了聪明才智,作出过卓越成就。
“上海之根”——松江,可谓沧海桑田。昔日的上海。是松江府的一个县;今天的松江,是上海市的一个区。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推进,专家们发现,松江不仅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之地,而且是崧泽文化滋育生长之邦。早在4千年前,外来移民文化特
文摘 插图:




1.江南灵秀松江春早——“上海之根”浅识
松江,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冈身”以西,从古海岸线形成时起算,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是上海市成陆最早的地区。
“冈身”形成后,松江地区逐渐变成滨海湖沼低地,高墩和低丘已有人类活动。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松江地区的古文化遗迹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从汤村庙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农耕生产工具石犁来看,松江祖先已较早地从锄耕农业进入犁耕农业时代,这一转变,预示着我国农业将发生质的飞跃。
史载,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早在4000年前,鲁豫皖地区的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文化部族,为避洪灾和战乱迁徙松江,移入了外来特征鲜明的“广富林文化”。从考古发现的建筑物特征、礼器用品纹饰以及生活垃圾堆场规模来看,广富林应是古老的上海城镇之根。
唐代,水利工程“捍海塘”修筑后,以水稻种植为主业的松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地利人旺。唐天宝十载(751),朝廷调整建置,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而置华亭县。行政建县后,华亭的经济与文化日臻繁荣。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佛教文化建筑——唐经幢,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建于华亭具城通衢大道一侧。与此同时,今松江五教中的佛教,香火鼎盛。
……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