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论戏剧性

发布时间: 2010-04-12 02:57:01 作者:

 论戏剧性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301158114/9787301158111
条形码:97873011581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论戏剧性》内容简介:为什么一些戏剧作品引人入胜,一些作品却乏善可陈?什么才是戏剧性?作者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艺术的手段入手,进入戏剧艺术的构成要素,诸如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逐一探讨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全书建构了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将戏剧文本从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作者简介 谭霈生,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顾问,主要著作有《论戏剧性》、《世界名剧欣赏》、《电影美学基础》、《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本体论》等,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艺术)评议组成员,出版的《谭霈生文集》(6卷)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编辑推荐 《论戏剧性》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关于戏剧动作
1.戏剧——动作的艺术
2.动作“起源于心灵”
3.“停顿”也是动作
4.“独白”的力量
5.不要排斥“旁白”
6.“独白”的发展
7.“戏”在“话”中
8.“音响”也可以成为动作
9.“戏”贵含蓄

第二章 关于戏剧冲突
1.动作与冲突
2.观众关注的是“人”
3.医治雷同化的良药
4.看一看《玩偶之家》第一幕
5.真正的动力是什么?
6.怎样理解“社会意义”
7.“戏”在内心
8.这里没戏可写吗?
9.冲突——并非只是“正面交锋”

第三章 关于戏剧情境
1.情境是重要的
2.事件的作用
3.最有活力的因素
4.越具体越有力
5.要丰富多变
6.赋予动作以特殊的意义
7.不能排斥偶然性
8.当然不能滥用

第四章 关于戏剧悬念
1.期待——一种艺术享受
2.要对观众保密吗?
3.不要指错了方向
4.让观众期待什么?
5.满足,还是失望?
6.《蔡文姬》的得与失
7.还有另一种方式

第五章 关于戏剧场面
1.一个容易忽视的课题
2.要慎重选择
3.明场和暗场
4.在大幕闭上的时候……
5.一定要把戏写足
6.“戏”与抒情

第六章 关于结构的统一性
1.重要的是动作的统一性
2.李渔的主张是普遍规律吗?
3.体现和图解只有一步之差
4.看一看“磁石”的作用
5.找到结构的中心
6.时空观念是一成不变的吗?
7.从高潮看统一性
结语
后记
……
序言 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
是的,“有戏”或“无戏”,正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标准之一。千余名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的观众,到剧场里一起度过一个晚上,他们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戏”可看。如果在三个小时中没“戏”可看,观众是难以忍耐的。一出没有“戏”的戏,观众看不下去,也就难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戏”?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剧作者为了获得真正的“戏剧性”,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有人会说,剧作家并不是先要从理论上搞清这些问题才去写戏。这也许是对的。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他在写小说之前,曾经看了不少短篇小说,却没有读过一部“小说作法”之类的东西。他是反对这类东西的。类似“剧本作法”之类的书也是有的。在戏剧领域中,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自古有之,一直不断,甚至比其他领域还要多一些。
文摘 第一章 关于戏剧动作
1.戏剧——动作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剧本是文学作品的样式之一,它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语言。打开一部话剧剧本,绝大部分篇幅都是人物的对话。
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虽然都是语言的艺术,但是,剧本和小说、散文、诗歌等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就是对语言的特殊要求。有关“戏剧性”的问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在小说、散文、诗歌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作家,写起剧本来却并不那么得心应手,甚至会屡屡失败,原因正在于不熟悉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
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剧本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仅是人物自身的台词,而不能像在小说中那样,可以由作者出面用叙述、议论的语言暗示读者应该怎样理解人物,甚至给读者解释人物隐秘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动机。这是剧本创作的难处。正是考虑到这种特殊的限制,高尔基认为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后记 《论戏剧性》完稿于1980年,198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修订再版。我在“再版后记”中曾说:“我写这本书的意图在于: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探讨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律。我既不想写成一本包罗万象的‘编剧概论’,也不想写成一部系统的‘戏剧美学’专著。现在所作的修改和补充,仍然没有改变和超越这个意图。”
在《论戏剧性》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我个人在饱受挫折之后,对过去的生活、工作,特别是对专业教学,开始进行反思。这一反思是认真的,也是痛苦的。对过去的否定,萌生起一个强烈的愿望:走出“政治一革命”的主流话语,回到戏剧艺术的内部规律中来。要完成这种转变,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艺术观、戏剧观进行全面的自我批判。我正是在重读戏剧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完成这一转变的,而其结果就是《论戏剧性》的面世。对我个人来说,这次反思是重要的,也只能是初步的。
读书人网 >艺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