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后管理时代:和谐型组织理论与实务

发布时间: 2010-04-12 03:37:51 作者:

 后管理时代:和谐型组织理论与实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8726200/9787508726205
条形码:97875087262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后管理时代:和谐型组织理论与实务》从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入手,探索了和谐型组织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重点阐述了组织有机运行的内在机理和本质要求,开发设计了以岗位为中心的组织运行模式,指出了组织获得生存机能的方法和途径,为追求持续生命力的组织管理者以及锻造“常春型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思路。
作者简介 孙金汉,生于1966年,河南南阳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事指挥系本科毕业、中国科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军官、电视台军事记者、新华社军事记者、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培训师。发表新闻、评论、文学作品80余万字,新近出版哲学随笔《公民视点》。在组织理论、管理哲学等方面有独创性研究,开发有“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构建”“职业精神培育”“和谐社会价值观”等培训课程。
编辑推荐 《后管理时代:和谐型组织理论与实务》创建了和谐型组织理论及其组织模型,尤其是开发设计的以岗位为中心的运行方法,将和谐组织理念推向了实践领域。
和谐型组织理论是建立在至今为止所有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汲取了丰富而充足的营养。这是一个兼收并蓄的理论,是共同智慧的融合。
谨以此书——
献给国家政府的决策者、企业组织的决策者和个人人生的决策者;
献给所有关心自己生活、组织生存、国家发展、人类未来的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组织管理及其现实困惑的简要探析
第一节 从国家政治组织的决策理念说起
一、美国决策者的迷茫之源
二、中国决策者的理智回归
第二节 当代经营管理者因何焦灼与困惑
第三节 地球村公民们的未来远景如何
第四节 献给未来的礼物

第二章 管理哲学及其误区的历史性解构
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
一、人、组织与管理
二、社会组织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形态
三、组织管理的理论误区和实践强化
四、组织管理的内涵
五、组织的社会性与自然性
六、组织运行应如何面对现实、面向未来
第二节 人与人性
一、历史地考察人性的发展
二、从探索人性本质开始
第三节 人性的基本特点
一、人性的自然属性
二、人性的生物属性
三、人性的社会属性
四、人性的本质
五、探索人类天性问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管理理论与组织结构的划时代重建
第一节 和谐型组织的基本概念
一、和谐型组织理论的提出
二、什么是和谐型组织
三、如何理解和谐型组织
四、与控制型组织的比较
第二节 和谐型组织的基本结构
一、结构分析
二、基本模型
三、组织的关系定位
四、组织的核心与边界
第三节 和谐型组织的基本机能
一、以人为本
二、主体存在
三、共同目标
四、互利共享
五、平等合作
六、社会资本
七、系统思维
八、多维沟通
九、有机运行
第四节 和谐型组织的系统机能
一、组织理念
二、组织关系
三、组织取向
四、组织基础
五、组织运行
六、组织机制
第五节 组织系统机能之间的联系与制约
一、道与术问题
二、术若“五行”,生克相连

第四章 组织管理变革的实践方略
第一节 以岗位为中心的运行方法
一、对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二、岗位绩效参数
三、岗位绩效坐标法的创建
四、岗位绩效坐标法的实践价值
第二节 组织的独立生存机能
一、成熟与生存
二、关于组织优势
三、相对竞争优势
四、独立生存优势
五、成熟期的组织
第三节 行政机构的和谐建设
一、岗位的设立
二、工资结构的调整改革
三、和谐型组织如何关注职员的成长问题
四、除了岗位和待遇以外的社会认知问题
五、借助典型案例分析问题
第四节 社会和谐与社会资源的平衡发展
一、概述
二、案例导入
三、理论分析
四、关于失业问题的技术论证
五、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

后记
参考文献
……
序言 两年前,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的课堂上,我曾经给来自各行业的同学们讲授了《合作性团队与冲突管理》这门互动式课程。在角色互换、小组讨论后的提问中,班长孙金汉同学提出了一个引起了大家关注的“冲突管理中的组织文化问题”,对此大家进行了初步的课堂交流。课后,我给他安排了一个特殊任务,把学员关于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反应整理出来,希望他能够代表学员为我们的课程提出一些建议来,他做得很认真,没有让我失望。但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后,这位学员给我发来了一本业已完成的书稿《后管理时代》,我为作者的闯劲感到高兴,也深深地为自己的学生能够取得这样的理论成果感到骄傲,我愿意为他的新作作序,以表示我的祝贺。
世界发展历史表明,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我国目前正是处于这种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出于维系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紧迫需求,中国共产党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文摘 第一章 社会组织管理及其现实困惑的简要探析
第一节 从国家政治组织的决策理念说起
一、美国决策者的迷茫之源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强大的国家,自然产生很多优越感,甚至是文化优越感。美国的决策者经常希望给其他国家一些指点,或输出点智慧什么的。其实,他们的自信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其身已陷决策误区之中。
譬如:美国总是在发表国际人权记录,总像足球场上的裁判一样,对其他国家的人权问题进行评判和指责,惟独不提自己国家的监狱、贫民区以及对外侵略和杀戮。
譬如:美国的军舰几乎在世界所有可以游的水域游弋,可以随时将导弹瞄准世界任何一个目标。
譬如:美国可以像上帝一样向全世界宣布某某国家是世界邪恶轴心,某某国家是流氓国家。如果谁不服气,就可能让你尝尝巡航导弹的厉害。
譬如:美国总统可以凭借一份虚拟的情报,发动一场战争。
以上,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大。没有人怀疑美国的头号大国地位,自然他也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他的权威。
但是问题也就产生了。一个国家可以很有钱,但不可以欺弱;可以很有力量,但不可霸道;可以自己陶醉自己的信仰,但不可蔑视别人的文化。然而,恰恰相反,在美国的精英们看来,这都不能称做教条,更没有遵守的必要;要怎么做,得由他们定,看他们的兴趣所在。于是,拉登上了黑榜,萨达姆列入黑名单;伊朗、朝鲜、叙利亚被称为成为邪恶国家;卡斯特罗、查韦斯等等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他们的国家就受到各种制裁。
后记 本书付梓之际,还想说几句话,权作后记。我对本课题的研究至少起于10年前,从列出提纲到动笔起草也8年有余了,其间经历了无数个寒暑晨昏,面对过许多次挑战,也享受过许多次突破后的愉悦。因为,坦率地说,做这么一个课题,我至少有两个困难:首先,我原来不是学管理学的;其次,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的。等于一个纯业余拳击选手去挑战泰森,其困难可想而知。当然,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么一个大课题,而是逐步深入、逐步触及这一课题的。最初,主要是做人力资源运营的选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创新,必须建立在管理学的创新之上,而管理学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人学理论的创新之上。因此,必须从管理哲学入手来理清我们探索的思路,于是,一个新的架构就应运而生了,一个漫长的学习探索之路也就开始了。庆幸的是,并没有走什么弯路,因为我一开始就抓住了“人”这一组织核心要素,并在对人的认识、人性判断上收获了感悟,因而是幸运的。
借《后管理时代》面世之机,特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时勘教授,中国人学会副会长、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李拓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冰教授,腾驹达管理顾问公司张绪军副经理等师友致以真诚谢意,感谢诸位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读书人网 >管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