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4-12 04:19:04 作者: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4950833
条形码:97875049508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重点研究近年来农村金融的改革进程和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变迂和改革路径;通过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典型案例,剖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性缺陷;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结合对中国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和农村金融供给特点的认识,提出了“市场机制+政策引导”的政策引导性金融的创新思想,从农村金融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的角度,努力探索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汪小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牛院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多年从事农村金融研究工作。2004年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课题项目。2005年和2006年承担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跟踪研究”和“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与结构的刨新研究”获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二、三等奖。2007年执笔《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年主持完成“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曾发表《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突破口》、《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的研究》等多篇论文。
编辑推荐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JY051
目录
第一篇 中国农村金融:现状与问题
第1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形成与发展
一、关于农村的界定
二、农村金融理论和模式研究
三、30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
四、30年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农村金融的现状
六、中国农村金融的贡献度量和比较
七、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章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与内涵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问卷调查和研究
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需求变化
三、小康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内容

第3章 农村金融资金:外流与回流
一、当前农村资金外流状况
二、建立资金回流机制的国际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
三、建立资金回流机制的印度经验:对优先部门的贷款
四、资金回流机制建设与邮政储蓄体制改革
五、资金同流机制建设与“一定比例”政策设想

第二篇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市场化与政策扶持
第4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花钱买机制”
一、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三个阶段
二、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落实
四、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创新点与阶段性成果
五、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六、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难点
七、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

第5章 农业银行股改:双目标并重
一、农业银行改革的演变
二、农业银行股改之争
三、农业银行改革定位的确立
四、推进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

第6章 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调整
一、农业发展银行的设立与制度变迁
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需要考虑的几大问题
三、扶贫贴息贷款运作20年来的经验教训
四、现阶段农村政策性金融调整的基本思路

第三篇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适度放开与制度建设
第7章 小额信贷:放宽准入与适度竞争
一、小额信贷的中国实践
二、扶贫性小额贷款
三、探索商业性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建议

第8章 民间金融:生存空间与引导规范
一、民问金融的研究综述与基本特征
二、民问金融的规模估计
三、民问金融牛存空间的儿种假定
四、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对策

第四篇 农村金融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9章 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
一、美国农村金融体系
二、法国农村金融体系
三、德国农村金融体系
四、日本的农村金融体系
五、韩国农村金融
六、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启示
七、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主要特点

第10章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
一、印度农村金融体系
二、印度尼西亚农村金融体系
三、孟加拉国农村金融体系
四、泰国农业与农村合作社银行
五、国外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经验
六、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启示
第五篇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构想:建设体系与改善服务

第11章 农村金融体系重构:总体设想
一、根据小康阶段特点,设计农村金融体系
二、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构想
三、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四、培育商业上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五、建立较完善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六、探索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附录当前农村金融体制下的微观机制:通辽个案
专题一:金融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问题与建议
专题二:农户贷款的覆盖率与风险剖析
专题三:支农再贷款的特殊作用
专题四:为什么近年来民间融资现象较突出
专题五:来自边远牧区基础设施投资及风险状况的调查
附件:2004—2009年6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关农村金融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2009年初,在参与第6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过程中,汪博士经常和我讨论农村金融问题。她近期完成了一项社科基金项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正拟出书,请我作序。我之所以答应,是因为感到在我国当下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是一件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事!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中心。中国农业基础之所以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地区在资金上的严重“贫血”。我曾把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概括成五个字——钱、粮、人、地、权,虽然这里“钱”的问题主要是指农民的收入增长不尽如人意,但解决这五个方面的矛盾依赖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资金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农业税收、农村存款上存等形式大量投入城市,为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建设输送了宝贵“血液”。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反哺”要求,加大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达到5 955.5亿元,比2003年增加1.77倍。还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引导金融资金用于农村,如制定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费用补贴的具体办法;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等。同时,金融部门也在努力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快涉农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显成效,农业银行改革顺利推进,农业发展银行已扩大经营范围。而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则旨在改变其作为农村资金外流“抽水机”的角色。特别是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织)的设立,为建立多种形式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进行了有益探索。
文摘 插图:


2.从服务对象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在服务对象上,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可分为贫困人口等低收人群体、传统种养殖农户、农民创业与农村个体工商、农村中小企业及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户房屋修建等辅助金融需求五种类别。(1)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人群体,主要采取政策扶持类型的金融服务,如扶贫贴息贷款、“以奖代补”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农户小额信贷。(2)针对传统种养殖业农户,主要有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机贷款和兴农贷款等,这些信贷是需要农户提供一定的抵押担保的金融服务。(3)针对农村个体经营和农民创业的信贷需求,主要是农户助业贷款、“农家乐”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等。(4)针对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分为微型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村级经济留用地开发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5)其他农村支持信贷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农村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农民消费类农户自建房贷款等。总之,通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基本达到覆盖“三农”,初步体现了广覆盖的基本原则①。
3.从主要创新产品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缓解了“贷款难”问题
一是建立联合信用。为解决农村贷款抵押担保不足问题,一些地方充分发挥农村经济主体之间信息公开、监督便利的优势,通过三五户联保或行业协会成员互保的方式提高融资担保能力,把个人信用转化为联合信用,突破农村信贷对抵(质)押物品的依赖,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与支持,有效地破解了融资约束困难。典型的经验是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地一些相互了解与信任的农户与企业建立信用协会或行业协会,会员交纳担保基金,为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并且成员之问互保,协会负责会员的贷款申请审核与催收工作。发挥联合信用协会的作用不仅能解决农户贷款面广量大而金融信贷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提高发放贷款的效率,扩大贷款覆盖面,而且能引导农民会员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
后记 2004年申请的课题,2005年应该完成,2006年却还没交稿,2009年还在修改。
不是我缺乏调查,近两年来,我已调研了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农村企业、农户、农村信用社,还在挂任内蒙古通辽市副市长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十多个农牧区农村金融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不是我疏于研究,为做好本课题,我已写下了近30万字的研究报告。自2004年以来我一直在参与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方案”的政策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2004年和2005年度我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重点课题《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跟踪研究》、《农村金融制度与结构创新研究》,分别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
工作的便利和研究的兴趣,让我对农村金融情有独钟。可为何迟迟不能交稿呢?因为我在迟疑,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复杂性和改革的艰巨性,20年来一直没有破题,我能清晰地把握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脉络吗?因为我在犹豫,我所得到的认识和所提出的思路,能有助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成功推进和“三农”受益吗?
我所做的是政策性研究而不是纯学术性研究,更注重于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学术是理想的,政策是现实的。
我的一点研究心得——《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紧迫性和现实性》,以社科基金《成果要报》的形式上报,并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这不是因为我的文章有多少有益的见解,而是因为农村金融改革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书2008年出版社已安排出版,2009年春节期间笔者还在继续补充修改,最终不得不将本课题研究成稿上交了,可我久久不能释怀,总期望着能为中国农村金融做点什么。
我眷恋着农村这片土地,期待着在源源不绝的金融滋润下中国农村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