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庐山档案:毛泽东与名人在庐山

发布时间: 2010-04-12 06:20:14 作者:

 庐山档案:毛泽东与名人在庐山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01005469X
条形码:97870100546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一生爱山。毛泽东的生命和追求亦像一座高山,万人仰慕千古解读。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开创在井冈山,转战于宝塔山,但毛泽东一生难以释怀的是庐山,令世人费解或不乏各种评说则是毛泽东在庐山。
本书作者以毛泽东四上庐山为主线,寻觅了近百位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在领袖和名人身边工作过的知情者,循着历史的记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庐山宏厚的历史文化蕴藏中独具魅力的当代篇章,全面展示了曾在庐山这个政治大舞台登场的众生相,包括领袖和百性、名人和平民、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外国友人和当地群众……这些琐细而平常的事情由于岁月的雕琢成为历史。
  书中大量珍贵照片,大多来自于普通老百性的珍藏。这些发黄的陈旧的老照片,随着他们埋藏在心底的记忆一起呈现给广大的读者。
作者简介 马社香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师从吴量恺先生攻读明清史。曾发表明清史系列学术论文和反腐败系列文论。
出版史学类著作有:
《明末十大疑案》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同货币文化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楚史寻踪》
(湖北少儿出版社1992年)
出版传记类著作有:
《韶山档案》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一个女革命者的历史见证》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
《红色第一家族》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韶山之谜))
(与夷学苗合著、香港商报出版社2000~F)
《叶剑英照片档案实录》
(主撰,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年)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一生爱山。毛泽东的生命和追求亦像一座高山,万人仰慕千古解读。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开创在井冈山,转战于宝塔山,但毛泽东一生难以释怀的是庐山,令世人费解或不乏各种评说则是毛泽东在庐山。
本书作者以毛泽东四上庐山为主线,寻觅了近百位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在领袖和名人身边工作过的知情者,循着历史的记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庐山宏厚的历史文化蕴藏中独具魅力的当代篇章,全面展示了曾在庐山这个政治大舞台登场的众生相,包括领袖和百姓、名人和平民、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外国友人和当地群众……这些琐细而平常的事情由于岁月的雕琢成为历史。
书中大量珍贵照片,大多来自于普通老百姓的珍藏。这些发黄的陈旧的老照片,随着他们埋藏在心底的记忆一起呈现给广大的读者。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初上庐山
1.遥望庐山起夙愿
2.踏进美庐阅方志
3.为余宝山改名
4.畅游仙人洞
5.秘见贺子珍
……
文摘 书摘
一回到山上,曾志就去180看毛泽东。曾志向毛泽东讲了她和贺子珍的
南昌见面,特别提到贺子珍记性很好,过去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曾志这句
话,深深地触动了毛泽东,他沉思片刻,很干脆地对曾志说:“我想见见她
,毕竟是十年的夫妻嘛!”
毛泽东知道这是个难题,接着对曾志说,“你跟汪东兴同志讲一下,乘
江青还没上山之前,将贺子珍接来,晚上两点,小封(封耀松)值班时来。”
曾志在她的回忆录中写过那日之事。曾志将毛泽东所嘱之言告诉了汪东兴。
汪东兴一知道此事,找来庐山会议江西省接待委员会主任方志纯商量,因“
乘江青还没有上山以前,将贺子珍接来”,时间比较紧,当即决定了“严格
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的策略,初步决定曾志、朱旦华等人承担这个工
作。可能主要是考虑朱旦华和毛泽东家族关系比较亲近,在南昌和贺子珍关
系比较友善;曾志和贺子珍关系悠久,刚刚看过贺子珍,两人去请贺子珍上
山比较合适。
由于“都不是外人”,毛泽东下午请曾志、朱旦华在180二楼客厅里吃
了一餐便饭,只有四个菜,朱旦华记得有一盘青椒炒肉丝,毛泽东自己有一
小碟炸辣椒,江西人嗜辣,毛泽东吃的还要辣。毛泽东看着朱旦华无从下筷
子,笑着说:“你这个上海人也要学吃一点儿辣。”接着宽慰地说,“江青
是怎么也不吃辣。”毛泽东大笑,旁边人跟着笑起来。
那天毛泽东的心情很好,但好半天没有提到贺子珍,直至饭快吃完了,
毛泽东才问:“很想和贺子珍见最后一面,怎么搞好?”曾志没有说话,她
的目光望着朱旦华,她是了解朱旦华和毛泽民的姻缘,朱旦华也没有讲话。
毛泽东的目光也转向朱旦华。毛泽东是不是希望朱旦华和曾志一起下山
接贺子珍呢?这其中有一个朱旦华和毛泽东一直共同保守的秘密。1949年6月
,贺怡陪同贺子珍从沈阳辗转至天津,准备进京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发现不
妥,是要朱旦华和方志纯陪同贺子珍两姊妹离开天津直下上海的。(参见拙
著《一个女革命者的历史见证》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1月版)那件事朱旦华
夫妇处置得比较妥善。毛泽东蓦地单刀直入:“旦华同志,你看呢?”
朱旦华表态:“我听主席的。”
毛泽东点点头。但事情又起波澜,由于陶铸的阻止,曾志没有继续介入
此事。汪东兴向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作了汇报,最后商量由水静下山接
贺子珍,朱旦华在山上陪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