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页码:32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
ISBN:7534822408
条形码:97875348224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可供相关哲学人员阅读。
丛书名:中国哲学前沿丛书
内容简介 在佛教各宗派之中最直截了当地强调掌握“本来面目”和“本分田地”的是禅宗,而为禅宗的思想基础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本来性一乘教”的华严学。《佛教与儒教》从华严学开始执笔撰写,原因就在于此,但《佛教与儒教》之所以把宗密的《圆觉经》的哲学有意识地与《华严经》的哲学相提并论,是因为笔者认为“本来性一乘教”在这里体现出鲜明的曲折,建立一套面貌迥然不同的哲学体系,准确地把握这种曲折和变异,对理解后来的宋明思想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编辑推荐 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们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见,在惊人的说法中却是惊人的轻率和漫不经心。
在佛教各宗派之中最直截了当地强调掌握“本来面目”和“本分田地”的是禅宗,而为禅宗的思想基础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本来性一乘教”的华严学。本书从华严学开始执笔撰写,原因就在于此,但本书之所以把宗密的《圆觉经》的哲学有意识地与《华严经》的哲学相提并论,是因为笔者认为“本来性一乘教”在这里体现出鲜明的曲折,建立一套面貌迥然不同的哲学体系,准确地把握这种曲折和变异,对理解后来的宋明思想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录
总序
序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哲学
第一节逐机与称法
第二节 别教一乘与同教一乘
第三节 事事无碍的逻辑
第四节行布门与圆融门
第五节 信满成佛
第六节 心佛众生
第二章 网觉经的哲学
第一节 圆觉经的表章
第二节 顿悟渐修
第三节 绝对知
第四节教禅一致
第五节 顿悟渐修与顿悟顿修--宗密、李通玄、禅
第三章 朱子的哲学
第一节 大慧宗果的立场
第二节 现实性把握模式的转换
第三节 天与心
第四节 所
……
序言 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们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
文摘 一代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教被称为始于《华严经》终于《涅经》,它不论在化仪方面还是在化法方面,都作为存在着诸多分歧的经典而留传百世。但一般说来,只要站在一乘佛教的立场上,这些众多的经典就应该贯彻一味之法,教义的多样性反而受到滋生出无穷无尽的问题、享乐欲望的众生海的限定和制约。诚然,权实、显密、大小、偏圆等的说教毕竟如实地反映了其对机的利钝、上下、贤愚、生熟情形,对于悉心继承教法流派的人来说,在这里无疑可以汲取到释迦牟尼佛祖无穷无尽的善巧方便的旨意。但是,教义受到说法地点、说法时间及问答内容的限定,一方面招致法
后记 我与汉籍的接触,与其说是始于外典的钻研,毋宁说是始于内典的习得。只是在当时我的认识并没有上升为一种自发性的学问,而不过是囫囵吞枣般地学了点教义性的东西。说实在的,所谓宗门的教义对青年时代的我来说味同嚼蜡,对其试图定格人性的昭然若揭的意图甚至还带有几分抵触情绪。尽管如此,凭借自己那肤浅的读书能力读完《净土论注》,《大乘起信论》的时候,一股感激冲击灵府,即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它驱使我其后在漫长的生涯中乐此不疲地钻研佛教哲学。打我伺于九州大学的楠本正继、目加田诚两位先生膝下之后,才开始把阅读汉籍作为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