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图解论语全集

发布时间: 2010-04-13 02:52:46 作者:

 图解论语全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4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0829866/9787530829868
条形码:97875308298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含章行文

内容简介 《图解论语全集》参考了大量权威注译版本,对《论语》的二十篇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评论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集式的解读,并有对儒家思想高度概括的立体式图解。此外,《图解论语全集》还收录极具权威的明版木刻全套《孔子行迹图》,力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论语》鲜活起来,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沐浴到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历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作者简介 孔健,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家滕阳户掌门人。知名旅日学者,孔子学研究专家。现任日本软银金融大学教授,北科院中国国学院院长,国际孔教入学传播协会会长,日中经贸促进协会理事长,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国画报协会副会长,日本巨龙新闻集团总编辑,中国画报日文版总编辑,日文城市兄弟杂志总编辑,日中财经杂志社总编辑,日本山大同学会名誉会长。
2008年同于丹共同出版《论语》著作,成为中日畅销书。以中日两种语言写作和演讲,经常出演日本电视节目,参加中日问题电视辩论。被媒体誉“中国文化演讲大师”、“孔学传播大师”。先后出版中日文专著八十余部,为中国文化在日本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媒体推荐 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南怀瑾
我至今以为,儒学在朔建、构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
  ——李泽厚
《论语》要拆开来读。纵读之,历览孔子的一生;横读之,深入孔子的内心。
  ——李零
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本要读的书是《论语》。日本经济发达,是因为他们读《论语》。
  ——曾仕强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
编辑推荐 《图解论语全集》:孔子第75代孙的《论语》心得,中华文化大学堂,中华孔子学会专家,国际孔教入学传播协会联合推荐。
北京大学历史资源文化研究所,中华孔子学会,孔学专家,雷原教授倾情推荐。
目录
序言
中华文化大学堂
儒学的分布范围和传播
中国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孔门十哲
学而篇第一(学为根本)
为政篇第二(为政以德)
八佾篇第三(礼乐之治)
里仁篇第四(人之为仁)
公冶长篇第五(君子有道)
雍也篇第六(至仁至德)
述而篇第七(大道无言)
泰伯篇第八(至德无称)
子罕篇第九(诚敬天命)
乡党篇第十(恪守礼制)
先进篇第十一(德政标榜)
颜渊篇第十二(仁者爱人)
子路篇第十三(正名思想)
宪问篇第十四(坚定信仰)
卫灵公篇第十五(忧患意识)
季氏篇第十六(政治道德)
阳货篇第十七(慎择其初)
微子篇第十八(大隐无迹)
子张篇第十九(完美人格)
尧曰篇第二十(责无旁贷)
……
序言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论语》中之“论”,论者,伦也;“语”,叙也。概而言之,是有关伦理言论的著作。《论语》共分二十篇,每篇篇名以开头两个字取名,形式活泼多样,有语录、有对话、也有故事,这也正体现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即“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意思是说,我与其讲大道理,不如表现在具体的事件故事中更为深刻明显。
《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代表著作。《论语》中的“仁”,是儒家理想中人道的代表。“仁”是一种人心的境界和功能,人与动物同有心,但动物的心只限于个体求生存的活动上,只有人心不仅为自己求生存,还在同类中相互感通并有为他人以及人群谋利益的境界。“仁”也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即做人的道理,一是个人如何做人;二是大家如何做人。约略而言可分四项:一家庭;二社会;三政治;四教育。
孔子讲的家庭,其中心不在夫妇,而在父母与子女,即孝慈之关系。在社会与政治方面,孔子极富有人道主义,倡导爱民,施行仁政,以天下有道与天下归心为政治理想和政治的基本原则。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君主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不像阶级斗争学说所阐述的那样激烈。甚至在中国社会也没有严格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明显的界限。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梁漱溟先生所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阶级不明显。在工厂企业界,劳资纠纷也不像阶级斗争学说所言的那样激化严峻。中国社会的这些特征大概都与孔子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就孔子思想在内容和形式上讲不是一种宗教,但就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之广之久,远非宗教能比。世界上的任何宗教,诸如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还有佛教,虽然它们之间偶尔互有冲突,但是任何信仰都不与孔子之学相冲突。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也因此,《论语》可以被称为人类的圣经,当然要成为人类的圣经,应首先作为中国人的圣经。
最后,本书在解读和诠释上,也注入了新意,使《论语》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在章句上也多有省略和简化,这样学习起来易于掌握重点,易于把握精神原则,学以致用,不易走偏。《论语》原典正是这样,它可以在不同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过新的诠释,依然发出灿烂的智慧之光,照耀人类新的时代。
文摘 插图:




学而篇第一(学为根本)
唯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
《学而》是《论语》的开篇之章,旨在务本。朱熹曰:“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各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学可以立德,学可以增智,学可以致用。”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人生的出发点也是人生的最高极致,是做人立世之根本。唯学而知方,以行其义。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无论穷达,唯学习为第一要务。
君子为人处世绝不因他人不了解自己而心生抱怨,思想的美丽与乐趣远在物质之上。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才有高下,德无止境,学而无涯,不学则无以立于社会。学识来自于实践,学问是靠亲身的经历体验得来的。人非生而知之,一切的学问识见,皆需广泛地学习,学然后有所得。国以民为本,家以孝为先,做人以德为重,修身以学为主。因此,古人说:学为立世之本。
1.1 子曰:“学。)而时②习③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学:求取知识。跟从先觉者学习、效仿。②时:经常,永远。③习:熟悉,通晓。译文:
夫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了困扰自己的疑难,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快乐的呢?别人不理解自己,既不生气也不迁怒,这样坦荡雍容的胸襟又有谁能不敬其为君子呢?”
评析:
学贵养德。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单纯稚真,以学为乐,重在“学”与“习”;中年时期,任重道远,求其友声,“悦”其“来”;老年时期:饱经沧桑,平和中正,宠辱不惊,“喜”与“愠”不形于色。固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