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夫子庙史话

发布时间: 2010-04-13 04:07:24 作者:

 夫子庙史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页码:11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806148965
条形码:97878061489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南京丛书

内容简介 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
目录
总序
前言
雄冠东南建筑群
文 庙
学 宫
江南贡院

水陆两路景观美
桃叶渡
秦淮水亭
白鹭洲公园
萃 苑
文德桥
王谢古居
李香君故居
棋峰会馆
瞻 园
中华门城堡

名人游踪传佳话
王羲之坦腹成佳婿
刘禹锡乌衣巷怀古
文天祥题写明德堂
柳敬亭文德桥学说书
薛时雨题“停艇听笛”匾
陈独秀贡院乡试悟人生
孙中山演讲文德桥
蒋介石爱吃老正兴浙绍菜
宋美龄六华春索腌菜
林森爱购占玩
于右任大集成菜馆收义女
张学良赞誉名厨胡长龄
张恨水戏茶厅收徒
末代皇帝夫子庙吃元宵

灯会街市游人多
灯会
庙会
文化市场
花鸟市场
灯光夜市

民间杂艺闪光彩
灯彩
“嗡”
风筝
剪纸
微雕
绳结
南京白局
曲艺
戏剧

秦淮美食名盛扬
茶楼酒馆
秦淮八绝
仿明菜
景点菜
后记
……
序言 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
在偌大的一座城中,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因其各居其所,也就各寻其趣.各怀其思。城南人熟知秦淮河的氤氲之气与夫子庙的俚俗繁华,城西人徜徉在石头城下莫愁湖边,居于城北则会醉心于玄武湖的舒展与鸡鸣寺的空灵,身在城东自然会钟情于紫金山和明孝陵,生活在中心区的人们则会以与总统府和其他众多的民国建筑为邻而自豪。
复复华夏,四野异趣。古来寓居于此者身份各异,谋生、求知或致仕,来了.就在此坦然生息了。他们在此留下不朽之作或成就千古功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不胜枚举。三国吴大帝构筑建业城,南朝刘勰创制《文心雕龙》,南宋岳飞牛首山大败金兵,明代郑和西航达于至远……古都南京华章迭出,伟业连连,实因地处南北东西交通之所,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更兼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氛围使然。南京人温厚、大度,不骄躁,少急进,在历史的狂风骤雨中,又显现出鲜有的坚韧与执著。用一个时髦的词汇,南京一直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众多寓居在此的人不仅身有所托,更是魂有所依,他们创造的历史传奇或是遗存的文化痕迹,与南京相互交融并一脉相承。
金陵自古就是览胜地。情以景生,景因情胜。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南京不少胜迹都留在了他们的诗章中。著名的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杜牧的《江南春》,无论是“金陵王气黯然收”,还是“多少楼台烟雨中”,道出的都是历史的无情与沧桑:而诸葛孔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赞誉,孙中山先生“此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文摘 插图:


后记 老南京人聚集的南京城南,是以中华门分界的,夫子庙地属门东,而我从小在门西住了近50年。因而,经秦淮区志办主任杨献文和志界同仁推荐,南京出版社卢海鸣先生受《文化南京丛书》编委会委托,约我撰写《夫子庙史话》,我自然是欣然命笔的。
撰写之后,却惶恐起来。一是史话史话,既是历史,还要又能讲述。历史要追本溯源,阐述发展;讲述则要求通俗生动,耳熟能详。可是,历史有时候要列流水账,则是比较枯燥的。我的努力是,既要写出夫子庙的热闹,又要写出夫子庙的“门道”;在追本溯源时,尽量找到第一手资料,以免以讹传讹;把古往今来夫子庙最精彩之处,呈献给读者。真难啊!二是夫子庙文化博大精深,先雅后俗,雅俗并融。其雅,并不失人间味;其俗,也还粗而无邪。当然,我说的是夫子庙文化的主流。夫子庙的俗处,一时间,一方面,甚至显出一种恶赖,以至有“青楼文化”、“藏垢纳污”之说。以主次分之,上两说以次为主,当是有失公允。本书并非研究探讨之作,只是在话说史实之时力求展现主流。三是展开夫子庙的史册,发现夫子庙犹如一座大舞台,有无数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登台,演绎出无数故事来。限于学力,也限于篇幅,挂一漏万之处难免。因此,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纠正谬误疏漏。文中照片,主要由董裕泸女士拍摄。参加文字编写工作的还有林子、晓皓、董玫、吴时晋、叶书娴等。
最后,感谢《文化南京丛书》编委会给我这个老南京来撰写老南京的机会,感谢吴新婷的精心编辑,也感谢所有撰写过夫子庙的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文友,感谢他们给我以借鉴。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