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不完全信息下的资产价格冲击与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 2010-04-13 04:25:50 作者:

 不完全信息下的资产价格冲击与货币政策选择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4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9516765/9787509516768
条形码:97875095167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与投资文库

内容简介 《不完全信息下的资产价格冲击与货币政策选择》除导论和结论两章之外,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资产价格波动与资产价格泡沫的研究(第一、二章)。这是研究《不完全信息下的资产价格冲击与货币政策选择》中心问题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中央银行如果想正确处理资产价格及其波动的影响,首先要对资产价格的情况进行了解。这一部分主要在介绍主流资产价格泡沫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普遍信息不完全背景下资产价格对真实价值的偏离,并通过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区分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资产价格泡沫两者的特性,分析我国资产价格波动的程度及泡沫存在的可能性,并与欧洲和美国等进行比较。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及传导货币政策的方式和效果(第三、四章)。这一部分首先阐述资产价格对经济增长(包括国民收入组成部分的消费、投资等)的影响,以及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三章)。这一部分的研究不只局限于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研究,而是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内,将资产价格在不同类型国家传导货币政策的方式与效果进行比较,并利用数据对我国的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阐述资产价格波动(尤其是泡沫)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带来的冲击,主要分析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为随着金融部门参与资产市场越来越深入,暗示着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将对一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历史上著名的资产价格泡沫事件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证明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对银行稳定性确实有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考虑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实践问题(第五一八章)。针对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传导及金融稳定的关系,该部分分析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互动影响,探讨中央银行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可能性(第五章),并建立起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政策模型,从理论上提出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第六章)。在此基础上,对中央银行处理资产泡沫的国别经验(日本、美国、欧盟)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他们在预防或治理资产价格泡沫及金融危机时的经验与教训(第七章)。最后落脚到中国实际,论证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提出构建应对资产价格冲击的中国货币政策新框架(第八章)。

编辑推荐 《不完全信息下的资产价格冲击与货币政策选择》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不完全信息下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资产价格泡沫
第一节 资产价格的决定及其波动
第二节 资产价格泡沫及其衡量
第三节 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机制——信息不完全的结果
第四节 资产价格波动的动因分析

第二章 股价波动的国际比较——对中国、欧洲、美国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衡量股价波动的理论方法评介
第二节 对中国、欧洲、美国股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股价波动差异的原因:中国政策冲击角度的分析

第三章 资产价格、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冲击
第一节 资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理论评析
第二节 协整检验的假设与理论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对中国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协整分析
第四节 协整分析结果的原因解析及政策启示

第四章 资产价格与金融稳定
第一节 著名的资产价格泡沫事件
第二节 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关系的理论研究进展
第三节 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关系的实证研究进展
第四节 资产价格、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个逻辑分析

第五章 货币政策关注资产价格的可能性
第一节 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第二节 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
第三节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四节 不确定性、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

第六章 资产价格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模型:前瞻性货币政策模型的解释
第二节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泡沫形成前的事前反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泡沫形成的事后反应

第七章 中央银行应对资产泡沫的国别经验
第一节 资产价格膨胀和货币政策:日本的经验分析
第二节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股市泡沫:对格林斯潘对策假说的检验
第三节 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支柱:欧洲中央银行的经验
第四节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处理泡沫的经验比较

第八章 应对资产价格冲击的中国货币政策新框架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第二节 调整货币政策的客体:价格型政策目标的完善与扩充
第三节 优化货币政策的主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透明度
第四节 扩展宏观金融审慎框架: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

第九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蔡元培先生曾在几十年前指出:“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学术是大学的灵魂,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大学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守望社会理性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基础。一所大学,如果缺乏浓郁的学术氛围,没有知识创新,既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也不可能有一流的社会服务。要成为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术研究和一流的学术成果。
金融是为适应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市场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增大。证券市场的发展,保险业的兴起,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增加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金融已不再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传统业务范围,金融的意义不仅在于融通资金,更重要的功能是在不同的时空之间配置资金资源,并通过资金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金融不仅对微观经济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因而被称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也被人们誉为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
投资与金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货币经济条件下,投资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投入,不仅证券与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要以金融市场为载体,以金融工具为对象,产业投资也需要以货币为媒介,一般需要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筹措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要提高投资的效率和防范投资的风险,不能不了解金融。另一方面,厂商从银行或从金融市场融入资金,目的通常是为了进行产业投资;厂商发行股票或债券的过程,同时又是居民或机构的投资过程。产业投资既创造需求,又创造供给,且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因而对货币的供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萨缪尔森称为“经济中发号施令的因素”。研究金融,不能不关注投资。
金融和投资学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为中原大学。中原大学成立初期便创设了金融专业。1953年,国内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南地区的经济与法律学的教师纷纷调入中南财经学院,群贤毕至,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投资学的前身为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创设的时间稍晚于金融学专业,但是国内较早创设该专业的院校之一。近60年来,几代学人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本,孜孜追求,锲而不舍,金融、投资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取得了应有的地位。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下设金融、保险和投资三系。
文摘 插图:


八、对“格林斯潘对策”检验的结论
本节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格林斯潘对策”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其含义是由于投资者相信美联储隐讳地表明了在遇到股票市场崩溃时会采取救助行动的保证,美联储会通过注入流动性到市场中来,正如以前的许多次实际经验以及格林斯潘本人2004年所说的一样。因此,这些行为被认为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本节运用股价的现值模型发现了一个无法观测的变量,该变量作为1950-2005年间股票价格的一个决定因素具有一阶单整的特点。因为周期性崩溃泡沫看起来具有一阶或零阶单整的特点(Evans 1991),所以就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估计并识别出该无法观测到的时间序列的显著时间段,即认为是泡沫的时间段。一个时期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另一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就需要继续对投资者道德风险行为的不同衡量指标进行检验。这些衡量指标是根据一些理论模型构建的,因为道德风险本身是无法观测到的。其结果表明,没有一个衡量指标对泡沫过程本身或股价方程有解释力。所以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美国股市泡沫不能被道德风险的衡量指标所解释。但是,检验结果也发现很大一部分泡沫可以被真实利率的变动解释。
总之,实证结果表明,对许多顶尖经济学家和媒体所强调的“格林斯潘对策”带来了美国股市的泡沫和投资者道德风险这一说法,并不为实际数据所支持。所以似乎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来批评格林斯潘政策本身有很大的问题。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实证结果也削弱了“逆风而行”的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因为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他们在观察了美联储过去的救助行为之后,显然并不相信美联储会有隐讳的救助保证。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自最初的数据搜集到最终的撰稿成文,历时四年多,其中又有两年的时间是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完成的。本书写作得到了中德学术界前辈的指点和帮助,洋溢心头的感谢首先是对我的博士学位导师、中国著名金融专家周骏教授,周老师从事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的研究五十余年,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和独到的见解。本书从最初的选题、提纲的拟定,到初稿的审阅和最终定稿,从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小标题到一个大的深入点和创新面,处处都体现了周老师睿智的思想和辛劳的汗水,以及对此书倾注的极大精力和心血。时值老师八十华诞,作为他的关门弟子之一,本书也是送给他的最好的贺礼!我的硕士导师朱新蓉教授在我这几年的博士学习中也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我的研究进度,给予了悉心指导,鼓励我大胆探索。尤其是我在国外学习期间,当我习作最困惑、疲惫、懊恼之时,她曾多次通过电子邮件鼓励我,使我坚定了高质量完成论文的信心,对此书她也以高度的责任心提出了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此外,宋清华教授数年前新颖独特的观点使我产生了对此论题进行研究的最初兴趣,后来通过与他的多次交流与沟通,对此论题有了进一步明确的界定。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