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杭州老字号系列丛书:美食篇

发布时间: 2010-04-13 06:33:31 作者:

 杭州老字号系列丛书:美食篇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308058166/9787308058162
条形码:97873080581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从南宋以来杭州著名的老字号餐馆类企业,采取挖掘历史、老人口述、民间传说等形式,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宋宪章,1940年生于杭州。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资深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50年来,共发表文学、历史、旅游、美食、科普文章千余篇,约百万余字,摄影作品数十幅,不少文章被选入教材、文集、选集、台历之中,并多次获得省、市级协会奖励。1994-1995年度,连续被杭州市作家协会评为“优秀作家”,事迹收入《中国当代学者风采录》及《杭州文艺家名录》。主要著作有《名人美食记趣》等书与《南宋时期的钱江观潮》等一起被收入杭州市前市长周峰主编的大型史地丛书《杭州历史丛编》之中。1959年、1989年及1986年,先后被东海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前身)、《家庭教育》杂志、《医药动态报》聘为客座编辑。此外,又于1984年底首先在国内研究成功25道仿南宋菜。现为国内外多家报刊的旅游、文史、美食专栏撰稿人及特约撰稿人。
目录
序言
序言二
写在前面

追溯杭州美食历史/002
南宋时期的杭州美食/004
元明清时期杭州的美食/007
民国时期杭州的美食/017
建国以来的杭州美食/029

杭州老字号餐饮篇/033
源远流长羊汤饭/034
杭帮名家王润兴/042
依山傍水楼外楼/050
江南面王奎元馆/062
百年老店状元馆/076
庭院酒家山外山/086
百年名店知味观/094
飞来峰前天外天/106
杭州酒家美名扬/112
西餐名店话海丰/122
素菜馆有素春斋/128
经济实惠多益处/134
口味纯正数天香/142
人有我精太和园/150

杭州老字号食品篇/155
腌腊名品推万隆/156
颐香斋食品商店/162
翠沁斋清真食品/172
蒋同顺食品商店/182
不可胜尝五昧和/188
独树一帜景阳观/192
采芝斋食品商店/198
千古流芳塔牌酒/206

杭州老字号名菜篇/237

后记/282
编后记/284
专家感言/288
……
序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有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在杭州城市的发展演进中,有一批与这座城市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一群演绎了一段段美丽动人、可歌可泣传奇故事的知名自主品牌,这就是“老字号”。这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统。它们在历史长河、传统文化的孕育和洗礼中生成、发展、传承、创新,谱写着开拓者筚路蓝缕的创业诗篇,演奏着承继者与时俱进的创新乐章,诠释着先贤达人诚信公平的经营之道。它们是杭州这座城市的“胎记”和“名片”,也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老字号”是经济和文化的结晶。它们既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剪刀之冠”张小泉、“杭菜一绝”楼外楼、“闻香下马”知味观……一家家“老字号”,凭借别具一格的绝活技艺、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打造了经久不衰的名店名号,成为杭州工商业发展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与此同时,这些“老字号”又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承担起历史文化承载者和体现者的使命,成为杭州地域特色及文化传统的表征与注脚。如果从历史和文化演进的时空背景来衡量“老字号”,它们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江南地域文化在杭州工商业领域的经典范例和有形载体。“老字号”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传承谋生存,创新图发展,是“老字号”永续经营、青春永驻的成功秘诀。
文摘 插图:




后记 2005年8月,我因宿疾卧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有原杭州老字号协会徐敏先生来电联系,力邀我参加编撰《杭州老字号系列丛书》工作。同年11月,我被《杭州老字号系列丛书》编委会聘为编委。2006年4月,丛书副主编路峰先生约我编撰丛书“美食篇”,因责有攸归,便允承挑起了这副重担。
虽然,我早几年曾先后为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的《杭州老字号》一书及杭州出版社出版的《杭州老字号》一书(杭州市上城区文化局与杭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合编)撰写过餐饮业的个别老字号,但要全面剖析杭州市餐饮业中的著名老字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一、许多餐饮业中的老字号,几经沧桑变迁,物是人非,资料不全;二、鄙人长年患病,体质较弱,且拙荆中风在家,而自己亦早已逾花甲渐近古稀,常感精力不足。好在这漫长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有徐敏先生一直帮助联系老字号,陪同采访及打印文稿,终于历经酷暑、严寒及三次沉疴入院,尽力写完了本卷中的17篇老字号文稿、3篇杭州美食历史及有关新闻链接。
需要说明的是,“采芝斋”、“万隆”、“颐香斋”几篇文章原由编委赵大川先生编撰了一部分内容, “蒋同顺”一文最初也是由葛许国先生费心编撰,后据吴德隆主编的意见,将此四文连同“景阳观”一起并入了“美食篇”,故由我重新构思编撰入本书之中,可以说,此四文中亦凝有赵先生和葛先生的某些心血。此外,“塔牌黄酒”亦系陈婉丽女士所撰。
读书人网 >企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