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孙子兵法(附三十六计)/智慧果丛书

发布时间: 2010-04-14 02:05:16 作者:

 孙子兵法(附三十六计)/智慧果丛书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7806431322
条形码:97878064313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媒体推荐 前言
“孙武”大名常不被人熟悉,但“孙子”尊称几乎家喻户晓。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曾经有两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们都被尊称为“孙子”。其中一位是生活在公元前551-前479年之间与孔子同时代的春秋齐国人孙武,另一位是孙武之后大约100年的孙氏后代、与孟子同时代的齐国军师孙膑。两人都著有兵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所记载。为了区别,《汉书艺文志》记载为:“《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注图九卷);《齐孙子》八十九篇(注图四卷)。”关于孙武的身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为:孙武的先祖是陈国公子完,因内乱逃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器重,担任了管理百工的正工之职。因“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所以完在齐国改称田完。孙武的祖父田书是田完的五世孙,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就将东安封给了他,并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部田、鲍、国、高四大贵族争斗,孙武避让而流亡到了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孙武晋见了吴王阖庐,并当场训练一百八十名宫中嫔妃,以示兵
法。孙武三令五申之后见嫔妃宫女仍大笑不已,便按军令法纪杀了分别担任两队队长的国王宠姬,这样一来,立即严肃了纪律。于是吴王相信孙武可以治军,便擢为将军。此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辅佐阖庐“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可见,孙武不仅是位军事理论家,他还是一位真正领兵打仗的将军,《孙子兵法》也许成书于他被擢将军之前,但它的理论经过了战争 实践的检验,这就是《孙子兵法》的实用价值所在。
《孙子兵法》又被称之为《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简称《孙子》。《孙子兵法》历代均印版本,至今大约有四百余种,现在最早的版本是根据银雀山出土的汉代竹简编辑的竹简本,其次是现存于日本的樱田古本《孙子》,学者考证这个《孙子》本为唐初时期的写本。重要的刻印本有宋本《武经七书》本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前者现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日学者考证为南宋孝宗或光宗时刊本,《续古逸丛书》收有此书的影印本;后者为南宋宁宗刊本,现存世三部,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足本与一部残本,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上图残本并补以北图本影印出版,1962年又出版标点本。清代孙星衍所编著的《平津馆丛书》中收入了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有的学者认为此本所据底本是最古的注本,比较重要。最近出版的《孙子兵法》恐怕要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标校本。
《孙子兵法》全书结构分成十三篇。司马迁曾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看来,《孙子兵法》自古至今就是十三篇,没有什么改动。北宋元丰年间,宋神宗重视兵典,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和《李卫公对问》,并且修订成武学经书,《孙子兵法》便由此浮出民间,成为官定,并被列为《武经七书》的首编。《孙子兵法》的前六篇主述了战略问题,后七篇主述了具体战术。也可以这样分层:《形篇》以上四篇论述的是战争环境背景,阐述的是战争准备的理论,《势篇》以下的诸篇谈论的是战争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方策。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楚,自成体系。
对于《孙子兵法》,后人争相注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十一家注本》。《十一家注本》为宋本,为解放后所发现,它比谈恺校注本和孙星衍校注本都为善全。所谓“十一家”是指魏武帝曹操,南朝梁代孟氏,唐代李筌、杜牧、陈、贾林,宋代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和张预。
……
目录
前言
孙子兵法卷上
计 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 篇
……
文摘 书摘
动作突发猛烈令对手或目标措手不及,而且时机恰到好处。⑦:形容弩弓张满。杜牧注:“,张也。”,音“霍”。 ⑧发机:机即弩牙。发机即引发弩机的机纽,将弩箭突然射出。
【译文】
湍急的水流奔腾迅猛,以致于能够把巨石冲走’它的力量源自它流速飞快所形成的“势”
;鸷鸟高翔而猛扑,以致能够捕杀鸟雀、野兔,它的力量来自它动作短促迅捷所形成之“节”
。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险峻而逼人,他进攻的节奏短促有力而恰到好处
,险峻的势态如同满张的弓弩,迅疾的节奏犹似击发弩机弹射箭矢。
【评析】
声势往往是虚势,对对手的影响主要是心理的压力;兵势却是实力的倾覆,往往势如排山
倒海,使敌军顷刻间溃不成军。兵势所趋,如洪水决口,势不可挡。兵势所至,数量与速度两
者并举,如“鲲鹏展翅九万里”,宏伟而让人敬畏,敌人自然落荒而逃。战斗之中,用“势”
去打击敌人的往往是集中了优势兵力的正面大举进攻。与之相比,选用“节”法攻击敌人的往
往是精锐而灵活的攻坚部队利用“奇兵”侧袭。孙子的“势”与“节”两说,实际上是对“正
”与“奇”两兵法的补充说明。“势”由距离产生往往是正兵的表现形式,“节”由速度产生
往往是奇兵的优势特点。“势”的效果是要造成敌军必败的“险势”,如同虎驱羊群,高崖坠
车,势趋必然,终局先定,不可逆回。“节”的效果是时机与力量的“巧用”,如击琴键,变
化迅速,动作连贯。形象地说,打击对手时,“势”如手推,力大而迅猛;“节”如拳击,更
似飞射暗器,趁其不备,稳准狠疾,四两拨千斤。
应当注意,势与节互为表里,以势生节,以节显势。偏节则投机失实,兼取则出神人化。
【原文】
纷纷纭纭o,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 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 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 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
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注释】
纷:紊乱无序。纭:众多杂错。 斗乱:在纷乱的状态中作战。不可乱:军队不乱阵脚。有序有律。 浑浑沌沌:迷蒙不可明辨的样子。 形圆:军队阵形呈酋尾相接状。左右呼应。应敌自如,不可能失败。 乱生于治:过分的严整反而会造成混乱,因为不灵活应变而被动。 数:编制,调度。 善动敌者:善于渊动敌人的人。 形之
……
读书人网 >军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