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小心广告

发布时间: 2010-04-14 03:11:39 作者:

 小心广告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27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7070421/9787307070424
条形码:97873070704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小心广告》讲述了:一位资深广告人,基于十六年广告创作积累的一手资料,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告、营销、消费、职场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解读,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另类大门。作者将广告从血过程中所接触的大量商业内幕、真相以幽默风趣的行文向读者娓娓道来,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常常惊出一身冷汗。这些内幕关系到我们的职场就业、商业活动、文化行为、甚至影响到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书中所阐述的很多事实让企业生产者、经营者愤慨不已,但又辩之无语;让消费者和求职者茅塞顿开。
作者简介 刘书宏,男,1970年生人,网名老蛋。
身份证注册ID:刘书红。
小说《招娣》获第三届贝塔斯曼全球华人网络文学大赛中篇小说奖,著有《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我就是希望你快乐》、《我还是希望你快乐》、《赤色童年》、《盲流》和《卧底》等小说.多部作品被制作成影视作品,并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在海外发行。
其幽默的个性文字及行文方式,深受网民及书刊读者喜欢。其中《大陆、台湾、香港、美国四老妪摔掉门牙的新闻》、《祖国啊,我只是摆个小摊》等作品在网络广泛流传,并被海内外众多杂志、媒体抄袭和转载。
编辑推荐 《小心广告》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
我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坏老板
广告是写出来的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小心奸商
穿长衫见你
陈年往事
姜是老的辣
大师
广告出身
开辟新天地
我的温州兄弟
广告德行
要文盲
秋后算账
疯狂广告
广告牌子
自由的传媒时代
农业的噩梦
小资是病
感谢饿狼
中国广告1919
城市真相
吊死一大堆人的树
香烟广告
质疑美食
业 主
牛总经理
东施效颦
美丽的学姐
人间百态广告语
国货当自强
天津人喝自己的啤酒
一段广告文案
过把瘾就死
无知的记忆
欠债还债
指星为狗
文案的力量
策划三六九
那些装大尾巴鹰的广告客户
清算我们的婚姻
起跑线上
有奖销售
我不是你不共戴天的仇人
城市容貌
渤海湾的大煤场
相信谁。才能没错
家庭装修
善有善报
广告惹的祸
我们的偏见
仰仗母语做人做事
展会创意
商业本不是个正经的东西
热铁别摸
何苦一定要两败俱伤
待到房子降价时
软广告、硬广告

殡仪馆的形象广告
拉大牌做虎皮
文化是个大买卖
电视广告和电视剧
看广告识真相
流氓觉悟
贪官污吏
招生广告
露馅了吧
把青霉素倒进大海里
烧饼卖出月饼价
美女的用途
让那些不看《小心广告》的人都追悔莫及吧
打回原形
绝对内幕
钓鱼者说
其实。我们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人
不可把广告费交给这样的人
广告颠覆罪
你的孩子缺什么?
好酒在哪里?
农业的另类出路
大买卖
老大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做个有信心的大佬
广告十大预言
临渊思鱼,不如退而结网
高手在民间
很严肃的话题
真有感人的事情
中华好风尚
最后的年味儿
斗智斗勇,征服人类
就以成本论英雄
赚女人的钱
马燕和第十三亿
广告行为的最高境界
铁老大
大码头,小买卖
言多必失
金牌的成本和利润
谁的字号最值钱
勿要迷信权威
绝杀奇招
祖宗的活儿比较高
好广告。中国早
人要衣装,心要智装
广告人的祖国
革命不分高低贵贱
有多少城市可以乱来
社会睛雨表
改革开放好
彩票广告
警惕枪手
遗产和宝藏
新时代的学校邮递广告
马占山将军牌
与时俱进的公益广告传播业
起个好字号很重要
霓虹灯下的广告人
德治广告
我们的大事记
化腐朽为神奇
荣誉和先进
学好汉语
减肥热浪席卷生活
一个小窍门
公信是传媒最大的财富
辱没斯文的指定产品
深藏不露
拿别人的长处夸自己
书籍广告
媒体自己的广告
谁的脑子有问题
慈善就是慈善。不能做成牟利的商业行为
你一定要知道的医疗广告内幕
后记
……
序言 此书里的文字最早是《京华时报》上的专栏文章,后来又频频出现在《新京报》上。时间长达数年,编辑每天催促稿件使得这些文章竟然能积累到十多万字。其实,这里的很多文章都给当时的编辑带来过麻烦。
事隔多年,编辑还跟我提起过。
有些文字,在当时看来是有争议的。这里特别要感谢来自南方的那些报人,他们携带给我的不光是对文字的敏锐表达能力,更携带了这一代人急需的心胸、道义还有良心。
所以这些文字最终能够一篇篇地在伟大首都北京的报纸上与读者见面,之后在全国各地与读者见面,最终成书,留在书橱和广告业史当中。 我挺幸运的。 能够遇到很多至今未曾谋面但却能够用文字交流的惺惺相惜者。
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我又将整个文字重新阅读了一遍,删的删,减的减,改的改,又勾起十多年的往事。
这些往事,是一个实践和记录,令我和我的读者开怀一笑的记录,共同感怀我们一起曾经走过的思想、文化、经济上的道路。
文摘 我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坏老板
早知道这十年来的经历就不当老板了,现在写文章,写剧本,出书,收成基本上能够养家糊Vl的了。不过,倒过来又一想,不吃尽这十多年的酸甜苦辣哪里来的题材写字赚钱,由此看来,这十多年的苦头是注定要吃的。就像所有天下打工的和当老板的一样都要将苦头吃尽,才有个所以然。
当伙计两年,当经理五年,当老板多年,十多年来,掐指一算,鼻涕眼泪各有一把。静下心来想一想,口碑挺差,完全和公众传说中的那个坏老板对得上号。
从我这里招聘面试的人过千了,最多的一次就录用了上百号人,有一次招聘来人过千,一层层的,我见的就有上百人。我就职的公司当年异常红火,如日中天的时候,承蒙公司抬举,在做好广告企划本职工作的同时,在集团公司命令下顺手把招聘工作也给做了。
不算为集团公司招募的人才,具体在我这里工作来来往往的怎么数也有几百人。这几百人中,大多数都没有了音信,一部分反目成仇,一部分君子之交,一部分关系不错,个别知己。
什么东西够了年头,不管修行如何,都能成精,当经理也是如此。这些年总有同样是搞经营的朋友或者同行打来电话,问某某人如何,他上我这里应聘了,此人怎样,能否用。这样的咨询非常多,有的还是托了朋友的朋友打来的电话。对这样的咨询,三十岁以前不懂得与人为善的道理,通常就是实话实说,把某某人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具体说给他人听——基本上,多数频繁跳槽的人都不是正经做事的人,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干工作的时候不上心,走的时候给公司和同事留一屁股没千好的活,让别人收拾,但他自己的薪金却算得异常仔细,滴水不漏。此时,我的好话就少了。现在想起来,很多应聘者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没有被聘用。后来我在招聘的时候,也要依照简历上的过往工作经历,托关系打电话问问。虽然感觉上这不算是很好的事情,但一问,确实能了解一些东西,有的工作经历子乌虚有。
三十岁以后,渐渐懂些人事了,大家都想找个好的去处,工作经历和过往的事情算什么呢?人还是应该言语积善,留点口德。这几年,凡是接到这类咨询电话的一概都往好处说,实在不好开口的,又怕坑了朋友,干脆就模棱两可——自己相处吧。都是当老板的,怎么应付无良员工,这点修行也是有的。
只有一次例外,一个很聪明、干事也很利索的员工,但明显属于心术不正的那种——在领导面前谄媚,给同事下绊,在下级面前小人得志的样子,但由于确实聪明,能力很强,往往能在企业里站得
……
后记 这十来万个讲广告的汉字,写的时候确实是有掰开揉碎的感觉,毕竟这些年亲历了太多的真相、内幕。也有了很多感慨。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个习惯,不写出来会觉得不甘心。写出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回过头去读的。过去了的就过去了。
但愿这些文字能对后来的从业者有所帮助,对我们思考社会、道德、人、未来都有一点点参考作用。文字中有很多偏激的地方,本来想改的,犹豫了很久改了不少,又改网来,反复过好儿次。
最后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结稿时三十五岁,再改时三十九岁,将来有机会回头看时一定会觉得三十几岁的人了,处世的态度还是那样有棱角,定会笑话自已的二三十九岁。
不过,没有棱角这些文字也写不出来。这些小小的棱角不是为了伤害准批评谁,而是思考结论。思考了就有结论,这个结论没有理论价值,但是有一点点参考意义。
将来,我想我不会再写这样的文字了。
读书人网 >营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