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810973588
条形码:97878109735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原生态中国节丛书
内容简介 《春节旧事》为原生态中国节丛书之一。该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写了历史上中国人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历史传说、诗词书画、文史知识等内容,融可读性和知识性为一体。 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常常,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是心灵的舟搁浅了,理想的帆停滞了,只剩下徘徊徘徊。难道远行只是为了忘却,得到只是为了失去,让我们把人生拨回原点,回到自然,回到本真,回到桃花源,品读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张志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1955年正月初一生于陕西醴泉。陕西省节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中国服饰文化》《裸露与遮盖:现代服饰观潮》等著作,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与随笔。
编辑推荐 《春节旧事》为原生态中国节丛书之一。常常,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是心灵的舟搁浅了,理想的帆停滞了,只剩下徘徊。难道远行只是为了忘却,得到只是为了失去?让我们把人生拨回原点,回到本真,回到桃花源,品读本那是心灵的舟搁浅了,理想的帆停滞了,只剩下徘徊。难道远行只是为真,回到桃花源,品读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故事。
目录
一、冬至:仿佛是年的预演(引子)
二、腊八:神圣的开启
(一)晴腊无如今日好
(二)一碗滋味万古新
(三)过了腊八就是年
三、祭灶:岁时风俗相传久
(一)何似原头乐社神
(二)灶君今日上青天
四、除夕:唯此一夜连双岁
(一)当窗花卉映新景
(二)守家护院有门神
(三)逐傩余绪今犹在
(四)年画随年入画屏
(五)红火联语耀门庭
(六)追怀祭祖今融古
(七)团圆消夜滋味永
(八)守岁压岁乐无眠
五、大年初一:原点启动新岁月
(一)元旦春节今与古
(二)新衣新人新天地
(三)爆竹声声迎新春
(四)拜年敬老人为尊
(五)新年圣餐滋味深
六、破五:由圣入俗的过渡
(一)此日无人不送穷
(二)富若可求我亦为
(三)杯碗捧持需谨慎
七、人日:人的生日,人类的生日
(一)追本溯源话人日
(二)人日之仪美如年
(三)犹思剪韭荐春盘
八、元宵节:第一个月圆之夜
(一)谁知元宵起源古
(二)灯树光焰照古今
(三)元宵狂欢唯有闹
(四)灯谜元宵惹人醉
九、异域:春节意蕴深
(一)他乡春节源流长
(二)节庆仪式在国外
(三)异域春节新意趣
后记
……
文摘 插图:

二、腊八:神圣的开启
二 一碗滋味万古新
今天,腊八节得以传承的标志不是祭祀仪式,而是仪式化的节日饮食——腊八粥。
清夏仁虎《腊八》诗曰: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捕写,腊八一到,举国上下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其实,这只是同有习俗的传承而已。北宋时京都在腊八节时,宫廷、官府、寺院都要准备大量的腊八粥,用来祭佛和施舍贫民。元代,帝王更以赐腊八粥来笼络众臣。人生没有单行道,食粥从形而上的崇高氛围转而兼备世俗理性的算汁与谋略,确也是难得的中国智慧,但这似乎不是元人的创举,而是前人逐步摸索出来的手段。因为据元人孙国敕《燕都游览志》所说:“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经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民以食为天,前人既能借腊八粥神圣的意味来赏赐百官以示恩宠,顺水人情的事情,本朝何乐而不为之?传至清代,腊八粥便愈来愈庄严隆重了,诗句“大臣特派到雍和”正是这一背景的写照。一顿粥饭,看似锅头小事却升格到国家大事的层面上来,如此劳皇帝大驾亲自安排,特派大臣到固定的地点负责,这一餐的滋味就值得咀嚼了。特派虽不能说是钦差大臣,但也非同小可。
后记 在童年心灵深处能留下温馨而美好记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大年。还有歌谣呢,“做啥好?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在温饱不济的年代,吃的意象成为向往而诉诸童谣。现在回溯,亲切中仍有多重滋味涌出。但清楚地记得,每年的冬天,大约是从冬至开始,内心深处便涌动着一种情绪,仿佛对美丽远方的翘望,仿佛对一种信仰的皈依,有一种心往神追的感觉。盼望过年,日子仿佛进入倒记时状态。是为了那难得的美食,还是为了那除夕夜反复试穿而大年初一早早穿上的新衣?是为了那供桌庄严香火缭绕的祖先祭拜,还是走村串户拜年追节的心灵放飞?是,又不仅于此,真如陶渊明所感觉的那样: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天,一天,又一天,看着清晨的日出,看着夜晚的星月,望着父亲备办年货忙碌的身影,盯着母亲缝制新衣的针线,静听大年渐近的轻悄的脚步……
腊八、祭灶、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破五、正月十五……多少人间壮景,多少痴迷向往,多少欢乐狂潮啊!我知道,春节是高峰联袂的昆仑山脉,春节是百川争流的汀河水系。同之所及,如园囿之百花盛开;耳之所闻,如林间之众鸟高唱。这里所记,只是远远地眺望,只是印象的点滴,只是曾经的同忆。是的,这种描述如同拜谒名贤大师之后踏上归途,神清气爽,天高海阔;如在船上静听渔歌之肝,看青山历历,白云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