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世界遗产大观(宫殿类坛庙类陵

发布时间: 2010-04-14 04:15:25 作者:

 中国世界遗产大观(宫殿类坛庙类陵墓类军事防御工程类古典园林类)(英汉对照)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地图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5525293
条形码:97878055252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丛书名:华夏瑰宝
外文书名:Panorama of China's World Heritage

内容简介 《中国世界遗产大观(宫殿类坛庙类陵墓类军事防御工程类古典园林类英汉对照)》将截止2004年5月止,中国申报并获得通过的29项遗产项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全理的安排,精心编辑而成。全书内容翔实、知识丰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全面深入地展现了中国世界遗产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和自然与文化结合之美,每处遗产的正文之后,配有实用的旅游指南,以便海内外每一位热爱中国大好河山、珍视华夏世界遗产的读者走近她、亲近她。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共同财富,它集中了地球上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是自然和人类进化的有力证明。文化和自然遗产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性是超越时空概念的,既没有政治“界线”,同样也没有地理“界线”。这些财产不仅属于其所在地的国家和人民,也属于全球、全人类,可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所分享。
编辑推荐 《中国世界遗产大观(宫殿类坛庙类陵墓类军事防御工程类古典园林类英汉对照)》是中国的29项世界遗产,把世界遗产的所有类别都包括进去了。这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同时在时间跨度上,自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的万里长城到明清北京故宫、天坛,上下几十万年,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性与持久性,可以说这也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
目录
宫殿类
北京故宫
故宫建筑的布局
故宫建筑的特色
故宫内中路景点
故宫内西路景点
故宫外东部景点

坛庙类
天坛
非凡的坛庙建筑群
天坛奇妙的建筑艺术
主线景点
西线景点
东线景点
旅游指南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
前导区
祭祀区
孔庙西路、东路
孔府
官衙
内宅
孔林
旅游指南

陵墓类
秦始皇陵
千古帝陵
兵马俑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威武的军阵
非凡的雕塑艺术
铜车马
旅游指南

明清皇陵
明陵简介
明孝陵
虎踞龙盘明首陵
明孝陵景观
旅游指南
明十三陵
朱棣与明十三陵
长陵
定陵
旅游指南
明显陵
鲜为人知的奇特皇陵
明显陵景观
旅游指南
清陵简介
清东陵
清东陵的布局
陵寝建筑序列
陵寝介绍
旅游指南
清西陵
清西陵的布局
陵寝介绍
旅游指南

军事防御工程类
万里长城
长城——人类史上的奇迹
长城的修筑历史
长城的防御体系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文化宝藏,历史丰碑
长城风光揽胜
旅游指南

古典园林类
苏州园林
鱼米之乡,人间天堂
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湖山入小园
名园欣赏
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环秀山庄
沧浪亭
狮子林
艺圃
耦园
退思园

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
热河行宫一避暑山庄
宫殿区
苑景区
平原区
山区
外八庙
承德市其它景点
旅游指南

颐和园
皇家园林博物馆
寿仁殿景区
昆明湖景区
长廊景区
万寿山景区
旅游指南
……
序言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共同财富,它集中了地球上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是自然和人类进化的有力证明。文化和自然遗产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性是超越时空概念的,既没有政治“界线”,同样也没有地理“界线”。这些财产不仅属于其所在地的国家和人民,也属于全球、全人类,可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所分享。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据近年来最新考古及研究表明,此前公认的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已被突破,可能还要再上溯几千年,因而,在中华大地上,多样性的自然奇观和悠久的历史所带来的丰富文化遗存极其众多,数不胜数。
截止到2004年5月,中国已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0项,它们是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曲阜孔庙孔府与孔林、布达拉宫及其附属项目、武当山古建筑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颐和园、大足石刻、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明清皇家陵寝、皖南古村落和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1项:庐山;世界自然遗产4项:九寨沟、黄龙、武陵源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4项:泰山、黄山、峨眉山一乐山大佛和武夷山。
文摘 插图:




虎踞龙盘明首陵
明孝陵北起钟山,南至孝陵卫,东起灵谷寺,西至城墙,整个景区占地约157公顷,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不久,便开始筹建自己的陵墓,从选址到建制布局部亲自参与。当时所选穴址独龙阜玩珠峰上有一座寺院。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逼寺僧搬家。先搬建于紫霞洞南,工程就要竣工时,朱元璋听信风水先生的话,认为寺距墓近,会分“气脉”,再令改建于紫金山东麓,赐名为“灵谷寺”,号称“天下第一禅林”,以护王气。
孝陵正式动工于洪武十四年(1381),工程由中军都督府李新主持。第二年完成地宫工程。是年九月马皇后病故,便先行葬入。囚马皇后谥号“孝慈”,朱元璋遂“命所葬山陵日孝陵”。洪武十六年(1383)孝陵殿落成,陵寝主体工程结束。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与马皇后合寝,同时从、殉葬嫔妃50余人。其后整个陵园建筑工程一亩持续到永乐十一年(1413),历时32年才告结束。
孝陵的浩大工程,耗费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建成后的陵园几乎包围了整个紫金山南麓,当时陵园内植松树十万株,蓄鹿干头,有五千士兵日夜巡逻卫戍,是一般百姓不能擅入的皇家禁区。陵区还设有内外机构,内称“神宫监”,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外设“孝陵卫”,负责警戒。
传说朱元璋入葬时,为防后人盗墓,曾于同一天从南京13个城门同时出殡,所用13路车马仪仗完全相同,当时陵园内则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鹿呜其问,气氛极为神秘,使人莫辨真伪。
朱元璋是否真的葬在明孝陵?几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疑团,民间也流传着诸多说法。为了弄清历史真相,深入研究明代首陵的建筑规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1997年起,南京市文物管理部门对孝陵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考占勘探,首次采用磁法、GPS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对明楼四周两万多平方米的地区进行探测分析,取得大量数据,终于成功地查明孝陵地宫的中心位置及墓道入口,确认朱元璋就葬在独龙阜下数十米处,而且据探测结果,地下宫殿保存完好,没有被盗迹象。至此,朱元璋是否葬于明孝陵的谜团终于大白于世,过去有关朱元璋另葬于南京朝天宫或北京万岁山的传说也就不攻而破了。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