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4-14 04:24:33 作者:

 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811228458
条形码:97878112284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三友会计论丛(第10辑)

内容简介 《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紧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按照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论、动因、应用及效果的逻辑关系,以规范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基于数据的实证检验,系统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理论、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量与大股东掏空、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行为、自由现金流量与业绩变化、垄断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等六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作者简介 干胜道,男,汉族,1967年生,安徽天长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四川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等职,曾任上市公司成发科技和西藏矿业独立董事,现任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媒体推荐 干胜道教授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在众多财务问题上形成了独到的、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这部新书将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丰富和发展现金管理理论,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财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常
干胜道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所有者财务理论,开创了财务分层理论研究新领域。本书是其站在所有者角度思考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新成果,是所有者财务理论的新发展。本书对读者深刻理解上市公司财务背后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冲突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上市公司控制自由现金流量的负面效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巧根
干胜道教授以规范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系统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理论、自由现金流量与掏空及公司治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该书体系完整,学术规范,研究方法先进,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加强自由现金流量监控、优化财务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献中
编辑推荐 《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720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8-0384)。
目录
1 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理论
1.1 自由现金流量的起源与发展
1.2 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梳理
1.3 自由现金流量问题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体现

2 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治理
2.1 公司治理概述
2.2 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2.3 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3 自由现金流量与大股东掏空
3.1 掏空的基本理论及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
3.2 大股东掏空各种现金流量的案例
3.3 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因素与后果
3.4 遏制大股东掏空的对策
附录1 我国有关防止掏空行为的法规
附录2 2005年度二十大掏空公司排行榜

4 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行为
4.1 并购的基本理论
4.2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并购与被并购
4.3 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行为: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5 自由现金流量与业绩变化
5.1 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
5.2 自由现金流量、随意性支出与业绩变化的关系
5.3 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6 垄断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
6.1 垄断及其利弊
6.2 垄断企业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
6.3 垄断企业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课题执行期间成果目录
……
序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更加关注现金流量的时代。这次始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虽然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但它不但没有超越反而更印证了“现金为王”的重要理念。自1986年美国财务学家Michael Jensen提出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理论之后,众多财务学者蜂拥而至,多角度探讨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问题。实践的强烈呼唤和理论的创新发展使得自由现金流量逐渐成为现代财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近年来,干胜道教授及其团队持续致力于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2006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研究”;2008年出版了这一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研究——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的分析》,该书重点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与业绩变化的关系问题。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部新著《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是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总结性成果。
新著紧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按照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论、动因、应用及效果的逻辑关系,以规范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基于数据的实证检验,系统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理论、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量与大股东掏空、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行为、自由现金流量与业绩变化、垄断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等六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一是系统梳理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提出了自由现金存量、自由现金增量等新概念,分析了自由现金流量在我国的特殊存在形态——随意性非经营支出,从而对汉克尔的随意性支出的分类作了新的诠释和发展。
文摘 插图:


1.1.2 自由现金流量的起源:现实基础和理论渊源
迈克尔詹森在财务研究领域无疑是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学者之一。我们所讨论的自由现金流量问题正是起源于他当初对现实的反思。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石油、烟草、食品、广告等行业经历了成熟阶段,囤积了大量的现金。这些行业的优良业绩树立了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威望。相对而言,企业股东的权力机构——董事会的监控力度较弱,难以有效地发挥对管理者的制约作用,无力迫使这些企业的管理层把自由现金返还给股东。管理层手中有了闲钱,自然出手阔绰,大量地投资于零售、制造等行业。然而,花样繁多的多元化和轰轰烈烈的收购活动中不乏失败的案例。詹森在研究石油行业大规模的对外并购时认为,“可能是由于运气不佳和管理层缺乏石油行业之外的专业管理经验,此后的事实证明,这些收购变成过去十年内最不成功的收购”。
现实促使人们在失望中思索,也促进学者们对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以其发表在《财务经济学刊》上的代表作《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为标志建立了代理成本学说。该学说融合了产权理论、代理理论、财务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经济人假设下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问题。代理成本理论是代理理论在公司理财学上的应用和发展,被列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本理论之一,也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提供了经济学上的理论诠释。
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与代表委托人开展工作的代理人之间存在的或明或暗的契约。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