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35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32541347
条形码:97875325413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晚清民国学术书系
作者简介 陶飞亚,上海嘉定人,1951年生于山东益都。当过10年知青,恢复高考后先后获山东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应邀在纽约大学市立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及台湾大学等校担任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文学院执行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基督教史、义和团运动史及在华传教运动与美国社会等。近年来著有《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耶稣家庭1921—1952》,主编《东亚基督教再诠释》等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哲》、《世界宗教研究》和《学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专题对近代中国基督教进行了研究。内容分四大块:1.基督教与近代政治;2.基督教与近代文化教育;3.基督教与近代社会;4.研究综述。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希望能有助于对近代中国社会边缘的人群和运动的理解。
目录
自 序 l
一、基督教与近代政治
反洋教运动与“扶清灭洋”思想 3
晚清知识分子非基督教倾向的文化原因 33
19世纪山东新教与民教关系 56
共产国际代表与中国非基督教运动 68
……
文摘 书摘
1952年5月27日至29日,在山东泰安县马庄镇附近一个叫作耶稣家庭的基督徒聚居的村落里,三百多名基督教徒,正在工作队的组织发动下,连续三天召开控诉大会,报名控诉者123人,实际发言者78人。据工作队的报告说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使得耶稣家庭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揭露。不久耶稣家庭解体,这个一度被称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基督教会“鲜花”的团体,被指为“人间地狱”,其后该团体的历史渐被湮没。
本文注意到的并不是控诉大会全场的情况,而是在档案记载中发现参与控诉并留有文字记载的58人中妇女有24人,占42%。在被控诉的4人中有两名妇女,即左顺真和陈碧玺。妇女信徒的控诉有许多是针对这两名女基督徒的,尤其左是被主攻的对象。相比当时其他教会的控诉运动,耶稣家庭妇女信徒之间的冲突明显要尖锐得多。因此本文试图考察耶稣家庭中妇女信徒之间的冲突。同时,由于资料的特点,本文将分别通过不同历史时段中文本史料和口述史料来描述这个问题,最后将比较各种解释的有效性,同时,有兴趣的读者也可能从这种叙述中得出自己的看法。
一、文本史料:控诉前的形象
为了了解控诉发生的背景,读者可以先回到本书前面讨论耶稣家庭来龙去脉的文章,回顾一下这个基督教乌托邦社团的性质P257与特点。我们要讨论的这些女信徒的控诉就发生在这个团体中。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看在大控诉之前,两位被控诉者的形象。
左顺真生于1907年。自述“初在赤贫,后父亲本身努力挣扎成为小资产阶级”。左1923至1928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29年至1931年在北京第一助产学校毕业。1933年人教,1935年加入耶稣家庭。
陈碧玺1904年生,自述“一家八口父早亡,弟兄姐妹六人”,“靠房租进项仅仅维持生活及教育费”。陈于是1911年至1918年在湖北汉阳训女书院读书,毕业后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读书,1923年毕业。1925年7月到香港,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院,1931年毕业。陈的家庭已经是第四代信基督教,陈自幼是基督教徒。
上述左、陈的简历是1951年6月5日耶稣家庭组织的“中国基督教志愿赴朝医疗队”在泰安集中学习时由本人亲自填写的。根据其他资料来源,实际上左是清末中兴名臣左宗棠的重孙女,其父亲曾有过“显赫的地位”。陈出身于“富裕的基督教徒家庭”。这两人的家庭境况都能为她们提供很好的教育,特别陈碧玺能到港大修读医学专业,显然经济条件是不错的。
就她们的宗教背景来看,陈生于世代信徒之家,左在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