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成才始于动机

发布时间: 2010-04-14 05:15:41 作者:

 成才始于动机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2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0652117/9787530652114
条形码:97875306521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心理素质培养丛书

内容简介 《成才始于动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科学而准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动机的概念、特性、形成、发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识,特别注意吸收了国内外心理科学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素质观,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推荐 《成才始于动机》为心理素质培养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成才与学习的动力
一、揭开动机的神秘面纱
(一)动机是一种内部动力
(二)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三)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二、剖析动机的种类
(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外因性动机与内因性动机
(三)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
(四)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五)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

第二章 学习过程中的两种主要动机
一、交往动机
(一)形形色色的交往动机
(二)人为什么需要交往
(三)交往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交往动机的形成过程
(五)交往动机的性别差异
(六)交往障碍及其干预
二、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及其发展
(二)成就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三)影响成就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四)成就动机的训练

第三章 动机的效用
一、动机的功能
(一)引起行动
(二)维持行动
(三)调节行动
二、动机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一)动机与注意
(二)动机与知觉
(三)动机与记忆
(四)动机与问题解决
三、动机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一)动机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第四章 动机的理论
一、动机的本能论
二、动机的行为论
三、动机的人本论
四、动机的观察学习理论
五、动机的认知论
(一)信息不确定性理论
(二)期望一价值理论
(三)自我归因理论
(四)认知失调理论

第五章 动机的测量
一、学习动机测量的内容
二、动机测量的具体方法
(一)投射法
(二)访谈法
(三)实验法
(四)问卷法
(五)评定法
(六)观察法

第六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经常性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二)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
(三)要强调学习的内在个人价值
(四)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
(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
二、科学的反馈形式和反馈计划
(一)反馈的效应
(二)学习成绩反馈的形式
(三)学习反馈的注意事项
(四)评价与反馈的结合
(五)运用适当的强化方式
三、慎重使用表扬和批评
四、正确利用奖赏与惩罚
(一)奖励的原理
(二)正确使用奖赏
(三)慎重使用惩罚
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
(一)竞赛
(二)竞争和合作
六、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模式
七、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八、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九、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十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十二、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
……
序言 我们共同面向着21世纪。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这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素质教育必然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被提上了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
什么是人才的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才取决于其智慧行为中的两种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认知性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要素统称为智力因素,它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对成才起重要作用。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对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
文摘 第一章成才与学习的动力
我们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目前学生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将来是否能成才,不惜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纷纷加入到“子女成才计划”实施的行列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非常普遍。应该说,作为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好”不算过分,期望其“将来成才”也没有错。但这里的关键是,家长应该搞清楚孩子的成才与否、学习成绩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从哪些方面人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使他成才,以及自己的孩子会在哪些方面能成才,能成就多大的才。显然,有些学生家长在这些方面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我们所接触的大部分要求咨询的家长中,他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我们孩子学习成绩差,您给测一测是不是脑子笨。”通过智力测验发现,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在中等以上,其中有不少孩子的智商在120以上(良好水平)。那么,智力没有问题,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呢?经我们了解发现,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习没有动力。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为什么学,缺乏学习的目的性。2.对学习没有兴趣。一做作业就皱眉头,满脸痛苦的表情,可是玩起游戏机来就会眉飞色舞;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难题就求别人代劳或干脆放弃,草革收场,而打游戏机遇到难过的“关”却从不轻言放弃,大有“不玩到最后一关决不罢休”的气概;做作业马马虎虎,可玩游戏机则是认认真真,聚精会神;有的学生自恃“聪明过人”,觉得老师讲的他都懂,于是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不认真复习,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退步。3.知识基础差。有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差或前面说的爱耍“小聪明”,知识缺欠会越来越多。知识缺欠越多就更听不懂老师讲授的新知识,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4.教育不得法。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把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于老师教得不好;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得“双百”时给买这买那,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时就训斥孩子不努力;有的家长根本不信任孩子,当孩子拿着“好成绩”向家长报喜时,家长扔给孩子的是这样一句伤人心的话:“这是你的真实成绩吗?不是抄的吧?”使孩子丧失进取心。5.没有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有的孩子回家后先是玩一通,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然后再做作业;做完作业或答完试卷从不检查、验算;不善于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和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功课的习惯等。
总之,一个学生要想成才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既需要聪明才智(即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的学习动机
……
读书人网 >心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