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溯本求源话中华万物

发布时间: 2010-04-14 06:58:22 作者:

 溯本求源话中华万物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1959078/9787801959072
条形码:97878019590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联信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究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物品起源的经典作品。这些物品大多原产于我国,而且多是人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物品,比如衣裳、首饰、肥皂、桌椅等。作者用渊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对其进行历史回眸,帮助人们串联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聪明睿智和刻苦耐劳的品质。
作者简介 张辅元,河北省乐亭县人,曾任《朝阳日报》主任编辑。主要著作有《商品史话》《编采与文心》《文心与避讳》《秋灯梦笔》《野壶涎》《大侠小尼》《旅店风尘烟花录》《诗情文思画意》《无心插柳》《新闻通讯消息》《孕育房术讳风骚》《雪泥鸿爪》《然疑杂俎》等。
编辑推荐 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历史都成为现在,那些补我们忽略的现在,空间有怎样的历史,翻开《溯本求源话中华万物》,感受不为我们所知的物品的历史渊源。
裤子的出现源于裙子……梳子的发明都 是个囚犯……最早的熨斗是一种刑具……马扎在古代被称为交床……伞传说是鲁班的妻子云氏所创制……
进入这些物品的历史中,探究被历史风潮掩埋的有趣秘密。
目录
衣帽饰品
衣裳
裙装
帽子
鞋靴
手帕
棉花
染料
丝绸
刺绣
脂粉
首饰
镜子
梳子

器用杂物
缝针
剪刀
熨斗
眼镜
钟表








学习用具
桌椅
算盘
度尺
铅笔
毛笔



书籍

家居用品
陶器
瓷器
琉璃
肥皂
火柴
蜡烛
煤炭
筷子
酒具
茶具
草编
席子
竹器
枕头

民族乐器
木梆
钟锣

琵琶
胡琴
古琴
其他拨弦乐器
吹簧乐器
吹管乐器

休闲娱乐
花卉
盆景
年画
彩灯
烟花
爆竹
玩具
风筝
象棋
……
文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明末清初朱柏庐《治家格言》的开篇句。“洒扫”即洒水扫地,以清除尘秽。这种爱清洁、讲卫生的习俗,是我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溯其渊源,由来已久。
《周礼夏官戎右》就有“赞牛耳桃”的文字。意思是说,周代有一种仪式,割牛耳取血,再用鬼所畏惧的桃木做把柄,蘸涂牛血,用树枝或荆苕或竹梢扎制的笤帚扫之,可驱除一切不祥。“”,是周代对笤帚的别称。
《说文解字注》写道:“,也……桃茹执戈。莉,萑苕,可扫不祥……帚也。”其中的“芳”即芦苇;“”,即苇荻,都是做苕帚的材料。
西汉人戴圣编纂的,记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礼记》写道:“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
《诗经山有枢》记载:“子有庭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就是说,一个人有了钱,应该拿来使用,如今你有了房屋,怎么不洒洒水,扫扫地,收拾得洁净些。你有了钟鼓,怎么不打打敲敲;岂能空坐着,等着自己死了,把这许多财产都被人占据了去?
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官方规定大搞公共卫生的举动。《周礼》有逢节日“令州里除不蠲”的记载。“蠲”,意为清洁。“除不蠲”,就是大扫除。到了汉代,城市已出现了“都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厕所。
《礼记曲礼》还记述了洒扫规矩:“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是说,在长辈或主人面前扫地,须把笤帚蒙盖于盛垃圾的器具之上,并用那宽大的衣袖加以遮掩,小心翼翼地退出,以表示对长者的敬重。“粪”,这里为动词扫除之意。“粪除”,打扫或消除。如《聊斋志异天宫》中的“今将粪土天宫,不能复相容矣。”就是说那女子告诉郭生,今天天宫要打扫各个房间,无法容你私藏于此,请你俩赶快离去。二人依依而别。
汉代班孟坚《东都赋》吟咏:“雨师洒,风伯清尘”,是在描述天公作美,洒扫庭院巷阊:浙的雨水,涤荡地上的污垢;徐徐清风,拂净处处尘埃。何谓“尘埃”——
唐代成玄英为《庄子逍遥游》作注写道:“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扬土日尘,尘之细者日埃”。用现在的话说,即随风飘扬或散落各处的灰土。
我国的先民,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尘埃、污物与人们身体健康的关系。在一本记载周秦之事的《周书秘奥造宅经》中就告诫人们:“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尘埃,不生瘟疫。”晋代张华《博物志》又说:“居乏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乱气阴匿之处也。”都是在提示,
……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