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5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11178257/9787811178258
条形码:97878111782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统计学原理》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参照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统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借鉴和吸收有关统计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作者总结多年统计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统计学原理》共分10章,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统计调查及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二是主要统计指标及指数的作用和计算方法;三是时间数列、抽样推断及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特点和方法;四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相关内容及指标。《统计学原理》概念准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
《统计学原理》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及民办高校的财经管理和经济贸易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实际经济工作人士的学习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统计学原理》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
针对性强,切合职业教育目标,重点培养职业能力,侧重技能传授
科学实用,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具备人量当前实用安全分析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内容新颖,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教材,融会当前最新的理论,遵循最新发布的各项准则,规范
系列完整,把握财经管理专业相关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整个系列严密完整
方便教学,网上提完备的电子教案,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资源,适合教学需要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统计学概述
1.1.1 统计学的含义
1.1.2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1.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2.2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3.1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1.3.2 标志与统计指标
1.3.3 变异与变量
1.3.4 统计指标体系
课后习题
第2章 统计调查
2.1 统计调查的意义与种类
2.1.1 统计调查的意义
2.1.2 统计调查的种类
2.2 统计调查方案
2.3 统计报表
2.3.1 统计报表的基本概念
2.3.2 统计报表的种类
2.3.3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2.4 统计专门调查
2.4.1 普查
2.4.2 重点调查
2.4.3 典型调查
2.4.4 抽样调查
课后习题
第3章 统计整理
3.1 统计整理概述
3.1.1 统计整理的重要性
3.1.2 统计整理的内容与程序
3.1.3 统计资料的审核
3.1.4 统计资料的汇总技术
3.1.5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
3.2 统计分组
3.2.1 统计分组的意义
3.2.2 统计分组的作用
3.2.3 统计分组的要求与基本原则
3.2.4 统计分组的方法
3.2.5 统计分组的形式
3.3 分配数列
3.3.1 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
3.3.2 变量数列的编制
3.4 统计表与统计图
3.4.1 统计表
3.4.2 统计图的绘制
课后习题
第4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4.1 总量指标
4.1.1 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4.1.3 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4.2 相对指标
4.2.1 相对指标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4.2.2 相对指标的作用
4.2.3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相应计算方法
4.3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计算和运用
4.3.1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4.3.2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4.3.3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
课后习题
第5章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5.1 平均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5.1.1 平均指标的概念
5.1.2 平均指标的作用
5.2 平均指标的种类及相应计算方法
5.2.1 算术平均数
5.2.2 调和平均数
5.2.3 几何平均数
5.2.4 中位数
5.2.5 众数
5.2.6 平均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5.3 平均指标的应用原则
5.3.1 平均指标只能运用于同质总体
5.3.2 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5.3.3 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5.4 标志变异指标
5.4.1 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
5.4.2 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5.4.3 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
课后习题
第6章 时间数列
6.1 时间数列概述
6.1.1 时间数列的含义与种类
6.1.2 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6.2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6.2.1 发展水平
6.2.2 平均发展水平
6.2.3 增长量
6.2.4 平均增长量
6.3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6.3.1 发展速度
6.3.2 增长速度
6.3.3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6.3.4 季节变动的测定
6.4 长期趋势的测定
6.4.1 时距扩大法
6.4.2 移动平均法
6.4.3 分割平均法
6.4.4 最小平方法
6.4.5 拟合长期趋势方程时应考虑的问题
课后习题
第7章 统计指数
7.1 统计指数概述
7.1.1 统计指数的意义
7.1.2 统计指数的作用
7.1.3 统计指数的种类
7.2 综合、区域与计划完成情况指数
7.2.1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7.2.2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7.2.3 区域指数
7.2.4 计划完成情况指数
7.3 平均指数
7.3.1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7.3.2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7.3.3 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比较
7.3.4 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法
7.3.5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7.3.6 价格指数的应用
7.4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7.4.1 指数体系
7.4.2 因素分析法概念
7.4.3 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7.4.4 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课后习题
第8章 抽样推断
8.1 抽样推断概述
8.1.1 抽样推断的概念与特点
8.1.2 抽样推断的作用与内容
8.1.3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8.2 抽样误差
8.2.1 抽样误差的概念
8.2.2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8.2.3 抽样平均误差
8.2.4 抽样极限误差
8.2.5 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8.3 抽样推断方法
8.3.1 总体参数的点估计
8.3.2 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课后习题
第9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9.1 相关分析
9.1.1 相关关系的概念
9.1.2 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与种类
9.1.3 相关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9.1.4 相关系数的测定
9.2 回归分析
9.2.1 回归分析的特点
9.2.2 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
9.2.3 估计标准误差的测定
9.2.4 运用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9.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课后习题
第10章 国民经济核算
10.1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10.1.1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10.1.2 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
10.1.3 国民经济产业划分
10.1.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0.1.5 经济类型分类
10.1.6 经济资产及分类
10.2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
10.2.1 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
10.2.2 国内生产总值
10.2.3 国内生产净值
10.2.4 国民总收入
10.2.5 国民净收入
10.2.6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课后习题
附录正态分析概率表
参考文献
……
序言 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还是科学研究,都越来越依赖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已成为各领域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统计分析不仅是人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有力武器,而且还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有力工具,更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方法。
本书是编者在总结多年的统计学教学、实践经验,并吸收有关统计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统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的介绍,又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力求概念准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同时,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统一。考虑到近年来统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热点,本书适当引入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概念,并以阅读材料、统计小辞典的形式补充了较多的案例和相关知识以扩展读者的知识面,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每章后附有适量课后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之用。
本书由廖江平、刘登辉主编。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由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廖江平编写;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由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刘登辉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一些重要文献,引用了大量最新经济统计数据,并得到了何滔滔高级会计师、徐立伯博士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第1章 总论
开篇案例
统计学的威力
汰渍是宝洁公司的一个洗衣粉品牌,奥妙是联合利华公司的洗衣粉品牌,双方都曾在电视上大打广告。然而有一段时间,宝洁公司发现它的汰渍洗衣粉销量不如奥妙。分析人员搜集了消费者对于广告效应的反映数据,经过分析后发现有一个很细小的环节——电视画面上把汰渍洗衣粉往洗衣机里倒的时间要比奥妙长一点点,因此带来一种暗示——汰渍的洗涤效果赶不上奥妙。找到原因后,宝洁公司立刻调整了电视广告,使得产品销量继续增长起来。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而质量提高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应用,爱德华兹戴明就是当时在日本传授统计质量管理思想的先驱之一,日本人接受并发展了他的思想。值得讽刺的是,作为美国联邦统计局官员的戴明,直到1980年众多El本产品占领美国市场时才被美国人认识。此时,时间已过去了30年。
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们怀疑是不是莎士比亚写下那些精彩绝伦的戏剧和诗句,怀疑的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莎士比亚这个历史人物是乡间的、没文化的,而且未发现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他在世时,没有人认为他是作家。他死后,没留下任何私人信件、手稿或文学笔记。因此人们怀疑威廉莎士比亚可能另有其人。一些著名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有着丰富的文学记录的人,被认为写下了这些经典作品,他们中有FrancisBacon,JohnBonne等。
一些专家利用统计侦探方法帮助莎士比亚得到了他的应得之物,这种统计方法依赖于众数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