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4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10406064/9787510406065
条形码:97875104060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求是园文化
内容简介 《每天学点礼仪学(精编版)》以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并着重介绍了一些礼仪禁忌和误区,同时在每个礼仪常识的最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概括了该礼仪常识的精髓,以求达到让读者抓住关键、灵活运用的目的。《每天学点礼仪学(精编版)》内容涉及了从日常生活到国际接待等各个方面的几百个礼仪常识,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提示,使你很快就能轻松掌握礼仪规范,而且会记忆深刻,从而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己的修养,塑造完美的自身形象。
注重礼仪,归根到底是注重细节。对细节的把握需要智慧,让我们从细节做起,从实践中得到最完美的指引吧!
编辑推荐 《每天学点礼仪学(精编版)》: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密不可分。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我国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注重礼仪修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他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们不能否认礼仪的重要作用。绝对不能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表面文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礼仪就像是一张脸谱,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涵养和素质。礼仪如同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产生友谊,消除误会……
目录
第一篇 礼仪基本知识
礼仪的产生
礼仪的发展
现代礼仪的内容
现代礼仪的要素
现代礼仪的特征
现代礼仪的原则
礼仪值千金
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你必须学会的一门课
第二篇 个人礼仪
仪容礼仪
头发修饰礼仪
化妆礼仪
肌肤养护
肢体修饰
洒香水礼仪
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走姿优美
蹲姿优雅
目光礼仪
微笑礼仪
手势礼仪
距离适当
举止得体
个人卫生礼仪
第三篇 社交礼仪
社交称呼礼仪
职场称呼礼仪
他人介绍礼仪
自我介绍礼仪
集体介绍礼仪
握手的礼仪
名片的礼仪
致意的礼节
鞠躬的礼仪
拥抱的礼仪
亲吻的礼仪
问候的礼仪
寒暄的礼仪
约会的礼仪
邀请的礼仪
拜访的礼仪
迎送的礼节
探望病人的礼仪
馈赠的礼仪
使用敬语的礼节
谢绝别人的技巧
开玩笑别过度
如何做个好客人
到办公室拜访的礼仪
交际中送花的礼仪
第四篇 电话礼仪
电话形象礼仪
电话的语言礼仪
电话体态礼仪
打电话的礼仪
接电话的礼仪
语音电话礼仪
电话交流技巧
打公用电话的礼仪
电话拜访礼仪
电话用语礼仪
电话礼仪禁忌
接打手机的基本礼仪
手机短信的礼仪
网络文明礼仪
第五篇 服装礼仪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穿着的普通标准
男士礼服礼仪
女士礼服礼仪
服装穿着的一般原则
服装色彩有讲究
服装色彩的搭配
服装色彩的选择
男士体形与服装
女士体形与服装
西装的着装礼仪
穿西装的五戒
佩戴领带的礼仪
女士西装套裙礼仪
穿旗袍的礼仪
服饰穿戴礼仪
首饰佩戴礼仪
便装穿着礼仪
不同场合的穿着礼仪
随季穿衣的原则
公文包使用礼仪
第六篇 说话礼仪
谈话礼仪
听别人说话的礼仪
交谈的一般礼节
谈话礼仪的禁忌
选择话题的技巧
巧用掩饰的说话艺术
巧用委婉的说话艺术
巧用妙答的说话艺术
言多容易失礼
不宜谈及的话题
第七篇 应酬礼仪
第八篇 公务礼仪
第九篇 家庭礼仪
第十篇 婚恋礼仪
第十一篇 处世礼仪
第十二篇 传统习俗
第十三篇 这际礼仪
第十四篇 涉外礼仪
……
序言 我国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注重礼仪修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他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们不能否认礼仪的重要作用,绝对不能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表面文章。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礼仪就像是一个脸谱,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便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涵养和素质。礼仪如同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产生友谊,消除误会。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亚里士多德说,礼是一种善。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学礼仪说到底就是学做人。
礼仪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技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价值观。礼仪不仅是交际之道,也是一种处世态度。礼仪是一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礼仪说不上轰轰烈烈,却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一生。有人说,一个人的形象价值百万,无疑是在强调一个人的形象的重要性,这也是对礼仪价值的最大肯定。
文摘 礼仪的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在四个方面出现了礼仪的萌芽:
1.对神灵的敬畏。那时人类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相比显得十分稚弱,无法解释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于是认为鬼神、祖先是主宰这一切的力量。人们开始用一些当时最精致、最豪华的食具作为礼器进行祭祀,以表示他们对神灵、祖先的敬畏,祈求神灵、祖先的保佑。这种祭祀活动是礼仪的萌芽。因此.有了“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的说法
2.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做父母的要抚养、关爱幼小的尚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当子女长大成人之后,则要赡养年老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也要互相关爱。尧舜之时,五礼已备,则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时,礼仪把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规范化了
3.人们交往沟通的需要。在社会活动中,人类逐渐形成了最初级、最原始的礼仪。在狩猎、耕种和部落之间的争斗中,同一群体中的人要不断地用眼神、点头、拉手来示意互相之间如何配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自觉地用击掌、拥抱、拍手来表达欢快的感情,用手舞足蹈来表示狩猎获得食物的喜悦,人们之间这种相互的呼应、模仿,逐步形成了一种习俗,这便是最初待人接物的礼节
4.维系等级差别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产生了发号施令的领导者和听从指挥的被领导者,这样就出现了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现象。每当大家聚会席地而坐时,就逐渐有了一定的座次,首领坐在哪里,一般人坐在哪里,男人坐在哪里,女人坐在哪里等等,这些都不断为礼仪增添了新的内容
商朝的甲骨文中出现了“礼”字之后,礼仪典籍也随之出现。商朝礼制的出现则明确规范了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后来,周人开始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等人际交往准则,逐渐产生了“吉、凶、宾、军、嘉”五种礼制。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冠婚之事为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