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黄永玉大画水浒(图书逐一编号限量发售

发布时间: 2010-04-15 02:14:55 作者:

 黄永玉大画水浒(图书逐一编号限量发售,以示珍贵)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18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6351584
条形码:978750635158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24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黄永玉大画水浒》:艺术大家黄永玉以独特的水墨画形式画了142个水浒人物,配以另类的文字对水浒人物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可以说是怪生笔端,人物的形、神、貌、相各异。这部《大画水浒》堪称经典。
他用这种奇特的方式重新解说水浒人物,颠覆、解构、夸张、变形,把一部古典名著如此“大画”一番,令人捧腹之余,又有深深的爱和深深的憎。
“我准备木刻水浒人物的计划原本从1960年开始,刻二百幅木刻,二年完成的计划,可惜一幅也没有做出来,连二千多张卡片也丢了,要是那时候让我刻出来多好啊!”他说。
木刻没有,幸好这部书留下了。

作者简介 黄永玉,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7月9日出生。受过小说至初中二年的教育。16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民众教育馆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美术学院教授。
写过诗、杂文、小说、剧本。
出版过画册、诗集、杂文集、木刻画集。
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开过个人画展。
插图:


编辑推荐 黄永玉新题书名:


图书编号页:

目录
人物出场序(目录)

洪太尉/35
高 俅/36
王 进/37
史 进/38
朱 武/39
陈 达/40
杨 春/41
鲁智深/42
李 忠/43
周 通/44
林 冲/45/46
高衙内/47
陆虞候/48
柴 进/49
洪教头/50
朱 贵/51/52
王 伦/53
杜 迁/54
宋 万/55
杨 志/56
牛 二/57
索 超/58
朱 仝/59
雷 横/60
刘 唐/61
吴 用/62/63
阮小二/64
阮小七/65
阮小五/66
公孙胜/67
曹 正/68
白 胜/69
宋 江/70
阎婆惜/71
张文远/72
唐牛儿/73
宋江杀惜/74
武 松/75
武大郎/76
潘金莲/77 / 78
王 婆/79 / 80
西门庆/81
郓哥儿/82
何九叔/83
孙二娘/84
张 青/85
施 恩/86
蒋门神/87
孔 明/88
孔 亮/89
燕 顺/90
王 英/91
郑天寿/92
花 荣/93
黄 信/94
秦 明/95
吕 方/96
郭 盛/97
石 勇/98
宋 清/99
宋太公/100
李 俊/101
李 立/102
童 威/103
童 猛/104
薛 永/105
穆 春/106
穆 弘/107
张 横/108
戴 宗/109
李 逵/110
张 顺/111
萧 让/112
金大坚/113
侯 健/114
欧 鹏/115
蒋 敬/116
马 麟/117
陶宗旺/118
李 鬼/119
李 云/120
朱 富/121
杨 林/122
邓 飞/123
孟 康/124
裴 宣/125
杨 雄/126
石 秀/127
潘巧云/128
裴如海/129
时 迁/130
杜 兴/131
李 应/132
扈三娘/133
解 珍/134
解 宝/135
乐 和/136
顾大嫂/137
孙 新/138
邹 渊/139
邹 润/140
孙 立/141
白秀英/142
罗真人/143
汤 隆/144
徽宗皇帝/145
呼延灼/146
韩 滔/147
彭 /148
凌 振/149
徐 宁/150
项 充/151
李 衮/152
樊 瑞/153
段景住/154
史文恭/155
卢俊义/156
燕 青/157
蔡 福/158
蔡 庆/159
蔡 京/160
宣 赞/161
关 胜/162
郝思文/163
王定六/164
安道全/165
焦 挺/166
单廷/167
魏定国/168
鲍 旭/169
郁保四/170
董 平/171
张 清/172
龚 旺/173
丁得孙/174
皇甫端/175
李师师/176
……
序言 我画“水浒”
黄永玉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的是著名画家、学者,素有“艺术老顽童”之称的黄永玉先生,大家欢迎。
我这有本黄先生新出的书《黄永玉大画水浒》,里边有142幅图,画了142个水浒人物。黄先生用漫画和妙语的方式对水浒人物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可以说是怪生笔端,人物的形、神、貌、相各异。开篇第一页黄先生有这样一句感慨:“我准备木刻水浒人物的计划原本从1960年开始,刻二百幅木刻,两年完成的计划,可惜一幅也没有做出来,连两千多张卡片也丢了。要是那时候让我刻出来多好啊!”木刻没有,但是这本《大画水浒》留下来了。今天请黄先生来就是向大家讲一讲他是如何大画水浒人物的。我们表示欢迎。
黄:我一上台就紧张,跟朋友聊天,边喝茶边侃,聊上五六个钟头是可以的,到了大庭广众之下,我的联想力就没有了,幸好是坐着,要是站起来就更糟糕,所以我总是要先写个稿子。写稿子并不是代表我不会说话,如果问起我,我一定侃侃而谈,但要我自己来谈就一塌糊涂了。
“上场慌”是我根深蒂固的一个毛病。画“水浒”有什么了不起,那只不过是动手而已,但动口就不行了。所以只能讲……一些我自己画“水浒”的一些经历和有兴趣的东西。
在座的有很多“水浒”方面的权威,因为“水浒”的权威类型是各种各样的,念过的那些书有关于“水浒”的生活、 “水浒”的故事、“水浒”的武器,我在这儿谈“水浒”就是班门弄斧了。聊“水浒”也不是开玩笑的事,专家这么多,尤其在北京城,光靠胆子大、脸皮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画“水浒”是我的一个兴趣,如果在三四十年前说我这话,恐怕就要倒霉了。因为你凭兴趣搞创作是不行的。实际上,我这一辈子从事美术这一行当都是因为我对美术有兴趣。 “文革”时有位老先生在斗争会上批判我,说:“黄某人画画完全凭兴趣出发。”虽然当时我正弯着腰低着头接受批判,但心里也不免忖度他:“你这个老狗子要是平时对我这么说我一定请你撮一顿,一个人要是做一件事如果不是从兴趣出发,难道要从悲哀出发、从伤心出发、从愤怒出发、从失望出发吗?”做任何事都是要有激情、有兴趣的。我这个人就是从兴趣出发,工作起来像踢足球一样。如果有人问踢足球的人: “你累不累?”“当然累。”但踢的时候谁又想到累的问题呢?踢完了累得半死,问下次还踢不踢,回答仍然很肯定,“当然踢了,那还有什么话说呢?”
我在“四人帮”垮台后,在毛泽东纪念堂画了一幅大画,27米长9米高,就是纪念堂毛主席坐像背后的那一幅。画完后拿到烟台用毛线织出来,做完这个工作后很多人对我感到有兴趣了,认为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有位记者来采访我时问道:“你在画这张画时,心里在想什么?”我说:“已经画了八十多天了,天天画,就想能早一点儿完成它。”他说:“不不不,你画的时候想什么?”我知道他心里想让我说:“我一边画一边想毛主席。”这怎么可能呢?一边想一边工作,哪有这种创作方式呢,这会影响工作的。我就说:“很累,很忙,希望早点儿完成任务。东想西想一定要分心,我就是对这件事有兴趣,愿意把这幅画画好。这其实是个开心的过程,谁还顺得上想谁呢?再说这也不合常情,在工作的时候是不会去想什么任务,想什么神圣的东四。”
总之,兴趣是很重要的,谁都不会一天到晚在某种伟大的意义中过日子,都是在很具体的工作里过日子。
中国的说部里“水浒”是最大的,不分老少都能琢磨到它的妙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是大家熟悉的,当然比我们身边的东西更精彩、更动人。

文摘 插图:





后记 《水浒人物》后记

  “水浒”人物原应在六十年代初以木刻形式完成,因为绣像方式,风格当较细密精致。
  那时我刚四十出头,心手两旺,“二百方针”令人踌躇满志,若那时说话算数,工作得以无碍顺利完成,或可对“水浒”说部增添少许颜色,可惜人人有覆巢之危,运动接踵而至,害丧偕亡之期指日可到,哪有心思顾到身外艺技理想?两千多读书卡片、二百块木板材料,事后都随文化大革命一起灰飞烟灭殆尽。
  二十八年后之今日用水墨写意重新完成这套插图,不免深深感慨。关心我这工作的长辈和朋友大多迟暮凋零,我原企望在大家都还年轻的时候,在完成这部插图有一个快乐的聚会都来不及了。真是寸草对于三春的怀念的心情啊!
  历代“水浒”插图,当然老莲“水浒”叶子是个中班头,但篇页极少,多年以来总以为此公兴尽搁笔所致,及到自己年来工作,才体会到梁山人物中临时拉来凑数者不少,此辈既带来引据困难,且阻扰创作乐趣,形象性格俱困捕捉,加上章侯作宋代人物每欲表达汉代风仪,所以不免纵横受阻,这恐怕是其精选梁山人物摘其主要欢喜者为之的原因。
  我作“水浒”不遵循旧例。“水浒”中男女多捣蛋纵酒任性乡民,平日自由天真,自无必要将其往廊庙上拉扯,尽为余当年浪迹江湖时之朋友熟人,街头巷尾,野水荒村,信手拈来,写日常见闻经验,边写边笑,席地坐卧,旁设茶酒,或互通新闻,或指天骂娘,混沌乐陶,不觉困惑矣。
  因此也庆幸大动乱前未动手刻制“水浒”,若此,则横祸天降,突惹端倪,而今身在何处亦难逆料也。
  就“水浒”插图而言,我小时即有志作过五六十幅,曾得到家严赞许及少年朋友佩服。某年暑假,负使命去四十五里外外婆家告穷,并携些作同行,小舅见我苦心得意之作不料大发气愤,斥为家父黄玉书第二,画画音乐了一辈子老婆儿子都养不活。然小舅面恶心善,姐姐分上,总得周济而返。小舅是军旧部,与他军时有争战,即时得令出门,勿论宵旦。怒斥我“水浒”大作当晚随即上马而去。三日后深夜看人拍门,乃二勤务员抱一战场上诞生小马归来,交小舅妈抚养。文人二舅则朗吟老子四十六章曰: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外婆知书,骂喝制止曰:
  鉴臣听到,不做你才怪!
  及我长大,知道老子的一点道理时,想到前事,不免产生一种因果式的悲凉。
  “水浒”是一部描写动乱的文学,稍一深入,即觉其中包罗人情至理,众生行状,尽涵无遗,非仅一部消闲解颐说部而已也。
  我以水墨作此,取其轻松幽默方便,困难处多在不得要领理会所在,且易雷同,解此,则通顺无碍矣。

            一九八八年中秋后四日书于香港山之半居
            湘西凤凰黄永玉时年六十有五用半文半白
            阴阳怪气口气呵成,小有得意耳!
读书人网 >艺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