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禅悟

发布时间: 2010-04-15 02:39:03 作者:

 禅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页码:26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4465895/9787504465894
条形码:97875044658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禅悟》讲述了:禅在读,读其语淡味长,智藏其中的美妙,禅在悟,悟其深远意旨,玄机妙合的智慧。人生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无挂中寻找清静的心灵家园。禅,是一种思考,一种表现,是集合的智慧结晶。禅是山中的清泉,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它又是天上的白云,让你飘流四方,任尔逍遥。
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能,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
编辑推荐 《禅悟》是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
在故事上参透禅机,在禅意中觉悟人生。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经沧桑悟然,人生活得悠然。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而得禅悟,不亦乐乎!
生活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若用禅心去体察生活,那么生活的定义自不难解。因为生活中处处是禅,而禅也是生活。禅的目标就是觉悟,禅者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觉悟以后,使我们展现内心自我与真实世界的本来面目。禅要人不离现实,从生活当中悟道,然后在生活当中证道行道。正所谓,行住坐卧皆有禅意,清茶淡饭皆有禅味,生活就是禅,一切都是禅。
禅是净化心灵、改变人生的大智慧
“花开水流去,寂然天地空”悟道道何处?简化生活,简化心灵。只要禅悟人生的道理就好。尽可能的把心归于本真,归于平静,归于简单。让心变得空灵,寂静,淡泊,安宁,淡到若有若无,浅到清纯见底。
悟心与性:点亮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
悟得与失:让人生自如达观,让生命超脱自在
悟苦与乐: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悟因与果: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悟空与色: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悟修与行: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悟嗔与痴: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道
悟贫与欲:知足者虽贫亦富,贪婪者虽富亦贫
悟学与道:智慧是一切幸福快乐的源泉
悟净与静:宁静方能致远
悟慈与悲:人人都是未觉悟的佛
悟老与命: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目录
第一章 悟心与性:点亮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
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写好一个“我”字
每天呼唤自己
照着自己塑佛
站起来成佛
正视自己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不能代替
自己拯救自己
美丽的月亮偷不去
乱石中的佛珠
心灵的成长
洗净自己被蒙蔽的心
找到梦想落脚的地方
禅房里的蝈蝈
蝎子何时该死
认识你自己
“我”在哪里
心本清净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第二章 悟得与失:让人生自如达观,让生命超脱自在
幸福的解脱之道
皆因绳未断
得失皆随缘
解脱
僧人的渡船
有舍才有得
放弃更是一种智慧
活在当下即是幸福
一切随缘任它去
行自然,乐自然
完美是一种伤害
人到无求品自高
要懂得适可而止

第三章 悟苦与乐: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吃苦的修炼
地狱与极乐
清风是知音
阳光抚慰的笑脸
快乐是一种心境
放下包袱赶路
“苦”是一种财富
不能流泪就微笑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看透世情少抱怨
坎坷磨人志
不要放弃希望
佛靠修行,人靠磨炼
经一经苦难与磨砺
面对艰难和诱惑
活着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命运靠双手来创造
人要为了将来而活

第四章 悟因与果: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因果互存
每次捎回一把野菊
有付出才有回报
依从一念之善,是真行善
行善不能求回报
留有善念在心中
送出你手中的一轮明月
美德即是智慧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要善于接纳别人
对过错要多加宽恕
多行善事,多结善缘

第五章 悟空与色: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爱我就来抱我
坦然面对诱惑
谁是我们的后人
脸上的污秽
寸丝不挂
心空及第
忍让
一尘不染
芥子纳须弥
大干世界一禅床
闭着眼看
四大皆空
四句话
佛学除障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不必放在心里
愚人买智

第六章 悟修与行: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一休的修养
还心灵本色
智慧就在生活中
洗涤心灵
花朵静悄悄地开放
易碎的瓷瓶
为法师献花
捡走心中落叶
大小两碗面条
积善以成德
境界高处还有更高
心灵的“眼珠”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第七章 悟嗔与痴: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道
人境两不夺
不成不淡是常味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凡事不必太认真
命中无时别强求
无心之心
除却心头火
平常心是道
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好事不如无事
幸福是一种心态
被责是值得庆幸的事

第八章 悟贫与欲:知足者虽贫亦富,贪婪者虽富亦贫
欲壑难填
金钱也是好东西
别让心畸形
名利两条船
美好的心灵犹如钻石
依顺自然,正视问题
不求非分之得
贪婪是个无底洞
贪小便宜吃大亏
真正的财富
功名皆为身后事
不为金钱所惑
欲望太多造成心灵的贫穷

第九章 悟学与道:智慧是一切幸福快乐的源泉
盗贼与禅师
学会思考
菩提本无树
莫做有知识的傻瓜
想法越单纯,智慧越清明
专心的力量
智慧的一念
怎样跑得最快
急于求成不可取
守德是做人的大智慧
穷汉和富翁的区别
智慧是心灵的花朵
聪明的商人
一炷心香

第十章 悟净与静:宁静方能致远
鲜花的启示
管理自己的心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超越烦恼
宁静而致远
清空心灵
司钟的禅心
一切皆祥
人生之路
禅的妙用
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草木成佛

第十一章 悟慈与悲:人人都是未觉悟的佛
你也是菩萨
心中要装着别人
寺院里的鸟巢
怀有乐善好施心
立地成佛
自己救自己
佛性平等,普度众生
佛的慈悲心
神医的奥秘
爱的力量

第十二章 悟老与命: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珍惜今天,把握今天
时光小溪
不可说生死
百年一场梦
人生单行道
人死可悲吗
有没有鬼
长寿之道
把握时间,超越自己
与自己赛跑
时光是斑斓的猛虎
成功需要把握机会
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重要的是赢得人生
……
序言 生活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若用禅心去体察生活,那么生活的定义自不难解。因为生活中处处是禅,而禅也是生活。禅的目标就是觉悟,禅者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觉悟以后,使我们展现内心自我与实相世界的本来面目。禅要人不离现实,从生活当中悟道,然后在生活当中证道行道。正所谓,行住坐卧皆有禅意,清茶淡饭皆有禅味,生活就是禅,一切都是禅。而生活更是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有欲有求,有喜有悲……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假如我们能正确地对待这些经历,那么我们将能用禅心来面对生活,生活也将会充满欢乐。
禅,是一种思考,一种表现,是集合的智慧结晶。
日常中,我们常常身陷于形形色色的纷争和困扰,总是无法宁静,总是无法超脱。我们向往着闲适快乐的生活,却又往往在现实利益之前备受着种种羁绊。可见,“功利”的杀伤力是如此顽固和强大。
面对生活,一切皆取决于心境的高与低和空与实。要让我们时常保有一颗平常心,就得千方百计将一切的利益和纷争都看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和简单。然而,平常并不代表庸碌无为,而是更加地对人生充满热情,充满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禅师有云:禅者之所以为禅者,应在于他心如大海那样深邃宽广,似秋月那样皎洁柔情,像镜子那样明亮清纯。因而,禅者方能两袖一甩,一路清风;布履一双,踏遍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张口即佛,人人皆成菩萨;与人为善,天天都是好日子。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参禅悟道,并非是说我们必须看破红尘归之于佛门,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参”或“悟”,参的是一颗心,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文摘 第一章 悟心与性:点亮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
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生而为人,大多都有物质与金钱,甚至是和谐幸福的欲望。然而,如果物欲的满足和表面的和谐能够让我们得到暂时的安宁,为什么我们的心还是落落寡欢呢?这又是什么在人的心里作怪呢?
有个小沙弥吃完山杏,准备把杏核丢掉,老方丈看到后叫住了他,说:“果核是树木的心脏,不要随手丢了,要把它播种在适宜的泥土里,唤醒一个涅粲的再生梦。”
小沙弥听了老方丈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把那个真有些像心脏的杏核深浅适宜地埋在了寺院的一个角落里,并时常去为它浇水施肥。一两个月之后,那颗杏核真的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心形的叶片。小沙弥感到由衷的喜悦,就跑去告诉老方丈。老方丈听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树木再生梦,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小沙弥思忖了片刻,小声说:“我认为是人心。”
老方丈满意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人心就是生命的种子,把它播种在佛教里,能生成一棵菩提树;把它播种在艺术里,能生成一丛风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时,随手就把自己的心丢了……”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算得上有心人呢?试想,有多少人是在真正地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的呢?有多少人没有被物质和金钱的欲望牵着鼻子走呢?但是,再回过头来想想,心是自己的,如果迷失了,还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呢?
也许有人会说,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违逆自己的心。其实不是,大多数是为了满足自己物质与金钱欲望的需要,总是想得到更多,总想让一切都尽善尽美,为此,就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伪装自己,迎合他人。于是,也就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在痛苦中周旋,令自己身心疲惫。心灵的重负,最终让一颗曾经年轻的心,变得苍老、无力,就像汪洋大海中一只漂泊的孤帆,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港湾。
找回自己的心吧,清理掉一切杂念,放下思想上沉重的包袱,抛弃心灵上过重的负荷,别再受世俗的牵绊,重新找回那个曾经迷失的自我,过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日一悟】
悟道最重要的就是发现自己的本心。
写好一个“我”字
无论写字还是做人,唯独一个“我”字,最难把握、最难出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认清了自我,就能看清世界,也就找到了通往世界的道路。
“存乎一心,运用之妙”,形成健朗的个性,需要恒心,更需要慧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和尚很想跟老和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