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28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105085965
条形码:9787105085965
版本:修订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合研究人文地理相关人员使用。
丛书名: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内容简介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是在前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它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二、山脉河流
三、气候特征
四、土壤植被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生物资源
四、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天然风景名胜
二、独特的花腰傣等少数民族风情景观
三、古迹文物
四、现代人文景观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建立人民政权
二、征粮刺匪,巩固人民政权
第三节 土地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合作化
二、手工业合作化
三、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一、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民族立法
二、执法与监督
三、普法教育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政治上逐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经济上相互交流密切
三、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四、涌现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五、改善各民族生存条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第五节 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种植业
一、粮食
二、烤烟
三、甘蔗
四、其他经济作物
第二节养殖业
一、畜禽养殖
二、水产养殖
第三节 特色农业
第四节 林业
第五节 水利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工业企业
一、电力工业
二、冶炼
三、采矿
四、制糖
五、造纸
六、机械制造
七、建材
八、酿酒
九、缝纫
十、糖果糕点加工
第二节 能源生产
一、水能发电
二、煤矿开采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藕粉加工
二、酱菜加工
三、制茶
四、松脂生产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一、金银器加工
二、制陶
三、竹器加工
四、纺织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
第二节 水路
第三节 邮政
第四节 电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收
第三节 金融
第四节 保险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第二节 对外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第三节 旅游设施与服务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交流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文化艺术
第四节 新闻出版
第五节 广播影视
第六节 体育
第七节 医疗卫生
第八节 民族医药
第九节 社会保障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县城建设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 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 六五” 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文摘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东经101°16’30”~102°16’50”,北纬23°38’15”~24°26’05”,在哀牢山脉中段东麓,全县国土面积4223平方公里。东与峨山彝族自治县毗邻,东南与石屏县接壤,南连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相接,北隔绿汁江与双柏县相望。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桂山0镇,距省会昆明180公里、玉溪市人民政府驻地红塔区州城镇88公里。
一、地质地貌
境内群峦叠起,翠峰环秀,向雪皑皑的大磨岩峰耸立其隅,如飞龙盘绕,莽莽苍苍;磨盘、迤蛆二山系雄踞其东,层层叠叠;玉带般的元江如蛟龙出海,自西北向东南奔腾而去,将县境分为东西两片。旧志有“新邑僻在西南,而大江流其中,哀牢藩其外,鲁魁控其内,俨然迤南重地”,形成“一水中分,两山对峙,沿江南下,地势渐低”的记述。最高峰哀牢山大磨岩峰,海拔3165.9米;最低点漠沙曼线阿迭村漠沙江边,海拔422米。
后记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的修订编写工作,是根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和省民委的部署要求,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完成的。
2006年1月成立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修编委员会,并制定了修编实施方案。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概况》修编的组织、协调工作,并按修编实施方案和体例要求,把修编任务落实到人。5月底,各章节完成初稿编写,由陶贵学统稿,形成《概况》初审稿本。7月6日,如开了由全体修编委员会成员参加的《概况》审稿会议。会上,与会人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根据审稿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由周学信修改、修编委员会审定稿后,将《概况》送审稿报送玉溪市民宗局审查上报。
陶贵学撰写内容提要、第一章、后记,负责图片的摄影和征集。杨永信撰写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章,负责修改初审稿。李智勇撰写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任永坤撰写第九章。
在修编过程中,撰稿人员“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增加新内容”为总原则,按照“补充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新平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要求,认真筛选素材,精心编写。力求做到资料翔实、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真实反映新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概貌。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短促,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