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弗洛伊德的近视眼:适应性潜意识如何影

发布时间: 2010-04-15 05:27:47 作者:

 弗洛伊德的近视眼:适应性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61435606
条形码:97875614356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你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吗?更有主见,反应更快捷的是潜意识还是意识?潜意识能在多大程序上操控我们的行为?人们可不可以通过训练来改进潜意识?本书揭露弗洛伊德的观念限制,阐述了适应性潜意识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的确要归功于弗洛伊德敢于向意识狭廊以外的天地窥探;然而,在经验心理学里,却发生了一场有关潜意识本质的革命,揭露了弗洛伊德的观念限制。当他追随实验心理学家费赫纳说意识就像是心理冰山浮出水面的顶端时,简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它或许只是像冰山顶的雪球那么大而已。
媒体推荐 书评
“适应性潜意识”可以进行自动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让我们“心有旁骛”地同时完成几件事情,就宛如电脑的作业软件,可以同时开几个视窗进行不同的程式。更重要的是,“无意识”是建构人格的土壤,也潜藏着人类的偏见,若未将“它”的功能估算进去,人类将无法认识自己。书中在改变自我的论述中,十分强调“叙事”的力量。一个人只要可以把发生
过的现象串成一个自己可以理解、接受的故事,虽然事情本身不一定有所转变,但矛盾与挣扎撑起的张力,已消弭大半。
——吴佳璇(中国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精神部主治医师、财团法人精神健康基金会执行长)
目录
推荐序 脑的美丽境界
前言 探索适应性潜意识
第1章 弗洛伊德的洞见与盲点
适应性潜意识vs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什么是潜意识的本质?
为何会有潜意识存在?
……
文摘 书摘
人的心智有一大部分属于潜意识(unconscious)层面,这并不是新的观念,弗洛伊德早已提出过,这也是他最伟大的洞见。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的确要归功弗洛伊德敢于向意识狭廊以外的天地窥探。然而,在经验心理学(empirical Psychology)里,却发生了一场有关潜意识本质的革命,揭示了弗洛伊德的观念限制。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学者连稍稍提到无意识的心理历程(nonconscious mental processes)都小心翼翼。到了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因受到心理主义(mentalism)的否定,而在心理学界展开猛烈抨击。行为主义学派主张:不管脑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都无须理会。20世纪50年代末期主流心理学跨出了反行为主义的一大步,开始对心理(心智)展开有系统的研究。然
而,第一代脱离行为主义行列的实验心理学家,并未说明他们所研究的心理是属于有意识或无意识范畴,因为这在当时仍是个禁忌,很少有心理学家会大大咧咧地说:“嘿,我们不但可以研究人们在想什么,还可以研究连他们都不自知的脑内活动呢!”以致损及心理成为科学研究主题的体面新地位。在大学的心理实验室里,懂得自重的心理学家们,少有人愿意冒此不讳而被讥为弗洛伊德的信徒。
但随着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茁壮发展,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对于心理学家所假设的认知历程,有许多当事人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即便那是发生在他们脑子里的事。举例来说,社会心理学家发展出种种人们处理社会信息的模式,包括他们如何形成与维持对其他群体的固定印象,如何判断他人的性格,以及如何解释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动机等等。但愈研究这些心理历程就愈清楚发现,当事人并未觉察到它们的发生。研究者很受挫地发现,当受试者被问及在实验期间想些什么时,他们经常摇摇头说:“教授,这的确是个很有趣的理论,但我恐怕想不起来曾经那样子想过。”原来,认知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心理历程,有很多是在当事人不知不觉中所发生,而这个事实已不容忽视,因此有关无意识历程的理论,便逐渐形成为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不过,还是有许多心理学家不愿使用“潜意识”一词,因为怕同辈认为他们脑子有问题;于是有许多替代语被铸造出来,用以描述未被意识察觉的心理历程,像“自动化的”(automatic)、“内隐的”(implicit)、“前注意力的”(pre—attentive)、“程序化的”(procedural)等等。有时,这些用语在描述特定心理历程上,比“无意识”这个通称更有所发挥。
……
读书人网 >心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