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108025523
条形码:97871080255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收集了记述黄侃论学大旨的文章,及其传记、逸事、著作目录等。黄侃(1886~1935),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中央大学教授,室名量守庐。黄侃专长于经学、小学,其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蔚成一家之言,治学上注重恪守师承、博学精习,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
媒体推荐 书评
黄侃,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中央大学教授,室名量守庐。黄侃专长于经学、小学,其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蔚成一家之言,治学上注重恪守师承、博学精习,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本书收集了记述黄侃论学大旨的文章,及其传记、逸事、著作目录等,便于今人理解这位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
编辑推荐 《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作者大多是黄侃的师友和亲炙弟子,便于今人理解这位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
目录
黄季刚墓志铭/章太炎蕲舂黄君墓表/汪东量守庐记/章太炎中央大学文艺丛刊黄季刚先生遗著专号序/章太炎黄季刚先生革命事迹纪略/陆敬季刚先生生平及其著述/黄焯黄季刚先生遗书影印记/潘重规季刚先生手拟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学程提要跋/刘继宣谈黄侃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殷孟伦黄侃先生的小学成就及治学精神/许嘉璐《文心雕龙讲疏》序/范文澜黄先生蓟游遗稿序/孙世扬悼黄季刚先生/汪辟疆与潘景郑书/吉川幸次郎季刚师得病始末/尚笏陆恩涌追悼黄季刚师/武酉山黄先生论学别记/章敬业记学/游寿师门忆语/刘赜我所见到的黄季刚先生/陆宗达季刚先生二三事/陆宗达记先从父季刚先生师事馀杭仪征两先生事/黄焯忆量守师/殷孟伦师门忆语/徐复记蕲春黄先生讲三礼/钱玄怀念季刚先生/张汝舟黄季刚先生杂忆/杨伯峻忆黄季刚老师/程千帆黄季刚先生遗著篇目举要初稿/徐复黄季刚先生遗著目录/黄焯黄先生遗著目录补/程千帆黄季刚先生之笔名/潘重规
……
文摘 书摘 1911年初宋教仁到上海创办《民立报》,并倡议积极筹备同盟会中部总会(或称中部同盟会),在长江流域中部发动革命。不久同盟会员谭人凤、居正奉黄兴、宋教仁之命先后到武汉开展革命活动,居正本与黄季刚熟识,到武汉后颇得黄的帮助。居正曾去武昌监狱探视胡瑛(湖南桃源人,与宋教仁同乡,1907年因进行革命活动被捕,判监禁十年),就是通过黄季刚疏通狱卒陪同前往的[6]。胡瑛在狱中颇受优待,并且能和外面通信。“文学社”有什么活动,也经常派人到狱中和胡瑛商量。 1911年春黄季刚到河南,为布政使江叔海幕客,并在豫河中学堂任国文教员,黄季刚在讲堂上宣传革命,因此不到半年就被解职了。 1911年七八月间黄季刚从河南回到汉口,詹大悲设宴招待。酒后黄季刚大骂立宪派,认为他们所提出的和平改革方案纯属欺骗。当下提笔为《大江报》撰写时评,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翌日黄季刚回蕲春。此文刊出,震动一时,鼓舞人心,深受革命人士欢迎。清政府大为惶惧,认为大逆不道,下令将《大江报》封闭,并逮捕了詹大悲、何海鸣。在法庭上詹、何二人不愿暴露黄季刚,都争认时评为自己所作,表现了革命党人的高贵品质。最后审判庭判处詹、何二人徒刑一年,或缴纳罚金八百元便可抵刑。那时革命党人都很穷,他们无力筹款,遂入汉口巡检礼智司狱。 《大江报》被封,舆论界大哗,特别是新军士兵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当时湖广总督瑞潋、第八镇统制张彪等人也了解到新军中有革命党人且与《大江报》有联系,深怕士兵“大乱”。于是瑞激下令对新军严密监视,士兵中如有思想不轨或形迹可疑者或开除或看管。且民间素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因此愈近八月防范愈严。对新军下戒严令,禁止官兵随便出入,宪兵、巡警、便衣密布,并欲调巡防营(旧军)来省城加强防卫,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极为紧张。而革命党人自((大江报》被封后失去了喉舌,詹大悲被捕,失去了一个重要领导人,军队戒严令下,又无法开展活动,也预感到若不发动起义,就有束手待毙的危险,因此也在积极酝酿起义。10月8日(旧历八月十七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制造炸弹不慎炸伤,革命总机关暴露,清政府下令逮捕革命党人。lO月10日晨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烈士遇害,官府还在继续捕人,在白色恐怖下人人自危,当天夜晚第八镇工程营士兵首先发难,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 伟大的辛亥革命之在武昌爆发,而且能够取得胜利,这决非偶然事件,而是湖北革命党人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