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149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
ISBN:7305038180
条形码:978730503818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昆剧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具有工丽典雅、浓郁淳厚等艺术特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母”,京剧等戏剧形态均脱胎于昆剧。
《中国昆剧大辞典》的编撰、出版历时10年,由昆剧研究专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新雷主编。它系统总结了600多年昆剧发展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昆剧在文学、音律和舞台演唱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全书310万字,分12个栏目,共收辞条5682条,另列附录5种。编写者从历代典籍中发掘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收集了第一手的新材料,经过严谨的考辨,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将文学与艺术、声歌与表演、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人物与事件融为一体。为配合条文,书中还插有相应的图版、相片、书影、戏画和剧照,其中大部分都是珍贵的文物。
媒体推荐 序言
这是一部生动有趣、资讯丰富的昆剧工具书。全书的整体架构展现了综合艺术的立体性和
动态性,从源流史论到古今变革,从文学声律到艺术表演,从剧目唱腔到舞台妆扮,从专业的演员剧团到业余的曲友会社,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昆剧的总体面貌。内容充实,有根有据;按谱赏戏,可歌可读。既有知识性的认知价值,又有学术性的史料价值。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代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剧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昆剧的唱腔清柔婉转,优美动听;表演艺术载歌载舞,雅致精湛。尤其是剧本创作富有文学性和音乐性,涌现了梁辰鱼的《浣纱记》、高濂的《玉簪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沈的《义侠记》、李玉的《清忠谱》、朱素臣的《十五贯》、李渔的《风筝误》、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杰作。因此,昆剧被看作是中国民族戏曲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誉之为百花园中的“兰花”!
我从小爱好民族戏曲,喜欢吹拉弹唱。到南京大学以后又接触到昆剧,而从事昆剧的研究工作,则是从1956年才开始的。那年春夏之间,浙江昆苏剧团演出《十五贯》,誉满京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日报》在5月18日发表了《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轰动了全国的文艺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在天津考取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副博士研究生(四年制),进学的第一天,我的导师陈中凡教授对我说:“今年在北京,满城争说《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昆剧。这种局面应该在大学的讲坛上反映出来。我们南大在这方面是有优良传统的,打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在校任教时,便是与苏州昆剧传习所互相呼应的。现今,浙江、上海和江苏等地都在培养昆剧的青年演员,后继有人。但我觉得还应该培养昆曲的研究工作者,这样相辅相成,才能推动昆剧事业向前发展。我已经和系领导商量决定,你的专业方向是中国戏曲史,重点是昆曲。”原来,陈中凡教授是个昆曲迷,与昆剧大师俞振飞先生和“传”字辈名家素有交情。早在1931年当他担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时,就礼聘俞振飞先生到暨大开设昆曲课程。1955年4月,周传瑛、王传淞等名辈来南京演出《牡丹亭游园惊梦》和《长生殿小宴惊变》等剧目,我当时是中文系本科毕业班学生,陈先生出钱买了票,叫我班同学都去观摩。这便是我第一次接触昆剧的开端,而且立即被优美的唱腔和声容所吸引。在毕业晚会上,我和另一位同学还一拉一唱地演出了昆曲节目。陈先生知道我爱上了昆曲,1956年便用招考研究生的办法把我从天津招了回来,他心里早就酝酿着要把我培养成一个服务于昆剧事业的苗子。其实,我原本是研究小说史的,但当我了解到陈先生的这番盛意后,就立即答应把专业转为戏曲史。
奇妙的是陈先生指导我从事曲史研究的方针,却是要我首先从看戏唱戏入手。陈先生专门
为我请来了一位老曲师,花了两年时间教我演唱昆曲,举凡“生旦净末丑”的南曲和北曲都学了,还学了一些舞台身段,初步了解了戏曲程式和表演艺术的基本知识。然而,这种培养方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惹起了争议,经历了波折。1958年秋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时,就有人造了昆曲课的反,并且贴了陈先生的许多大字报,批评他不该把昆曲引到大学的课堂里来,说是咿咿呀呀、吹吹唱唱不像样,辱没了最高学府的名声。这一年,陈先生已是年逾七十的古稀老人,但他看了大字报后并没有生气,反而邀请张贴大字报的同志叙谈,耐心地作了解释。他语重心长地说:
在封建社会里,戏曲是被人瞧不起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大学
里仍旧只准讲正统文学的诗文。陈独秀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后,第一桩事就是改革文科。在国文系增设词、曲、小说三门新课,特聘吴梅担任词曲教习。这是我国大学里第一次有戏曲课,可以说是一次教育革命,当时曾遭到正统派古文先生的反对。1921年秋,我到本校的前身东南大学主持国文系的教学行政工作,便把吴梅先生从北大拉过来,在本校终身主讲词曲,彻底打破了过去以词曲为小道的旧观念。今天的青年,决不能倒退到“五四运动”以前,用封建意识或虚无主义态度来对待民族戏曲!
陈老的一席话,显出了老教育家的胆识和真知灼见。陈老本来是研究经史之学的,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蔡元培和陈独秀的高足,曾出版《经学通论》、《诸子通谊》和《两宋思想述评》等专著。但当他与吴梅先生结交后,认识到民族戏曲的重要价值,转而从事古典戏曲的研究,竭力提倡在南大中文系恢复吴梅先生的优良传统,坚持设立昆曲课。我为陈老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动,觉得不能辜负他老人家的一番苦心,同时要为他老人家争气,所以我努力上好昆曲课,勤学苦练,并到南北各地寻师访友,与苏州、上海、南京、北京、天津、杭州、温州和湖南等地的昆曲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
编辑推荐 昆剧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具有工丽典雅、浓郁淳厚等艺术特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母”,京剧等戏剧形态均脱胎于昆剧。
《中国昆剧大辞典》的编撰、出版历时10年,由昆剧研究专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新雷主编。它系统总结了600多年昆剧发展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昆剧在文学、音律和舞台演唱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全书310万字,分12个栏目,共收辞条5682条,另列附录5种。编写者从历代典籍中发掘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收集了第一手的新材料,经过严谨的考辨,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将文学与艺术、声歌与表演、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人物与事件融为一体。为配合条文,书中还插有相应的图版、相片、书影、戏画和剧照,其中大部分都是珍贵的文物。
目录
序言
编例
辞条分类目录
正文
源流史论
源流
……
文摘 书摘
《商辂三元记》 明徐霖作(一说沈受先或无名氏作)。按:《三元记》有两种,一种是沈受先作的《冯京三元记》,有《六十种曲》本。这里选的是谱商辂故事的《三元记》,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明万历间富春堂刊本。剧情是:秀才商霖与秦雪梅订婚,霖不幸未婚先亡。在秦父前往吊丧时,雪梅坚持尽孝节。在吊孝时,雪梅见霖父母年迈,而霖妾已身怀六甲,便决定到商家守节尽孝,以尽媳妇之责。后霖妾生子商辂,雪梅课子读书,最后商辂乡试、会试、殿试蝉联第一,连中三元。皇帝旌表雪梅,商辂衣锦还乡,全家团圆。
《挂白》 原本第二十折。清明节到了,秦雪梅给商霖坟头挂上白纸。她在坟头痛哭一番,正欲返回,一个牧童前来告诉她,商霖之坟风水不好。她立即回家,同公婆商量迁坟的事。
《伴读》(《教子》) 原本第二十五折。商辂自学中回家,与同学相争执。雪梅闻知,便断机教子,以孟母的古训教育商辂,并单居独处,伴子读书。(朱建军)
《连环记》 明王济作。写王允与貂蝉暗定美人计离间吕布,屠灭董卓的故事。共三十出。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旧抄本和中华书局1988年排印的点校本。剧情是:东汉末年,董卓专权,祸乱天下。一日,董卓宴请百官,欲废帝立陈留王,群臣皆顺应,独袁绍反对。并州刺史丁建阳率兵前来征讨,其义子吕布勇不可挡,中郎将李肃前往游说吕布,吕布杀丁建阳而投靠董卓。司徒王允不满董卓专权,一直暗思逐除权臣,但惮其势大,一时无奈。王允派人请来骁骑曹操,以议剑为名要他行刺董卓,曹操慨然应允。第二日,曹操拜见董卓,欲乘董卓卧床休息之机刺杀董卓,未成,便谎称献剑,借机逃脱。董卓派人四处追捕。曹操集结诸侯,征讨董卓。虎牢关前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吕布不敌,紫金冠被挑落。王允与义女貂蝉暗定连环计,欲使董卓父子反目成仇。正当吕布因失落金冠遭董卓羞辱时,王允差人送来新金冠。吕布登门道谢,宴席间与貂蝉一见钟情。王允以女相许。第二日,王允又将貂蝉许给董卓。吕布返回得知董卓已纳貂蝉为妾,很是痛恨。貂蝉在凤仪亭偶遇吕布,董卓赶到,以为吕布调戏爱姬,掷戟欲刺吕布,吕布终与董卓反目。王允、吕布、李肃三人合力欲诛董卓,三人矫诏请董卓入朝受禅,在午门将其诛杀。吕布与貂蝉成婚,终得团圆。
《起布》 原本第四折。吕布随并州刺史丁建阳会合诸侯,起兵征讨董卓。
《议剑》 原本第十一折。王允得知吕布杀死丁建阳而投董卓,很惶恐,请
……